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经开区
3上一版  下一版4
 
跟党奋进新征程 巾帼建功新时代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24年3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跟党奋进新征程 巾帼建功新时代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工会凝聚巾帼力量建功新时代工作纪实
巾帼标兵岗授牌仪式
举办幼儿园教职工插花活动
 

■深化巾帼服务 助力区域发展■

过去的2023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扛起首都高精尖产业主阵地、实体经济“压舱石”职责使命,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各产业发展持续向好,各领域不断涌现新生机。经开区总工会紧紧围绕经开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建设和“四区一阵地”功能定位,通过强引领、树典范、维权益、予关怀、增活力五个方面,做实做细女职工服务项目,助力区域发展。

强引领,凝聚女性奋进力量

经开区总工会始终把职工思想政治引领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领会中国工会十八大、中国妇女十三大精神,引导广大女职工矢志不渝跟党奋进新征程。

开展“巾帼心向党”理论课堂和女职工流动课堂活动,全年组织培训25场,将优秀培训课程送进基层工会,推动女性终身学习精神在辖区内广泛弘扬;开展“巾帼大学习 今天我来读”活动,邀请经开区妇工委员、企业女工委员领读,引领区域内女职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开展“巾帼心向党 奋进新征程”主题宣讲活动,招募巾帼宣讲员68人,开展线下主题宣讲活动,激励区域广大女职工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发有为。

树典范,激励女性勇争先

2023年,经开区总工会扎实推进三级荣誉体系建设。在全区企事业单位中开展“巾帼标兵”“巾帼标兵岗”推荐工作。该年度,推荐“巾帼标兵”10个、“巾帼标兵岗”5个。参与推荐单位共计60家,为历年最多,有效提升了此项工作在区域内女职工中的影响力和带动力。依托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妇联评优机制,推荐全国五一巾帼标兵1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1个,全国巾帼建功标兵1人,推荐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人;推荐首都最美巾帼奋斗者1人,北京市最美妇联执委1人。

维权益,赋能绽放“她”力量

2023年,经开区总工会进一步完善援助机制,做好普法宣传。聘请专业法律团队为女职工在法律指导、家庭纠纷调解、法律培训、法律宣传等方面开展服务,完善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的工作职责,提升维权服务水平。

在维护女职工特殊权益方面,继续做好健康关爱。积极推进“爱心妈咪小屋”建设项目,向10家达标“爱心妈咪小屋”给予资金补贴,受益女职工近千人。为区域内女职工提供1000个“两癌”筛查和健康项目,为企业、社区提供10场健康义诊活动,为63名临时致困女职工参保在职女职工重大疾病互助保险。

予关怀,精准帮扶增温度

做好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继续开展寻找“亦城最美家庭”活动,共揭晓10个“亦城最美家庭”。开展“亲子美食”“小小促销员”等家庭系列活动55场,激发职工子女的求知欲,培养孩子动手能力;开展“亲子阅读”“父母课堂”等活动65场,在儿童情绪控制、行为习惯改善方面提供专业体验或治疗式讲座;做好“亦家亲”暑期托管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单位为职工子女提供暑期托管服务,尚亦城、博大经开建设、嘉捷科技园等5家符合申报条件的单位开办职工子女托管班,解决了100余个家庭的子女暑期托管难题。

增活力,拼搏向上绽芳华

丰富女职工业余生活。以“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为契机,用鲜花传递祝福,用活动表示慰问,组织全区女职工开展插花活动50场,1300人参与。

开展交友联谊活动。全年开展交友联谊活动11场,覆盖企业130余家,参与活动达550人次,牵手成功43对。先后开展消防员、国潮主题、爱情脑波等主题专场联谊,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娘家人”作用。

■凝聚巾帼力量 建功新时代■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经开区总工会将落实经开区工委工作要求,以加强女职工思想政治引领,以巾帼建功立业和培育良好家风为工作主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找准工会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激励广大女职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为经开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巾帼智慧和力量。

加强思想引领,激扬“巾帼之志”

2024年,经开区总工会将积极开展“我来学”活动,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巾帼心向党”为主题,开展多形式、分层次、面对面的培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重点开展“我来读”活动,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经开区总工会和广大女职工中走深走实;广泛开展“我来讲”活动,组成“巾帼宣讲团”,在全区广大女职工中广泛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工会十八大精神、中国妇女十三大精神宣讲活动。

开展先进推荐,展现“巾帼之功”

推荐一批优秀女性。在全区企事业单位中推荐为经开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女职工和集体,授予经开区“巾帼标兵(岗)”称号。推荐经开区先进女职工和集体参加国家级、市级各项先进评选。

推荐一批典型家庭。持续开展寻找“亦城最美家庭”活动;积极推荐“首都最美家庭”和首都职工“幸福家庭”,广泛开展最美家庭事迹宣传工作,讲好新时代最美家庭故事。

做好一系列女性宣传。依托媒体平台,大力宣传优秀女职工和典型家庭事迹。将3月设立为“女性宣传月”,宣传2023年经开区“巾帼标兵(岗)”、首都最美巾帼奋斗者等人物事迹,突出榜样女性的示范引领作用。

