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家教园地
3上一版  下一版4
 
如何培养出 自主自信的孩子?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4年2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培养出 自主自信的孩子?

邰怡明 绘图
 

孩子表现得很温顺,即使不愿意遵从父母的意志也不敢说出来;孩子平时黏黏糊糊,精神状态有点蔫,但是又不说出来;凡事没主见,从不敢说不,面对选择时显得茫然不知所措……孩子出现上述情形,有七八成可能是自主性缺失造成的。究竟该怎样培养自主自信的孩子?如何让孩子及早培养独立自主能力?一起来听听专家与家长的意见吧——

黄女士 公司职工 儿子 8岁

找到与孩子相处的新模式 激发孩子的自主性

记得孩子刚上小学的时候,我明显感觉到孩子沉默了很多,对什么都打不起精神。我就第一时间跟老师了解了情况,得到的老师反馈是:“你家孩子挺乖的,上课也能跟着老师的节奏走,成绩在班里算中等偏下,不过他最近好像精神头不太好,总打不起精神。”跟老师聊了很久,最后我得出结论:孩子心里有事。

在思考孩子问题的时候,我翻看了以前孩子小时候的照片,发现孩子一点点在改变,变得没有原来那么积极、活泼了,脸上的笑容也少了。此外,我还发现孩子总是生病。虽然还是很听话,但总觉得他哪里不对劲。我私下跟孩子爸爸商量一下,孩子爸爸担心地说:难道孩子患上了某种抑郁症?这一说,让我很吃惊,但之前见过这类孩子,我就警惕了。

这时候,我给孩子报的英语、数学、编程、围棋等辅导班都停了,只保留了孩子喜欢的两个,毕竟孩子心理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为了改变孩子的心态,我利用孩子放寒假的机会带孩子去旅游,提前我和孩子一起做攻略准备,这个过程让我逐渐发现孩子再也不是我的小宝贝了,他已经可以独立做很多事情了。从旅游前期的准备到后来旅途,很多事情我都交给孩子去做,让孩子感受到我对他的信任,孩子很开心,我也很放松。我俩整个旅游状态很好。后来,我经常带孩子出去,有时候我也会给他请假,带他出去散心。让我欣喜的是,孩子乐观积极多了,竟然主动自己补习功课,学习主动性也出来了。

王女士 私企员工 女儿9岁

要设法让孩子能够对大人敞开心扉

最近,我听到身边很多娃妈吐槽:为了孩子劳心劳力,精心安排,可是孩子却并不领情,甚至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就表现出了叛逆情绪。对这一点,我也深有也感触。

从女儿五岁起,我便开始带她学习小提琴,女儿很听话,学琴虽然辛苦,但因为我的命令,她每天都会坚持练习。到今年,女儿已经学了四年小提琴,期间也有一些表演机会,当女儿穿着漂亮的裙子站在台上拉琴时,我们都很为她骄傲。对于能带来“高光时刻”的表演,她本人却表现得很平淡。从去年开始,甚至还出现了抵触情绪,每天要催促三四次,她才肯练琴,状态也不好。几天前,女儿突然说,她其实一点也不喜欢小提琴,她更喜欢的是唱歌,想学习声乐。起初,我在心里完全接受不了,静下心沉思时我慢慢想到,女儿走在路上、坐在车里,总爱哼哼小曲;去音乐教室练琴,路过声乐班,也总是会向里张望……只不过我从来没有当回事。

女儿很懂事,她怕我失望,所以一直把真实想法憋在心里,意识到这些时,我很懊恼。其实,只要我再多留心一点,就能发现孩子的真实感受。于是,我毅然给女儿报了声乐课,她很开心。教育孩子,是一件以心换心的过程,我们用心对待他们,孩子自然也能敞开心扉。当孩子愿意主动把内心的困惑和家长分享,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沈先生 医生 女儿11岁

培养孩子独立性,让他们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我和妻子同为医生,平时工作繁忙,所以有意识地培养女儿独立性,在她小时候就开始鼓励她自己做主,从房间布置到穿衣吃饭,只要不出格,我们都同意她自己决定。女儿上学后,她有哪方面的兴趣爱好,我们就给她报相关的培训班,学科类一个没有,吹拉弹唱类的报了几个。

虽然我们俩都是高学历,但如果孩子将来不想学医,甚至不想考研,我也没有异议,因为孩子有自己的人生道路,适合我们的不一定适合她。我不想让女儿做“乖宝宝”,希望她有主见,我们可以为她“保驾护航”,但绝不越殂代疱。

