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顺义
3上一版  下一版4
 
选树“最美职工” 共创社会好风气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4年1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选树“最美职工” 共创社会好风气
——顺义区总工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纪实
表彰“最美职工”
北石槽镇人民政府民生保障办公室负责人张春丽(左一)
顺义区残联干部李之星(中)
顺义区第十一中学工会主席李海霞(中)
 

弘扬好风气,争当最美职工。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国工会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顺义区总工会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参与顺义区“共创好风气”主题活动,深挖顺义职工好人好事、凡人善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劳模先进带头作用,积极引导全区职工共创顺义好风气。

注重思想引领

鼓励党员做好表率

按照顺义区精神文明办和区委宣传部相关工作要求,顺义区总工会党组认真研究部署,先后召开工作部署会、推进会,要求机关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汇聚“顺义好风气”。

“2023年10月底,顺义区总工会通过‘顺义工会’微信公众号向120余家二级工会下发《倡议书》,倡议引导职工从自身做起,向身边好人好事学习,发挥榜样力量,共同营造‘顺义好风气’。”顺义区总工会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顺义工会”微信公众号开设了“点赞好风气”和“顺义工匠”人物事迹专栏,在全区广大职工群众中进一步弘扬正能量,做好风气的营造者、支持者、参与者、宣传者,全力营造浓厚的学习宣传氛围。

与此同时,顺义区总工会要求各职能科室结合工作实际,在工作中充分融入“顺义好风气”的价值内容,形成具有工会特色的工作举措。

注重挖掘深度

坚持宣传常态化

一句问候,一次帮助,承载着满满的温暖与感动……为传递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弘扬文明新风尚,顺义区总工会开展“弘扬好风气 争当最美职工”选树活动,发现、记录、传播身边助人为乐、爱岗敬业、热情服务、奉献社会、尊老爱幼、家庭和睦、自强自律、热心公益事业等方面的优秀事迹,用生动故事坚定职工信仰、凝聚力量,树立时代新风。

该活动共分三个阶段。在推荐阶段,鼓励各级工会做好本单位、本辖区、本系统自身风气建设,主动营造对标先进、学习先进的良好氛围,切实引导职工向上向善,对在生活中具有典型性、示范性的职工进行推荐。截至目前,已收到来自基层57家单位124名职工的优秀事迹。

在宣传阶段,通过“顺义工会”微信公众号对“最美职工”事迹进行宣传,截至目前,已累计推出23期“点赞好风气”和12期“顺义工匠”人物事迹专栏。同时,择优向顺义区级媒体推荐10个典型事迹进行宣传报道。

目前,活动已进入表彰阶段,顺义区共有41各职工荣获“最美职工”荣誉称号。接下来顺义区总工会将进一步丰富宣传内容,拓宽宣传渠道,让职工群众能够时刻感受来自身边的正能量,形成学习“最美职工”、争做“最美职工”的良好导向。

注重榜样带动

营造先进引领氛围

2023年以来,顺义区总工会全面推进“劳动创造幸福”主题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掀起宣传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热潮。

顺义区总工会成立劳模工匠宣讲团,通过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将劳模故事、工匠事迹,送到群众身边,引导职工群众勤于创造、勇于奋斗,在推动全国文明城区建设等全区中心工作中发挥作用。组织开展“中国梦·劳动美——凝心铸魂跟党走 团结奋斗新征程”宣讲比赛,通过录制宣讲视频的方式在“职工书屋APP”和全国总工会“职工书屋”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从34名参与宣讲活动的职工中择优推荐2名参加市总工会宣讲复赛。

为推动宣讲进基层走深走实,顺义区总工会先后组织区工人文化宫、石园小学、首师大附小、燕京医学院、北小营镇、光明街道相关社区和中北华宇等企业单位各级工会干部、职工、在校学生、社区居民,开展“劳动创造幸福 奋斗成就梦想”“强国复兴有我 劳动创造幸福 ”等主题宣讲11场,1600余人参与。

顺义区“最美职工”事迹选登

爱岗敬业篇——把平凡做到极致

北石槽镇人民政府干部张春丽,二十一年如一日坚守在基层岗位上,深入庄村地头,逐一走访400多户低保、重残、独居家庭。为了改善肢体残疾的独居老人生活环境,她多次协调相关部门,先后3次对年久失修的房屋进行改造;为了让困难家庭享受到更多的救助政策,她量身定制帮扶方案;面对群众的不理解,她安抚群众情绪,耐心解答政策,最终换来了群众的认同。

