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社会纪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张立忠:扎根在轨道施工一线的实干家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4年3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立忠:扎根在轨道施工一线的实干家

 

今年54岁的张立忠,是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工电大修段北京线路大修一车间的副主任。作为一名子承父业的“二代大修人”,张立忠继承父辈苦干实干、爱路奉献的传统,从线路工、技术员到工班长、副主任,在大修施工一线摸爬滚打30余年,几乎跑遍了集团公司管内的所有线路。凭借着对施工安全的执着和辛勤付出,他先后获得集团公司建功立业奖章、集团公司先进生产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不能给父辈丢人”

1991年,23岁的张立忠接了父亲的班,成为一名线路工。“我第一天上班时,父亲特意叮嘱我说,‘好好干,别丢我的人’,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回忆起当年的场景,张立忠记忆犹新,“不能给父辈丢人”这句话,也深深烙在了张立忠的心里。

“天气热了,容易发生胀轨,钢轨拉伸必须达到预定值,一点也不能少,锁定轨温必须准确。”“这处轨距不合适,抓紧来调。”……多年的工作经验,养成了张立忠爱较真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他参加工作33年,担任施工负责人10年,参加过大小施工百余次,从未发生过一次违章。每次换轨施工作业,他必亲自参与方案措施制定和标准落实,严把施工安全质量关。“这个差一点,那个差一点,整个施工下来,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了。”张立忠说。

按照北京局集团公司部署,在2023年换轨集中大修中,首次利用机械换轨车在京沪、京广等繁忙干线开展作业。这对主管换轨施工的张立忠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挑战。繁忙干线车流量大、封闭施工时间有限,同时京广线又是夜间施工,机械化换轨虽说劳动强度降低了,可实际上,对施工负责人以及操作手的业务水平要求也相应提高了。

为了熟练掌握机械化换轨技能,张立忠做足了功课。他主动总结此前在京通、京原线机械换轨装置的使用经验,并与车间主任、技术骨干多次推演机械换轨车运行路径、作业组织等,精心编制施工方案和施工图。那段时间,张立忠晚上盯施工,白天翻图纸、找资料,不断摸索、总结、改进……“整个人像打了鸡血一样。”“机械化换轨是新领域,施工组织、技术规范、管理制度等知识都要重新学习,年龄大了,记忆力不好,我只能笨鸟先飞了。”张立忠坦言。一句“笨鸟先飞”难掩张立忠心头的压力,学习新技术要带头,顺利使用好新技术的同时还要确保车间所有职工的安全,此外确保施工线路运营安全更是重中之重,不能有半点马虎。

“间距误差要在毫米以内”

铁路换轨施工,让人很难想到的是看似粗放,要求却特别精细——两股轨道间距误差在毫米之内。“为什我们的高铁跑起来速度那么快,但是却很稳,放一杯水都没问题呢?这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我们轨道铺的好哇。”张立忠笑着道出了其中的“玄机”。

作为施工负责人,张立忠每次施工都全程参与、慎之又慎,丝毫不敢有半点懈怠。1500米左右的换轨地段,他要走上好几个来回,调查工作量走一遍、跟随轨道车走一遍、施工完毕检查线路质量、确保无工具遗漏再走上一遍……“现场工作容不得马虎,如果现场管理不到位,即使有再完美的施工方案也没用,检查现场执行情况,把控好诸多关键细节,才能让实际生产无限趋近于施工方案。”张立忠憨厚地笑着说。他总是把“多走一步,多看一眼”挂在嘴边。

2023年“五一”过后,正在开展的丰沙线机械化换轨又让张立忠操碎了心。丰沙线山区线路,环境条件复杂,大长隧道、钢梁桥、小半径曲线、曲线外轨超高等特殊情况更是让机械化换轨工作举步维艰。有着多年施工经验的张立忠深知,这场“硬仗”需要更加强而精细的组织施工。

“我们都知道,机械换轨车在曲线地段走行过程中,新旧轨同步更换时,上股轨会越换越长,下股轨越换越短,这样容易造成钢轨接头处不能对齐方正、容易错位”。为使新轨顺利入槽,张立忠多次组织技术骨干、班组长及各岗位操作手召开碰头会,确定由撞轨器、拉伸机与换轨车加人工撬轨同时配合的方式,解决小半径曲线换轨难题。同时,钢轨焊接时采取上股撤胶垫、下股垫胶垫的方法,减少曲线超高带来的影响,保障焊车平稳。

施工中,张立忠更是寸步不离,从车列运行、出旧入新到拉伸锁定、起点焊联……每一道施工工序,他都严格盯控,确保施工组织到位、方案措施到位、安全卡控到位。用他的话说,“节骨眼儿上,只有盯在现场,心里才踏实”。在他的带动下,车间职工共同努力,高标作业顺利完成了换轨大修任务。

“确保每趟列车平稳驶过”

作为二代大修人,张立忠小时候就已经熟悉了铁路人的工作方式。“我小时候,父亲就是一年见不了几次面的人。我上班后,也是顾不上家,一个月20多天吃住在单位,之后在家歇个五六天。赶上忙的时候俩仨月回不了家。”说起工作性质,张立忠有些无奈。但这一点也不影响他喜欢上这份工作,家人也都能理解和支持他。

工作中,张立忠提前工作的意识特别强。“作为一名大修人,一定要有提前意识,像我一般会提前三天安排准备任务。因为我们施工的线路都是已经投入使用的线路,接到上级安排说,这几个小时没车经过,可以施工,我们就立刻投入工作,封闭作业,这时候不管是骄阳、还是下雨,必须冲上去,不能停,否则就会影响进度。”

所以,在张立忠的脑子里,始终绷着一根弦,那就是确保施工安全的同时以最快的速度推进。“老张有一股‘爱较真’的执拗,干啥事都坚持高标准,责任心那没得说。”“我们都喜欢和老张搭配干活,所有的风险点他都能够考虑到,与他搭档心里踏实!”……张立忠是同事们眼中最好的“工作搭子”。

工作上,张立忠严格、认真;生活中,张立忠却是一个脾气温和、平易近人的人。很少回家的张立忠和同事们平时吃住都是在宿营车上。张立忠跟记者介绍,因为他们得跟着线路走,哪里有活去哪里,所以平时他和同事们吃住都是在宿营车上,宿营车类似以前的绿皮车。以前车厢只装有一个小电扇,夏天热,冬天冷,如今车里安上了空调,生活条件提高了不少。

由于朝夕相处,他跟同事们处的就像亲兄弟一般。“能不亲吗?一年200多天都待在一起,比陪家人的时间都长,不是家人胜似家人啦。”张立忠笑着说。

一眨眼3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小伙子再有几年就可以退休了。时下,张立忠终于可以用实际行动回答他对父亲的承诺了,也回答了自己对选择的承诺。与铁轨打了30多年的交道,在张立忠眼里铁轨早已不是冰冷的。每每更换钢轨时,就会有一节节车厢,一张张笑脸从眼前一闪而过。看着无数的列车安全驶过,这就是张立忠最大的心愿。

□本报记者 杨琳琳/文 彭程/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