目前女儿成绩中游,比较听话也很有想法,是班里的“大姐大”。寒假的她计划自己回东北看望姥姥,正在兴致勃勃做攻略,我们都很支持她。只是叮嘱她路上注意安全,她郑重答应了。

北京市教育工会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 雷秀雅、符玮

拒绝标准模板,让不同个性绽放各自风采

孩子独立自主、有想法的能力是从小在每个选择中锻炼出来的,自主的孩子拥有很强的解决问题能力,面对人生难题也不气馁,也是通过一次次尝试慢慢训练的。

当孩子未成年时,顺从乖巧可以收获夸奖,“让父母省心”。在考取大学前,孩子的目标是单一的好好读书,作为更有社会经验、眼光更长远、害怕孩子摔倒吃亏的家长,总是忍不住为他们做出貌似正确答案的选择,甚至有时候会沉溺于孩子的依赖,“帮他选择人生”,自己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他们很少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机会。

但到了孩子渐渐长大,要离开父母独当一面时,一个接一个的选择扑面而来,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喜欢什么样的伴侣,向往什么样的城市,一系列问题归结为“我到底想要什么”这个从小很少思考的问题。孩子会感到迷失,手足无措,害怕成为一个“特殊”的人“掉队”。不少人选择随大流,在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处于一个不一定合适的生活状态中,慢慢会感觉自己是一个失败的人。

此外,不少家长从自己的视角出发,为孩子选择各种辅导和特长培训,追求能力提升,却忽视孩子成长中的个性化需求,当孩子“不听话”时就采用极端方式恐吓。即便孩子对大人的选择不感兴趣,也会为了让父母满意,硬着头皮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一方面是因为家长往往会在孩子选择自己尝试却遭遇失败时,数落孩子“不听我的,这下糟糕了”,仿佛事先听话和放弃自主选择的机会,就可以不用承担事情失败的后果,也不会遭到批评。另一方面,家长在事前对孩子再三强调失败的可怕后果,习惯未雨绸缪地将自己的焦虑压在未经世事的孩子身上。

家长对孩子正确的行为给予正向的鼓励赞许,对不正确的行为予以批评指正,这是有效的教育机制。但作为孩子最重要的生活老师,家长的“行为标尺”对孩子影响非常大,很多时候尤其是情感战胜理智时,家长容易把判断孩子行为的标准从“正确”与“错误”变成“我更喜欢他这样做”和“我不喜欢他这样做”,企图让孩子顺从自己的偏好,认为孩子不够好或看不习惯时马上制止。家长过于将孩子与自己期待的“目标小孩”模板做对照,由此忽略孩子的特质、特长和闪光点。

家长应该经常反思教育方式,正确行动,避免“乖孩子”出现心理困境。

首先,拒绝“恶性比较”,顺应孩子的个体独特性,将视觉中心多放在挖掘孩子的独特闪光点上,让不同的花朵绽放不同的光彩,而不是趋同成标准模板。

其次,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鼓励创新与质疑。“不听大人话”,有时是一种独立自主的意愿。不听话的孩子试图摆脱他人左右,按照自己的节奏和理解认识、研究事物,能锻炼创新能力,通过质疑、批判等学习活动,也会衍生出许多基础性能力。所以在没有安全问题的情况下,家长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做决策,甚至承担后果。当孩子处理问题不够完美要摔倒时,先别急着干预,也别立马接手全权处理,这会打击孩子的自我效能感,误以为“我还是不行,需要爸爸妈妈帮我”,容易让孩子错过一个非常好的成长契机。

第三,要看见孩子的需求,跟孩子共情。共情是把自己摆在对方的位置上,设身处地体验、理解他的内心世界。当你看到孩子做出不恰当的行为准备开口批评时,请先停下来,看看或者问问孩子到底在做什么,体验一下他的感受,也许会有新的发现。“乖”孩子不会大哭着要糖果,所以更需要家长谨慎对待孩子潜藏的心理需求。他可能想要陪伴,又害怕麻烦父母,耽误父母的正事;他可能想要自己更喜欢的衣服、食物和兴趣班,又怕父母不喜欢;他可能更希望自己冒险尝试,又害怕失败后出现不能接受的后果。想让孩子的自主性、自信心、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成长,就不妨多“蹲”下来、静下来,从孩子的高度和节奏看看他们的世界。

本报记者 任洁 张晶 杨琳琳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