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行龘龘,一路繁华。2024年春节假期,本报记者兵分多路,开启新春走基层的探访之旅,体验活力满满的中国年,处处欢歌笑语、纳福迎春;感受热气腾腾的中国年,各地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广西梧州
于美食、美景中感受传统岭南文化
吃美食、逛美景,是过节的标配。春节期间,记者来到了广西梧州。这里是岭南文化和珠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粤语的发源地之一。在这座岭南小城里一路走走停停,在传统的节日里感受南方特有的风味。
一到梧州,满眼的绿色、湿润的空气,让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北方人不由得深呼吸几次。稍稍休息之后,我和家人便开启了“吃+逛”模式。
第一餐选择了上汤河粉搭配冰泉豆浆。广西人离不开粉,梧州人离不开河粉。梧州河粉爽滑薄透,加上一勺饱含浓郁骨香的高汤,味道鲜美,再配上广西人的最爱——酸野,对吃惯了北方菜或者四川菜的人来说,绝对是打开了“新味蕾”。冰泉豆浆也是必须要尝一下的。坐落在白云山脚下的冰泉豆浆馆,据说已经有几十年的经营史了。这里的豆浆香气四溢、口感细腻,独具“香、滑、浓”风味,有着“不饮冰泉豆浆,不算到过梧州”的赞誉。泡入油条待油条充分吸收豆浆后,咬上一口,回味无穷。除了河粉和冰泉豆浆,纸包鸡、龟苓膏也是来之前就心心念念的美食。
第二天的目的地是梧州历史悠久的标志性建筑骑楼城。梧州有“一座骑楼半边城”的俗语。骑楼街道有22条,总长7公里,最长的街道2530米,骑楼建筑560幢,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属国内罕见。看了骑楼之后,不得不感叹设计师的智慧。设计师结合南方潮湿多雨的气候特点,将底层设计为走廊,使之既可以遮阳挡雨,又便于商贸活动。在建筑结构上,骑楼采用了砖木结构,楼层之间以腰檐相连,使得整个建筑群看起来更加和谐统一。同时,骑楼的窗户和阳台设计也别具一格,既有西方的古典韵味,也有东方的婉约之美。这些骑楼建筑风格各异,既有欧洲的巴洛克风格,也有东方的传统建筑元素,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漫步骑楼城,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和传统文化底蕴。这里还有许多特色小吃和手工艺品,走累了,可以喝上一碗当地特有的凉茶润润嗓子。
正值春节,记者在这里还体验了一把地道的岭南年俗。梧州是岭南文化发祥地,至今仍保留着原汁原味的传统岭南年俗文化。民俗舞蹈表演、庙会花车巡游、后备箱集市以及各种惠民文化演出等特色活动,让人应接不暇,增添了不少节日欢乐的气氛。这里举办的“梧福临门”岭南新春游园会也格外有趣,活动设置有五大互动游戏区:好运连杆、趣套祥龙、筷乐无限、鱼跃龙门、齐乐龙龙。游客市民可通过参与互动游戏,赢取相应的“贴贴福”。
春节期间,在梧州的街头随心而走,吃吃喝喝,看看粤剧,瞧瞧梧州人如何用自己的方式过年,新奇之中,也让自己的心灵好好休息一下。看着大街小巷悬挂的红色,喜庆中带给人希望和力量。
河南许昌
在新晋“网红地”完成一场“穿越之旅”
河南许昌是三国胜地、曹魏故都。在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三国文化以其厚重底蕴、磅礴气势和深远影响,成为许昌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现如今,在移动互联网、短视频的助力下,带有显著标签的许昌成为新晋“网红”,吸引无数游客到这里“梦回三国”。
正月初三,记者随家人来到许昌,开启了这场神奇的“穿越之旅”。
当清晨的阳光洒满城市的各个角落,唤醒许昌市魏都区南大街曹魏古城旁汉服店老板的,是一天排得满满的预约妆造行程。“从上午9点开始,就陆续有游客进店选服装、做造型了。”化妆师娜娜一边帮记者簪花,一边告诉记者,店里十几个化妆师,每个人一天都能完成几十个妆造任务。而在古城附近,类似的汉服租赁、化妆造型、古装摄影等主题的店铺还有很多。
“这种沉浸式体验很有趣,能留下很多漂亮的照片,小朋友都很喜欢。”带着两个孩子做造型的游客刘女士笑着说,看着孩子们身着汉服、妆容精美,她也跃跃欲试了。