顺义区税务局青年职工孙杉杉,在工作中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孙杉杉不仅是税务业务能手,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还变身主播开展直播培训活动,帮助纳税人及时了解疫情防控期间出台的各项税收政策。2022年,孙杉杉审核个人所得税退税520余条,清算房地产项目税款3.12亿元。孙杉杉还不断精进业务水平,于2021年北京市税务系统练兵比武中被评为“社保费岗岗位能手”。

2022年,顺义区园林绿化局崔贤,在核查林地图斑时接到市民求助电话:有一只水鸟被困在位于深水中的树上。他立即带人到场开展救助工作,经过不懈努力成功救下的水鸟,后经确认是北京市二级保护动物夜鹭。类似这样的场景崔贤已经历了数十次,在他的带领下,自2018年起已累计组织救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0余只,北京市重点及“三有”保护动物80余只。

汉石桥湿地管理中心的宋伟,为了绘制鸟调区域图、编写鸟调信息,走遍工作区域的每个角落,已观测加新鸟种18种。为了找到丢失的形状只有橡皮擦大小的特定鸟类卫星跟踪器,他在寒冷的室外找了几天的时间,为单位挽回了万元损失。

同样履职尽责的还有区纪委机关纪检监察干部谢金晖,他以高标准、严要求,“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案件查办工作,坚决同违规违纪违法问题作斗争。近一年,挽回经济损失85万余元。

广大顺义职工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甘于奉献,带着坚定的信念,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着不平凡的光芒,“把平凡做到极致”已经成为他们崇尚的精神目标。

奋发有为篇——匠心筑梦谱写华美乐章

拼搏进取引领同行,奋发有为成就自我。奋力拼搏的成长路上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同样是新时代的奋斗者。

顺天顺水市政公司的高级焊工尤春勇,由于每天要与1000多摄氏度的铁花打交道,烫穿身上厚厚的焊工专用服,烫伤手、胳膊在工作中时有发生,但在尤春勇看来,这些都是成长道路上的印记。

“90后”空港消防救援站站长姚天龙入队仅6年就荣立个人二等功和三等功各一次,荣获“应急先锋·北京榜样”等荣誉称号四项,更是全市唯一入选第18届消防世锦赛教练员的基层消防员。在6个月集训期间,他指导并陪伴队员进行高强度训练,最终帮助中国代表队在四个科目上取得了一金一银的佳绩。

幼时因病造成双腿残疾的区残联干部李之星,他坚持在文学网站连载文学作品十几载,总阅读量超一亿次,于2023年成功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他的最新作品《寒冬遇骄阳》让人感受到残疾人群体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

秦蓁作为顺义区到巴林左旗支教的首位家庭教育老师,开展的讲座和培训受众累计超1万人。她参与精心打磨的“顺义家校社合作育人”项目被评为全国最受百姓喜爱的终身学习品牌。

紧跟时代砥砺前行,担当责任奋发有为。“28年磨一剑,终于圆得工匠梦”的顺美服装的王建新;20年把工作当事业干,荣获“保安之星”荣誉称号的京城保安刘伟;用4年时间从护理“小白”到养老技师的第一社会福利院护理员张新;入职以来零违章、零事故、零投诉,主动请缨成为北京冬奥闭环保障人员的骏马客运驾驶员孟令君……他们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也用身上精益求精、刻苦钻研的工匠精神不断感染着青年职工。

孝老爱亲篇——用实际行动展现爱的力量

百善孝为先,它既体现了人性的善良和光辉,也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正能量。

张镇朱庄村的甘秀霞,虽然是一名普通的村务工作人员,却用爱和行动谱写了一段不平凡的人生。再婚重组的她对失去丈夫和儿子的前任婆婆不离不弃,与现任丈夫相互扶持,共同撑起这个特殊的七口之家。

由于丈夫身体不好,裕喜发商贸公司职工张春艳一人扛起了家庭的大梁。结婚二十余载,她从未和婆婆、丈夫红过脸。每天晚上都会打一盆热水,放上活血化瘀的药包为婆婆泡脚,这一坚持就是28年。

林河景泰公司的职工巩晓非,在工作中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在生活中孝顺懂事,兼顾小家的同时还主动照顾身患重病的爷爷、智力残疾的姑姑和表弟,用实际行动为孩子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鹏程食品的职工田丽丽主动帮父母分忧,将80多岁的姥姥接到自己家中照料,为老人端水喂药,陪老人散步聊天,舍弃了年轻人的休闲时光,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人力社保局的干部王萍萍,20年来在平凡岗位上发光发热,将暖心带给每个人。去年冬天临近下班,一位眼睛受伤的老人来办理业务,她耐心帮老人填报好材料,还主动将老人送回家中。她用真挚的情感和专业的服务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担当。

