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犍为县东北30公里的茫茫群山巅,立有一艘船;在茫茫云海里,有一把梭子在穿行;其实,这是一座古镇,名为:罗城古镇。1982年澳大利亚人在墨尔本的中国城复制建造了一模一样的这样古镇,这古镇被建筑界称为“东方诺亚方舟”。
从成都出发驱车两小时后,汽车调头爬山坡,山两边是楼房,中间是公路,远远见一座石牌坊,当车行驶到其底下,见上面写着“世界船形古镇”,便知到了罗城古镇。
罗城古镇游客中心前是圆形广场,犹如一只大盆,四周贴着介绍该地的历史与非物质文化“麒麟灯”;古镇始建于明朝末年,成形于清代。沿着广场旁边人家处的石梯拾级而上,便是罗城清真寺桢楠林,粗大的桢楠密密麻麻排列着,穿过青砖的“两世吉庆”拱形门,沿着古城墙壁过“长庚门”,进入仄仄青石板的上节街。走着走着眼前的光线突然暗淡下来,两边的木板房多出了檐口,两边房屋伸出的檐口把天空挤成一线天。这檐口是房屋延伸的凉亭,穿斗柱子结构。地上石板阶梯,两边的街成对称呼应。坐过木船的人会惊叫起来,“这石板台阶就像船仓头呢!”屋脊、凉亭青灰瓦,亭下摆满竹椅、小木方桌,无数人坐在那里喝茶、打长牌,门面里卖着各种美食。越往里走,两边凉亭檐口退后,天空越开阔,当看见一古牌坊“濯濯永流”时,就到了古镇的戏台,戏台底下摆满喝茶桌椅,是古镇中心点,古戏台建于明代崇祯年间,用于古镇人在这里比武、唱戏。穿过戏台底下,天空豁然开朗,凉亭里的桌椅摆在中间,人们坐在一起喝茶、吃饭、打长牌,分辨不出谁是随家的客人,像是一家。
罗城?难道这里人都姓罗?非也!这里居住着七个民族汉、黎、藏、满、苗、彝、回族。建造这城是取罗众志以成城的寓意而得名:罗城。
据传说罗城最初不是船形,由于这里地处偏僻,加上房子建在山顶上,生活缺水,往来商贾甚少,人们生活困难。清朝时候,有一张秀才在此喝茶说:这里是旱码头,无船生意不长久,要想生意长久必须有船,这里无水何来之船?于是他喊人们在自家檐口搭穿斗凉亭,把这镇形成船形,凉亭蓬接的雨水顺着檐下石槽流到外面池塘就有了水,池塘里水供这里人用、防火等。罗城成了船形,来这里看稀奇建筑的人就越来越多,这里的经济也慢慢繁荣了起来。
罗城古戏台有副对联,横批:神听和平;上联:昆高胡弹灯曲绕黄梁。下联:生旦净末丑功出梨园。这地方是罗城人从古到今,唱戏、比武的地方。与之相对望的是建于清朝乾隆十九年的灵官庙,结构两重式,前为正殿,后是观音,是罗城古镇整条船的尾蓬。上到灵官庙二楼,在窗口可以览整个罗城古街全貌。
烟火气浓郁,最抚人心。人们坐在凉亭下,一杯茶喝一天,那种宁静恬淡非常惬意,让人羡慕。此外,这里汇聚的各种美食也让人大开眼界,比如鲜美的羊肉汤、酸酸甜甜的咔咔饼、香喷喷的粉蒸肥肠、牛肉等等,让人只恨肚皮太小。小镇上还有许多传统工艺,还有竹编的生活用品;比如坐在角落敲叮叮声响卖的叮叮糖(麻糖)……
罗城船行街全长209米,它小得如那凉亭下蒸格格里的一笼美味,好吃一口吞,但要说出它的好,仍须细品。
□何迎春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