记者虽不是第一次到许昌,却是第一次身着汉服,头戴簪花,走在曹魏古城之内。古朴典雅的连廊、恢宏大气的骑楼、层层叠叠的斗拱飞檐、造型别致的亭阁……让人仿佛穿越历史尘烟,回到千余年前的魏都,那个群雄逐鹿的年代。
楼榭重重再现帝都繁华,古巷深深重谙三国风采。今年,曹魏古城推出“三国世界之龙腾四海”特别活动,开展三国潮派对、关帝巡游、三国世界主题音乐现场、NPC互动等活动,吸引大量三国粉穿汉服、戴簪花,游曹魏古城、体验三国文化。
记者看到,无论宽街窄巷、老店新铺,都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王子公主,来碗浆面条吧。”网上热度不降的潮流话语与线下人流不减的梦幻联动让人倍感欣喜。
夜幕降临,到曹丞相府景区欣赏“相府奇妙夜”之魏武挥鞭实景演出及新春庙会活动的人越来越多。这里再现了相府迎宾、官渡之战、七步成诗、飞天洛神等历史场景,为每天近万名的游客呈现了一场集听觉、视觉、沉浸式体验为一体的文化盛宴。
在观看演出的人群中,来自内蒙古的游客小姚和闺蜜是妥妥的“三国迷”。二人身着汉服,一路赞叹着重现书中历史场景的精彩绝伦。小姚说:“明天,我们计划去灞陵桥景区看变脸、喷火等民俗演出,还会到春秋楼景区欣赏历史情景剧《忠义千秋》和传统剧《梵王宫·梳妆》,看看文物是怎么‘活’起来的。”
在许昌,“抓一把就是三国故事,踢一脚就是汉砖魏瓦。”射鹿台遗址、张公祠、魏文帝庙、华佗墓、伏皇后墓……众多三国古迹在许昌大地上星罗棋布。人们耳熟能详的青梅煮酒、许田围猎、两院英风、关公挑袍等历史典故,在今日的许昌仍有迹可循。
一泓碧水绕莲城,千年古韵满魏都。承继三国文化基因的曹魏古城,已成为闪耀中原大地的文化名片、旅游品牌。当人们卸下簪花,脱下汉服,结束梦幻的三国之旅后,久久不能忘怀的,是三国文化传承千年后仍灿若星辰,亦是携古韵换新颜的许昌散发着的无限魅力。
重 庆
洋洋大观 热辣滚烫
重庆自古闻名遐迩,它是一幅山水绘就的自然画卷,拥有秀丽“三峡”、神奇喀斯特和平行岭谷;它是一座积淀厚重的人文之城,孕育了红岩精神、巴渝文化和雾都风情……记者的2024年旅行足迹,从山城重庆开启。
大年初一中午,我乘坐的飞机落地重庆江北机场T3航站楼。“英雄之城 壮美红岩”八个红色大字率先映入眼帘,向往来旅客展现重庆流淌并传承的红色基因。公共交通是城市的“动脉”,我选择搭乘地铁从机场去宾馆。在曾家岩站换乘2号线时,换乘通道就是江上大桥,旅客纷纷驻足远眺壮阔江面。原来,此处正是“国内首个桥上轨道换乘车站”。重庆谱写山地城市建设的空间交响曲,总在不经意间让人耳目一新!
大年初一晚上,我来到洪崖洞民俗风貌区,逛仿古商业街、品老字号江湖菜。乘船两江夜游让我心旷神怡:灯火辉煌的吊脚楼群犹如“天空之城”;蜿蜒流转的长江与嘉陵江在朝天门码头交汇;多媒体灯光秀霓虹掩映,长江索道划破天际“向云端”。重庆,抗战时期的陪都、中国第四个直辖市,经历了不舍昼夜的发展与变迁。山水如故,这座城市正焕发出日新月异的蓬勃生机。
我国是喀斯特景观大国,《中国国家地理》杂志“重庆专辑”中这样描述:重庆的喀斯特犀角烛怪,不与众同。好像是金庸的武林大会: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位于重庆市东南部的武隆区,汇聚着天坑、地缝、溶洞、峡谷等自然奇观。2007年,包括重庆武隆喀斯特在内的“中国南方喀斯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年初二,我走进亚洲最大的天生桥群,仰观壁立千仞。天坑三硚景区是多部影视作品和综艺节目的取景地。这里峰峦叠翠、怪石峥嵘,游客可以运用手机的“光影艺术”,拍摄出天生桥桥洞形成的“鲤鱼跃龙门”等景观。旅途中,抬着滑竿的师傅不时从我身边经过。滑竿这种山城古老的“出租车”,一度在重庆广泛应用。
置身龙水峡地缝,仿佛体验“地心之旅”。其中,“蛟龙寒窟”景观传闻曾是蛟龙修炼的场所,寒气扑面,令人遐想。80米银河飞瀑,流泉潺潺、青苔碧绿,引人入胜。
漫步重庆市区街头,弥漫在空气中的火锅调料气味挑逗着游客的味蕾。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等位,我终于成功打卡了一家必吃榜上的火锅老店。红油翻滚,渗透着这座城市的热辣与豪放;热气升腾,礼节与食俗在这一刻定格为幸福和吉祥……
律回春渐,烟火年年,人间至味是团圆。新岁初起,万象更新,家人围坐共举觞。一杯敬过往,一杯敬远方!