天竺镇蓝天社区工作者侯然在工作中打造“移动办公桌”“站长热线”“朝我说码上办”等一系列暖心服务。她所负责的264户居民,其中180余户是双高龄老人,她像对待父母一样将他们放在心里。2023年7月,独自在家的李阿姨洗澡不慎摔倒,得知消息的侯然第一时间赶到老人家中,为李阿姨消毒上药,联系家人就医,临走时还不忘叮嘱:“今后您要是有什么事,随时可以联系我。”在居民心中,她早已成为大家依赖的臂膀,老人口中的“好闺女”。

志愿公益篇——志愿微光汇聚万丈光芒

为社会尽一份责任,为他人送一片爱心。志愿者展现着社会的文明程度和时代精神,他们积极传递“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为弘扬好风气贡献一份力量。

顺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全菲,她在看到一些山区孩子跋山涉水去上学,中午只以一盒加了盐粒的黄豆作为午餐,内心久久不能平静。2018年至2023年间,她先后多次走进张家口市沽源县、六盘水市梭戛乡,为贫困学生家庭和孩子们送去了生活和学习用品。多年来,她参与“希望工程”“藏娃助学”等公益捐款16次,累计捐款3.5万元。

顺义区妇幼保健院的周雪阳在为白血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过程中,由于与患者体重存在40斤之差,被告知可能出现两次采集,她丝毫没有犹豫,克服采集过程中身体不适症状,经历5个半小时外周血循环采集,成功完成捐献,成为顺义区第一位造血干细胞女性捐献者。

2023年初,顺义区第十一中学工会主席李海霞组织成立了一支志愿服务队,他们走进民俗园为游客讲解民俗文化、园艺知识等。他们把志愿项目从校内逐步带到校外,提供的志愿服务从业余逐渐走向专业,并入选“全国中学生志愿服务示范项目”、首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像这样无私奉献的志愿者还有很多,来自现代摩比斯汽车零部件公司的任明春,工作之余到地坛医院参与志愿服务,宣传传染病的预防、陪伴就诊、就诊指导及书写相关资料等志愿服务。他多年坚持,为前来就诊人员做好传染病知识预防的宣传,细致耐心地为就诊病患做好每一次指引。2023年,河北遇到洪水灾害时,石油化工牛山油库职工张艳芳积极与公益组织联系,得知灾区急需生活保障物资,自费购买5000余元的饮用水和食品送到灾区。顺建工程公司职工杨磊始终保持着对公益事业的热切关注,积极参与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和三湘洪灾守护等公益项目。

助人为乐篇——温暖身边每一个人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顺义区广大职工群众用助人为乐精神,温暖身边每一个人。

有一天,张镇卫生院院长王新田在路过香悦幼儿园西侧时,发现一位2岁左右的孩子出现窒息状况,立即对孩子开展海姆立克急救,最终帮助孩子将异物吐出。王新田的举动不仅挽救了一个生命,更是挽救了一个家庭。面对家属的赞誉和感谢,王新田说:“作为一名医生,这是我应该做的,救死扶伤是我们医生的天职。”

北京顺鑫建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陈思淼热衷于公益事业,已坚持献血6年。在小区散步时她看到一位孕妇突然晕倒,立即上前查看,并跟随救护车将其送到医院。经医院检查,当时孕妇血糖浓度低至0.5mmol/L,如不及时就医后果非常严重。在得知孕妇无人陪伴的情况下,她把家里安顿好后,陪伴孕妇在医院度过了一晚。面对夫妻俩的感谢,她却说:“这只是我的举手之劳,相信大家遇到同样的情况都会这么做的。”

几年前,在石门市场也曾发生了感人的一幕。李学亮在巡查市场场区时,突然听到附近的人说:“有人在场区东侧的洗手间门口摔倒了!”李学亮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看到摔倒老人头部有出血情况,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联系了老人的子女。在等候救护车到来时,李学亮耐心安抚老人的情绪,直到家属过来后,他把老人送上救护车才离开。家属对他的及时帮助表示感谢,并告诉他:“要不是您将老人及时送医,老人就会危险。目前老人已在医院治疗,无大碍了。”听到这句话后,李学亮终于放下了一直悬着的心。

□本报记者 王路曼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