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北京劳动者之歌
3上一版  下一版4
 
隔着屏幕与不法分子较量的“女捕快”
在科技创新中书写巾帼芳华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4年3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隔着屏幕与不法分子较量的“女捕快”
——记北京铁路公安处刑警支队女刑警陈晓琳
 

性格活泼、行事果断,睿智的眼神中透着刚毅。今年31岁的陈晓琳是北京铁路公安处刑警支队的女刑警,主要从事刑侦信息研判工作。在工作中,陈晓琳需要隔着屏幕与不法分子较量,为侦破案件提供准确信息,并耐心做好反诈预警劝阻工作,守护旅客的人身财产安全。

随时随地“在线”为破案提供关键线索

只要有需要,身为刑侦信息研判员的陈晓琳随时随地都会“在线”,为同事们提供侦查破案准确信息。

今年年初,旅客杨先生报警,称乘坐G162次旅客列车在枣庄站准备下车时,突然发现自己携带的黑色行李箱不见了,箱内有价值6800元的贵重物品。接报后,陈晓琳和同事立刻忙碌起来。由于涉案信息线索繁多,陈晓琳抽丝剥茧,从列车上调取的公共视频入手,紧盯屏幕仔细查看视频的每一帧。

在持续奋战8个多小时后,陈晓琳终于在视频中发现了重要线索,找到了嫌疑人。顾不上熬得通红的双眼和僵直的颈椎,她又围绕嫌疑人情况继续收集分析相关线索,并及时反馈给办案民警。

在陈晓琳的大力协助下,办案民警很快发来了好消息:嫌疑人落网,被盗行李箱已追回,里面的贵重物品都在。得知抓获嫌疑人的消息后,陈晓琳高兴地说:“迎接破案的‘幸福时刻’,让我很有成就感!”

耐心做好反诈预警劝阻工作

除了从事信息研判外,陈晓琳还和同事们负责北京铁路公安处刑警支队的反诈中心工作,内容包括案件核查、分析研判、止付、冻结、返还和反诈预警等。陈晓琳说:“反诈是门技术活,不法分子‘冲业绩’、创新招,我们更要不断跟进,精准分析、各个击破。”

所谓“破一案,不如防一案”,刑警支队积极推动建设反诈预警平台,建立预警信息库,对触网预警人员进行及时劝阻。工作中,遇到群众不理解、不愿接听电话、不愿见面的情况,陈晓琳总是耐心细致做工作,直到劝阻成功。

2023年12月,反诈预警信息显示,管内某单位职工李某正在遭受电信网络诈骗,陈晓琳立即拨通李某电话。虽然情绪激动的李某3次挂断电话发泄不满,但陈晓琳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拨打李某电话,耐心进行劝说。

在陈晓琳的不懈努力下,李某终于醒悟过来。他告诉陈晓林,自己下载了一个“刷单返利”的软件,称完成领取任务可以返钱。在接到劝阻电话时,他正准备汇款7000元。随后,陈晓琳深入浅出地将“刷单返利”的诈骗套路向李某进行讲解,直到李某彻底认识到“动动手指钱就来了”就是个骗局。

陈晓琳表示,反诈预警劝阻工作,说到底就是和犯罪分子斗智斗勇,与他们抢时间、拼速度,让受害群众及时醒悟,挽回经济损失。2023年以来,陈晓琳参与破获网络电信诈骗案件22起,协助抓获嫌疑人28名,止付金额130余万元,冻结金额350余万元,为群众直接挽回经济损失12万余元。

2024年2月2日,正值农历小年当天,陈晓琳和同事们又马不停蹄地来到列车上进行反诈宣传,讲解诈骗经典案例和防范诈骗的小妙招。陈晓林表示,反诈不是一个人努力就能实现的愿景,惟有让群众亲身感受、竭力唤醒“全社会参与反诈”的意识,才能构筑反诈的铜墙铁壁。

今年春运以来,陈晓琳和同事们不仅在列车、火车站内给广大旅客普及防诈骗知识,有时还走进管内铁路沿线单位内开展反电信诈骗宣传活动。春节前夕,陈晓琳的宣传行程已超5000公里。今年年初以来,管内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与往年同期相比下降明显,反诈工作成效初显。“反诈之路任重道远,我有信心完成好使命。”陈晓琳说。

□本报记者 宗晓畅 通讯员 于春秀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