山西吕梁
贾家庄里闹新春,欢欢喜喜过“村节”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这首《人说山西好风光》可谓家喻户晓,这首歌的诞生地就是记者的家乡,山西省吕梁下属的汾阳市贾家庄镇贾家庄村。正月初三,傍晚时分,记者从县城出发,向东北方向驱车6公里,驶入贾家庄感受浓浓的晋味“村节”。
鸽哨、版画、剪纸、糖画……贾家庄三晋民俗文化体验地贾街的文创集市上,精美的手工艺品和非遗作品吸引了游客们驻足。在捏面人摊,师傅用一双巧手便将猪八戒背媳妇、孙悟空、哪吒等面人呈现眼前,生动形象的作品深受小朋友们喜爱。在花馍摊,展示着用水果蔬菜榨汁和面制作而成的子孙满堂老寿星、龙腾虎跃龙年吉祥、金蟾等花馍作品。“金蝉背斗越过越有、猴子吹号干啥啥行、福手蟠桃步步登高……”汾阳非遗花馍传承人王红梅告诉记者:“花馍有着美好的寓意,一般适用在生日寿宴、乔迁新居、开业大吉等场合。”
走出文创集市,来到美食区的巷子里,只见人头攒动,各地特色美食所散发出的香味扑面而来。汾州绿豆糕、汾阳绿豆旋粉、漏鱼儿、油泼面、苔蘑揪片、野菜拨烂子等美食满足着八方游客们的味蕾。
逛完美食区,转角遇见戏台,演员们身着喜庆服装,在台上精彩献唱,引得台下游客们阵阵掌声。回身一看,便是以“欢乐中国年·灯耀贾家庄”为主题的第七届恐龙灯会的入口。在坚守岗位的工作人员有序引导下,记者检票进入园区,径直而走,便来到了灯光璀璨的花灯区。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的世界。高近10米的“瑞狮拜年”雄壮威武,守护着新一年的到来,为游客们带来祥瑞和好运。长达100米的“神龙摆尾”犹如一条巨龙穿越夜空,将整个道路点缀得绚丽夺目。再往前走,形态各异的八仙过海灯组映入眼帘。走到其背面,只见道路上方挂满了“蓝色水母”和彩灯,宛如游人在星辰海底中漫游。道路两旁的恐龙模型还在不停地“摇头摆尾”,吸引小朋友的目光。“星光大道”的左侧有“盛世华章”祈福树,人们在这里许下美好的心愿。走至道路尽头,便是30米高的“龙腾虎啸”灯组,场面蔚为壮观,震撼人心,游客们纷纷拿出手机打卡拍照。
火树银花不夜天,似花非花又像花。晚上7点半,非遗打铁花和舞火龙表演开始,演员们赤膊上阵击打着1600摄氏度的铁水,激荡起漫天星火,给在场的游客们带来一场视觉盛宴。
看花灯、赏非遗、品美食、逛集市……游完贾街和灯会,记者不禁感叹,节日里的“村节”,不仅可满足本地人就业,带动村民致富和村子经济发展,还可让五湖四海的游客欢喜过节,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返城路上,记者哼唱起《人说山西好风光》,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在眼前缓缓打开……
湖南长沙
满满烟火气 复刻旧时光
这里可能是龙年春节中国最火爆的美食打卡地。大年初六晚10点,记者慕名来到位于长沙湘江中路的文和友。
“不接受排队等号了,今天所有的号都已发完。”门口值班的服务小哥不停地作着解释,“现在前面还排着6000多号,今晚不能再接纳排号的顾客朋友了,明天10点再在网上等放号吧。”
如同长龙般等待排号的顾客仍然心有不甘,他们很多人都是慕名远道而来的。“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几位顾客围着小哥不放手。“那就等到今天晚上12点钟的时候,您再过来碰碰运气,好吗?”