做细巾帼服务,彰显“巾帼之爱”

积极推动托管托育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基层工会组织开展假期托管服务,解决学生假期“看护难”问题。

持续推进“爱心妈咪小屋”建设。加强对职场备孕期、怀孕期和哺乳期女职工的关心关爱,维护女职工特殊权益,鼓励企业或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建立“爱心妈咪小屋”。

维护好女职工合法权益。开展妇女权益保障相关法律的宣传工作、普法宣传进社区活动,重点宣传婚姻家庭中关于夫妻权益的相关法律内容。

做强服务品牌,发挥“巾帼之力”

深化家风家教建设,通过树典型、话家风,大力弘扬清风正气,推进家庭道德、家庭平安、家庭文化建设。开展家风家教主题宣传活动,推进区内企业职工、学校教职员工、中小学学生、社区优秀家庭等群体广泛宣传家风故事。

做实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推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合力打造家庭教育服务平台。开设“父母课堂”,促进家校社协同共育,让家长懂得和孩子沟通交流技巧,促进儿童幸福健康成长。

打造“亦家亲”亲子品牌。在“六一儿童节”、暑期等重要节假日,开展亲子品牌活动和家风家教主题宣传活动。

2023年,经开区各行各业女职工在岗位上奋发有为、开拓进取、尽职尽责,展现出了卓越风采,创造出了骄人业绩,涌现出了一大批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她们用勤劳和智慧兼顾事业和家庭,生动展现了伟大事业建设者、文明风尚倡导者、敢于追梦奋斗者的新时代女性风采。

■亦城逐梦展英姿 妇女擎起“半边天” ■

巾帼标兵

■马金玲 北京昭衍新药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非临床评价事业部首席技术官、毒理部高级总监

2003年加入北京昭衍后,马金玲兢兢业业专注药物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从一名普通的专题负责人,通过诸多项目的学习和历练,逐渐成长为项目负责人、部门负责人,从总体上把控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带领团队致力于药理毒理领域的技术发展与创新。马金玲熟悉各种类型品种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策略,包括化学药物、生物制品以及中药。她参与完成了400多项新药项目的评价工作,特别是在抗体药物、细胞治疗产品和基因治疗产品的评价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王涛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宣传文化部副部长

王涛始终把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作为己任,紧紧围绕经开区高质量发展实际,抓好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做到主战场在哪里,新闻宣传就跟进到哪里。她积极推进具有经开区特色的创新发布平台建设,在全市率先探索宣传工作服务区域治理新平台工作机制;她紧贴经开区实际积极推进融媒管理创新,在全市率先提出“日常内容+核心内容+高传播量内容”三位一体的内容分析模型,促进融媒内容提质升级。

■王莹艳 尚亦城(北京)科技文化集团有限公司纪检审计部部长

入职尚亦城集团后,王莹艳认真专研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难点痛点问题,努力实现由被动解决问题向主动教育防控转变,迅速使自己成为一名“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纪检监察干部。她始终当好企业的守护者,探索将纪检和经营工作深度融合。在2022年服贸会项目审计工作中,她带领纪检审计部提前做好工作规划,建立了每日工作调度机制,摸索出一套与集团工作项目相适应的监督工作机制。

■田琳 北京嘉捷集团人事经理、工会主席

田琳凭借多年工作实践积累了大量的人力资源管理实战经验,助力嘉捷从一家初创期科技公司发展成为包括四大主导产业、有鲜明企业文化特色和人才队伍的企业集团。经过18年发展,集团在经开区已拥有3个运营园区,吸引350家中小企业入驻。2018年,“嘉捷企业汇人事劳动争议调解中心”挂牌成立。田琳善用专业优势,不断整合完善流程,促进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联调联动,做到企业发生劳动争议,园区调解组织第一时间介入开展调解工作。

■任亚葱 中冶赛迪电气技术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

任亚葱一直致力于绿色电源、高新技术国产化的科研工作,获得多个创新成果,其中申请发明专利14项。自参加工作以来,任亚葱多次被评为“优秀青年职工”“青年岗位能手”。公司布局研发独立自主高性能PLC期间,任命任亚葱为项目经理,带领团队夜以继日进行钻研、分析、仿真、实验,解决大功率装置模块化并联对脉冲和采样一致性的需求,最终使该公司独立自主高性能控制器技术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突破了国外技术封锁。

■刘冬梅 北京锐洁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冬梅于2015年投资锐洁机器人公司,主要攻克半导体晶圆自动化传输及校准技术难题,旨在开发自主可控的国产半导体晶圆智能传输设备,在产品整机功能和性能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替代,同时在产业配套服务上弥补国外设备厂商定制化能力弱、售前售后服务响应时间长、货期及运输成本高等问题。她带领公司已经成长为半导体自动化领域的头部企业,与国内行业龙头及多家知名设备厂商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携手国内芯片厂商攻克国际半导体行业“卡脖子”关键技术。

