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本市
3上一版  下一版4
 
北京环球度假区开启“环球中国年”
北京将建具有全球影响力商业航天创新发展高地
“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讲述奋斗故事
送暖进工地
餐饮企业可提供多样化年夜饭 同时要严把质量关
上接第1版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年1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市发布加快商业航天创新发展行动方案
北京将建具有全球影响力商业航天创新发展高地

 

本报讯 (记者 孙艳) 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加快商业航天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8年)》(以下简称《方案》),释放出北京发展商业航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强烈信号。《方案》明确,到2028年,北京商业航天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能级明显提升;同时,争取再用5年时间,将北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商业航天创新发展高地。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表示,北京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发源地,航天领域科技创新资源丰富,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国内领先,聚集了全国主要的核心研发单位,研发设施齐全、创新人才集聚,已经初步形成了规模化民营商业航天创新产业集群。《方案》从关键技术攻关、产品示范应用、政策先行先试以及创新生态营造等多个维度提出了23条重点任务,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大力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深化“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方案》坚持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绘就了一幅北京商业航天的发展路线图。到2028年,北京商业航天面向产业创新发展的基础研究不断加强,形成一批原始创新成果。其中,北京将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在全国率先实现可重复使用火箭入轨回收复飞,形成低成本高可靠星箭产品研制能力和大规模星座建设运营能力;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引进和培育5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和10家以上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数量超过20家;“南箭北星”产业空间格局进一步深化,建成2个特色产业聚集区和若干特色产业园,壮大商业航天千亿级产业集群。同时提出,争取再用5年时间,形成可重复使用火箭常态发射能力,建成天地一体通导遥巨型星座体系,空天信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商业航天创新发展高地。

根据《方案》,北京将攻关可重复使用火箭,突破发动机变推力、再入返回高精度导航定位等关键核心技术,力争3年内完成百公里级亚轨道火箭回收飞行验证,5年内实现可重复使用火箭入轨回收复飞,大幅度降低发射成本。同时,以大规模星座建设为牵引,夯实整星研制、地面终端、星座运营管理等基础能力,加快巨型星座组网运营,构建天地一体化的空间基础设施。在创新产品示范应用方面,推动空间科学、空间应用与空间技术融合发展,每年资助10个以上空间科学领域基金项目,每年发布10个以上通导遥应用场景,以产品创新应用为引领,加快形成空天经济新模式新业态。

与此同时,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的制度创新优势将充分发挥,为商业航天安全有序、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北京航天基础设施资源丰富,后续将发挥优势,积极推动重大科研设施设备开放共享,结合商业航天企业共性需求,新建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形成央地协同、校企联动、专兼结合的航天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北京还将引导创新资源向商业航天领域集聚,构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