记者近日获悉,昌平区被评为2023年度“北京市充分就业区”,至此,昌平区已连续十年获此称号。此外,昌平区南邵镇、城南街道被评为2023年度市级充分就业街道(乡镇);霍营街道霍家营社区、龙泽园街道龙泽苑社区被认定为2023年度市级充分就业社区(村)。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昌平区始终坚持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深入开展创建充分就业村(社区)、创建充分就业镇(街道)“双创建活动”。2023年,全区共有22个街道(乡镇)成功创建充分就业街道(乡镇)、548个社区(村)成功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村),分别占总数的100%、98.7%。
建立3000余人就业服务队伍
昌平区不断强化政府职能,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夯实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促进就业政策扶持体系、健全促进就业责任考核机制、推行“互联网+就业”精准服务模式等,高标准推动促进就业基础建设,为“双创建活动”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昌平区建立健全充分就业创建工作组织协调机构,加强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建立起横跨区、街、社区三级,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三员”就业服务队伍,队伍人员数量达3170人。其中,企业联络员2000名,就业服务指导员55名,区、镇(街)及村(社区)三级就业服务专员1115名。
“我们通过全年‘线上与线下结合、区级与镇(街)级结合、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结合、政策培训与业务规范结合’多种方式,提升就业服务专员队伍综合能力和业务水平。”昌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昌平区共计组织就业服务培训会168场次,5264人次参与培训,其中区级培训10场次,1180人次参与;镇(街)级培训158场次,4084人次参与。累计对接服务企业5686家次,收集企业服务需求5517条。
创新用工指导“一站式”服务模式
昌平区健全培训机制,充分开发劳动力资源。去年,针对农村劳动力,组织开展生态涵养区民俗旅游、农家特色小吃等专项技能培训4267人;开通就业直通车,组织农村劳动力专场招聘会3场,年度累计帮扶4256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参保,昌平区农村参保率达79.63%。针对高校毕业生,优化实名制帮扶举措,第一时间做到信息摸排全覆盖,“一生一策”帮扶台账全记录,“131”就业服务贯穿全过程,困难毕业生保障全方位,广泛开展“职业指导直播课”“两区”企业“直播带岗”等专场活动30余场次,提供岗位1万余个。
“我们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实施精细化就业服务,定期举办专项精品招聘洽谈会及‘用人单位用工指导座谈会’,创新用工指导一站式服务模式,实现劳动力与岗位有效对接。”2023年,全区共开发公益性岗位6类,安置913人实现就业,联动镇(街)共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等洽谈活动165场次,参与各类活动企业5330家次,提供岗位8.38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1.1万余人次。
通过创业带动就业拓展就业渠道
创业带动就业也成为扩展就业空间的关键一招。2023年,昌平区积极搭建创业平台,持续拓展就业渠道,新增参保创业单位3724户,带动就业12111人。举办“昌聚杯”第六届“创业昌平”创业创新大赛、承办全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珠宝加工项目北京市选拔赛。开展第三批昌平区创业孵化基地评选认定工作,新增4家市级、5家区级创业孵化基地。依托回天地区人力资源综合服务站,开展就业、人才、社保、维权四个服务季专项活动11场,并联合相关镇(街)累计开展相关招聘27场次,达成意向3300人次,持续擦亮“社区化”就业创业名片。
昌平区还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2023年通过搭建“绿色通道”向支援合作地区的3152家用人单位输送42428个岗位,召开174场线上及线下招聘会,1620家单位提供28865个岗位;在全区范围内扩站增点,共建成53家务工人员之家服务站点,为务工人员提供就业指导、劳动维权等服务近8000人次。
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该区将继续广泛开发就业岗位,进一步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促进全区城乡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稳定就业和更高质量就业。
□本报记者 周美玉 通讯员 王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