■李猛 北方导航控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

扎根兵器行业22年来,李猛深耕于科研生产一线,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执着的钻研精神开展工艺攻关与技术创新,积极推进创新能力驱动科技成果转化。她率领团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和制造瓶颈,申请18项专利技术,完成13项技术创新与工艺攻关课题,节创价值百余万元,为企业提质增效显著,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某系列国家级重点型号项目研制过程中,李猛以敢啃“硬骨头”的勇气,找准一个个突破口,成为攻坚克难的主攻手。

■杨柳 北京南海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部门经理

2011年,园林设计专业出身的杨柳作为一名工程师正式入职南投公司。在公园二期建设工程中,她带领团队加班加点,高质量完成南海子公园二期核心区湖区北侧整体工程建设,完成外围区园林景观建设工程,保证南海子公园二期2019年7月如期对外开放。由于工作出色,杨柳迅速从一名普通职工成长为一名公园规划建设部门负责人。她以身作则,从严要求,不计名利,率先垂范,带领整个部门团队高效完成每一项工作。

■张艳君 中路交建(北京)工程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技术质量部副主任

由张艳君率领的桥面铺装团队将多年潜心研究的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在重庆、云南、江苏、安徽、北京、新疆、河北多地项目工程中开花结果,为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成果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她首次提出干法环氧沥青改性技术并在江苏南通开沙桥进行应用,成功地避免了传统湿法环氧沥青中存在的配伍性和热稳定性等问题,降低了生产成本,节能减排,为环氧沥青钢桥面铺装领域拓展出一个全新的思路,是对传统钢桥面铺装技术的革新。

■张敏 北京亦庄实验中学信息技术老师

张敏秉承着培养学生计算机科学兴趣的使命,面向初、高中学生分别开设信息技术选修课程《趣味编程》和《算法与程序设计》,带领学生组建编程社团,并开设课后延时服务课程《C++编程》,通过设计有意思、有梯度的学习任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内动力。依托学校初、高贯通培养的模式,张敏针对初、高年级分别开设信息学奥赛普及课程和提高课程,为不同阶段的学生量身打造学习内容和学习模式,力求满足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需求。

巾帼标兵岗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柯尊凤高端冶金装备研发班组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在高端冶金装备研发方面具有领先实力的技术专家柯尊凤为核心,成立“柯尊凤高端冶金装备研发班组”,解决冶金高端装备“卡脖子”技术难题。10多年来,柯尊凤研发班组平均每两年就推出一种新机型,为我国高端冶金装备国产化做出了突出贡献。研发班组在国际上首次将双速比传动引入启停式飞剪领域,目前已形成系列化产品。

■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2020级班主任团队

“团结”是该团队最好的标签。团队中,最有经验的班主任工作年限38年,12位老师初次担任初三班主任。无论年长、年轻还是年富力强的中间力量,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相信团队,善于学习。全体成员无论日常的教学工作再忙,3年来一直坚持每周例会,通过例会总结工作不足,及时调整、优化。新冠疫情网课期间,班主任们不计个人得失,每天义务开设班级自习室,力争通过班级团队带动班级整体的前进。

■北京欣奕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光刻胶研发团队

欣奕华公司中央研究院是该公司电子材料事业群的核心研发部门,光刻胶研发团队代表着其最高水平的科研力量。该团队共有12人,女职工占比67%。10年来她们夜以继日,潜心研究光刻胶技术,不断攻克技术难题。实现了显示光刻胶的量产出货,出货量位居国产首位,有力地保障了先进电子材料的供应链安全。团队自我鞭策、勇攀技术高峰的工作作风也让她们成为全区优秀的研发团队标杆和女性团队榜样。

■北京长征天民高科技有限公司液压气动中心中试组

液压气动中心中试组是该公司从传统研究室研制模式向“产研一体化”方向转型的标志性节点。中试组共有27名职工,其中女职工17名,是名副其实的“半边天”,负责核心产品国产化项目的研发、型号任务产品的设计,以及中试产品生产试验等相关工作。这是一支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团队,能够在产品正式推出之前进行实际的测试和验证,发现和解决问题,以确保产品的顺利推进和成果落地,为促进产研一体化发展和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做出突出贡献。

■中共北京市委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委员会组织人事部亦企服务港永康港

亦企服务港永康港共有职工6人,其中女职工5名。3年多来,永康港职工用脚步踏遍片区,用微笑温暖企业,用专业解决诉求,以智慧创新工作,以“巾帼力量”擦亮亦企服务港创新基层治理体系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永康港积极践行“企业吹哨 部门报到”机制,做到“及时响应、三天回复、十五天跟踪”,并利用四级解决机制,充分统筹资源,解决企业的“急难愁盼”;创新开展“党建链串起产业链”系列活动,以党建引领实现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精准对接。

□本报记者 孙艳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