“今天已经放出去多少个号了?”记者凑上去询问服务生。“截至晚上10点,已经放出去大约1.8万个号,其中小桌1.5万多个,大桌2000多个。”小哥淡然回应。
眼瞧着文和友里边满满当当的人流,记者决定晚上12点再去探访一番。
刚过午夜,记者再次来到文和友门口。这一次,排队等号的人少了很多,人群不用预约就能直接进去。“因为晚上10点没再放号,现在终止限流,你们直接进去等位就可以了。”服务小哥给我一张纸条,上书“三层东区等位”。
历经波折,记者总算在深夜时分进入了文和友的内部。
与其说这是一家美食城,不如说是一个老长沙风情的打卡地。这里的总营业面积大约5000多平方米,分为6层,完全是按照上个世纪80年代老长沙的市井样式装修建设而成。穿行其间,让人仿佛穿越到了40年前的长沙街巷深处,一切元素都在唤醒人们的旧时记忆。
街道与铺面是40年前的,陈设布置也是40年前的,连餐具与桌椅也是40年前长沙人使用的样式。如果说电视剧《繁花》重现了40年前的上海风情,那么,文和友就是将40年前老长沙的市井样貌重现了出来。
“在这里过年别有一番韵味。”一位长沙老妈妈带着一家子深夜也来到了这里,她耐心地向记者解析长沙人眼中的“年味”——“过去我们过年,并不要求多么铺张浪费,就是在一起热热闹闹,吃点长沙味道的东西,轻轻松松聊聊天!文和友帮我们找回了那样的记忆!”
在文和友有限的空间里,原汁原味地重现了老长沙人文景点近20个,复制老长沙近代民居近200间。这个春节里,为了呈现老长沙的年味,商家又添置了上百处年味摆设。“这里承载着老长沙的腔调,老长沙的人情味。”一位盛装前来打卡的本地年轻女子对记者说:“这是一种慢时光的年味,值得记录下来。”
接近凌晨2点,餐饮区依旧熙熙攘攘。记者留心看了一下,顾客基本上都选择了长沙老味道的菜肴和小吃。升腾的烟火气里,人们沉浸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歌曲的旋律中,继续攀谈。
满满的烟火气,满满的人情味,这应当就是文和友招人待见的最重要的缘由了吧。古人云:“天下致治,在于民乐。”在这个龙年春节里,整个长沙城仿佛都沉浸在这种欢乐的年味中。
四川自贡
田坎上实现乡村振兴
记者乘坐高铁返乡时,恰逢春节前的大雪天气,即便如此,行至秦岭时,雪便一下子杳无踪迹了。秦岭是四川盆地的一道屏障,在其北面还是一片冰封千里、白雪茫茫的深冬景象之时,受到秦岭“眷顾”的四川盆地内却已温暖如春。
龙年立春早。返乡时,四川招牌式的油菜花已经处处绽放,把大地染成了金灿灿的,村民在沿路搭设了节日的红灯笼,金灿灿中点缀着一簇簇红色,让人立刻陶醉在春节的氛围中。
“你有钱就去修田坎吧。”在四川,修田坎是“钱多没处花”的一种象征,这和“给黄河装栅栏、给珠穆朗玛峰装电梯、给长城贴瓷砖”的揶揄一样,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这个春节,记者发现,四川有很多地方都开始修起了田坎。
在自贡大安区回龙镇,记者看到,一片片农田的田坎已经修葺了一半。一道田坎,一边用红砖、混凝土砌筑,一边用泥土护住。在田坎的一边,还统一做了一个小的斜坡。田间的路,也已经拓宽修整,即将迎来浇筑混凝土和硬化。
在仪陇县铜鼓乡,记者同样看见了修田坎的工程。铜鼓乡的村官周瑞韩告诉记者,修田坎其实就是建设高标准农田。借助卫星云图可以找到更加适合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地方,从这些地方修建田坎,同时开展道路修建,方便今后机械操作。田坎边上的斜坡是标准统一的,大约2米宽,方便农业机器下田耕种。
周瑞韩告诉记者,除去修建田坎,这几年,乡里也开始发展养殖业、种植业、旅游业等,村里的路也修建一新,以前坑坑洼洼难走的路已经变得平整。村里也引入了一些企业,助力乡村振兴和村民致富。
正月初二至初五,记者在仪陇县、土门县走亲戚时还发现,今年的婚宴特别多,时时可见婚车,处处可见新人的结婚照立于乡村路边、街道路口,洋溢着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
在四川隆昌县,记者还见到了在广州开滴滴的小许。他告诉记者,妹妹在老家靠着卖鞋,已经在城里买了新房子。今年他决定不再前往广州了,计划在四川就业找工作。
2023年,四川省GDP首次突破了6万亿元引发广泛关注。这次返乡,记者看到了田间修起的田坎,见证了助力乡村振兴的民生实事,还了解到更多外出劳动力想留在家乡发展的意愿,这些活生生的实例都在奏响着家乡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奋勇争先的时代强音。
□本报记者 周兴旺 王路曼 杨琳琳 宗晓畅 曹立栋 马超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