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90后”消防员的担当
雷锋在身边
持续强化建筑垃圾 “每周行动日”专项整治
■征稿启事
提前部署做好施工工地 开复工服务保障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年3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雷锋在身边
——读黄亚洲《雷锋》
 

黄亚洲的《雷锋》一书,从雷锋出生写到了22岁,读罢我久久不能平静。雷锋从一个乞儿成长为时代楷模,他立足平凡、不怕苦累、凡事力求尽善尽美,甘愿做一个为社会“补漏”的人。他从最初对党的一种朴素感恩之情,到在党的引导教育下受社会主义建设感召,把对中国共产党的真挚热爱和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政治认同转化为建设新中国的忘我投入。他所体现的主人翁意识、助人为乐的品质、勤勉工作的态度、无私奉献的精神,生动展现了社会主义的新风貌。

雷锋生于旧社会,父母死于迫害,哥哥因受伤不治身亡,弟弟饥饿而死,家庭贫困潦倒。虽然命运不公于他,但是他不畏艰难、勤劳刻苦,始终保持对同事、群众的热心肠。在同事都不愿意去弓长岭焦化厂时,他放弃鞍山市内的鞍钢化工总厂优越的生产、生活环境,调入弓长岭这个偏僻的大山沟,甘做“一颗闪光的螺丝钉”。在突发洪水时,即使刚经历高强度救火工作、身体不适,他不喊苦不喊累,恪守军人职责,舍身坚守,直至抗洪胜利。全书以雷锋的人生成长轨迹为主线,站在今天的价值观,重新还原他的个人魅力,充分展现了雷锋阳光、友爱、感恩的生命底色。

没有人天生就是英雄,雷锋也不例外。除了自身长期不懈的努力,我们也应该了解,在雷锋的成长道路上,许多人都引导着他的茁壮成长。有走了几十里山路送他上学的彭大叔,有自愿留在乡村的养猪模范方健姐姐,有抢着把雷锋要到自己连队的关指导员,这些平凡人物身上的细节,都带给雷锋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的影响,对于雷锋精神的孕育起到了推动作用。在我看来,他们也是雷锋,是践行雷锋精神的第一批行动者,用善行善举温暖了身边人,让我们感到雷锋无处不在。

作者黄亚洲当时接到请他创作《雷锋》的委托电话时,正身处于汶川大地震的救灾现场,周围是冲在一线的解放军、救死扶伤的医生、参与救援的热心群众,无时不刻都能看到雷锋的身影。正是这一缘故,他接受了写作《雷锋》的任务,希望借由这本书来展现普通人同样有着不怕苦不怕累的奉献精神,雷锋精神已存在于我们这个民族的灵魂深处,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

随着时代变迁,一些年轻人张扬自我、专注小我,有人甚至把“学雷锋”当成过时的摆设,这是完全不对的。雷锋精神中既包含着人格的自我修炼,也包含着美好、温暖的人际关系,还蕴涵着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雷锋”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名字,“雷锋精神”也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精神。新时代,我们应该让雷锋精神成为照亮人生的价值坐标,成为一代代年轻人的不懈追求。

重温《雷锋》,倾听当年的故事,重识真实的雷锋,学习他做人的智慧、做工作的方式,才是传承雷锋精神的意义所在。

□周海锋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