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宗晓畅)目前,北京地区的社区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遍布各个街道和社区,极大地方便了常见病、慢性病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看病取药。同时,也有效地减轻了大型医院的门诊负担。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职工董事、工会主席叶绯委员指出,在实践中,北京社区卫生机构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例如,“北京医保”公众号的推出,方便了市民对社区卫生机构药品情况的查询,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了长期用药的病人,但智慧化程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为此,叶绯委员建议,首先,相关部门在提高社区卫生机构服务水平方面应加强主动谋划,建立更多有效机制。例如慢性病、老年病患者持某级以上医院的处方或诊断证明、出院证明等,到附近的社区卫生机构登记,社区卫生机构定向购入相关药品组合,病人按规定时间到社区卫生机构挂号开药,确保一次能够开到所有要用的药。诊断证明可以要求定期更新,确保用药安全。这样既不会占用社区卫生机构过多的购药资金,也极大地方便了社区患者,同时能更有效地减轻大医院的门诊压力。第二,进一步优化“北京医保”公众号服务功能,提升药品查询的智能化水平。增加定位功能和地图功能,患者可搜索到附近的社区卫生机构,并可点击查询交通路线。增加相关功能,患者能同时查询多个药品在附近哪个社区卫生机构有货,减少重复查询程序。借鉴其他公众号的功能,如预约功能等。在社区卫生机构药品难以完全满足的情况下,方便患者查询到相关药品集中的卫生机构,减少患者跑医院的次数。
本报记者 曹立栋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