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开展职业健康保护,建立职工身心健康关爱机制,推进职工心理关爱服务……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期间,委员们纷纷围绕为广大劳动者提供更好、更有效的健康保障建言献策。
现 状
多个职业群体的身心健康状况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市政协工会界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建立涵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保护议事协调机制》的团体提案。《北京人口发展研究报告(2022)》显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规模达144.7万人。新就业形态在提高劳动参与率、增强就业弹性、增加劳动者收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成为稳就业的“蓄水池”、保民生的“稳定器”,然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普遍存在自我健康保护意识较低等问题。
不仅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科技工作者、公共交通行业驾驶员等职业群体身心健康状况也受到委员们广泛关注。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孙志梅委员提到,本市科技工作者的心理健康和身体亚健康问题亟待解决。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工会主席、职工董事王秀英委员指出,驾驶员的健康状况与交通事故之间存在紧密联系,有研究表明,驾驶员健康状况不佳会增加交通事故概率,因而进一步促进公共交通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需更加关注驾驶员身心健康状况。
此外,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副院长娄萌委员谈到,市总工会将“职工心理关爱服务”列为服务职工的十大品牌项目之一,几年来,在全市建立了360家职工心灵驿站,并依托职工心灵驿站开展职工心理关爱服务工作。同时开通7×24小时职工心理咨询热线,并面向全市职工提供免费线下心理咨询服务,有效预防了职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市总工会目前在推进职工心理关爱服务工作过程中遇到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心理异常的职工没有转介的绿色通道;第二,职工出现心理危机时缺乏专业的干预渠道。
建 议
市政协工会界: 完善涵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职业健康保护的议事协调机制
市政协工会界委员表示,切实保障广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健康,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健康北京行动的必然要求,完善涵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职业健康保护的议事协调机制迫在眉睫。委员们建议,首先,市卫健委作为市职业病防治联席会的牵头部门,应进一步研究完善调整工作机制,加强联席会在职业健康促进方面政策研究,成员单位增加相关部门,形成涵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内的职工职业健康保护整体战略,统筹协调新业态健康发展与职业健康保护同步推进,指导各行业职业健康保护措施有效落实。
其二,研究制定《北京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健康指引》,就职业健康行为、职业健康指标、职业健康管理等制定更加具体的措施,积极倡导平台企业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关注和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进一步维护其安全健康权益。
其三,建议市职业病防治联席会成员单位采取更多举措:首先,大力开展健康宣传教育,提升职工健康素养;二是通过完善地方规章标准,提高职工保障水平;三是鼓励和推动平台企业开展职业健康体检;四是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推动各类医疗机构和服务单位提供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健康咨询和健康服务活动。
市政协委员孙志梅:
建立科技工作者身心健康关爱机制
据了解,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已经成为北京市建设科技创新中心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身心健康关系到科技创新长远发展。2022年,科技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减轻青年科技工作者负担专项行动的通知》,通过挑大梁、增机会、减考核、保时间、强身心五项行动内容,切实减轻青年科技工作者负担,为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与活力提供支撑和保障。
孙志梅委员呼吁,相关部门联合建立北京市科技工作者身心健康关爱机制。组成专业团队,开发科技工作者身心健康自助监测和服务系统,开展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专项测评和体质测试工作,建立科技工作者身心健康数据库,全面评估科技工作者身心健康状况。建议有关部门把科技工作者身心健康测试结果作为申报科研项目、人才项目的参考指标。
“依托专门机构,根据科技工作者身心健康数据评估情况制定工作方案,有效实施身心健康危机预警干预工作。”孙志梅委员希望,建立专家数据库,针对科技工作者身心健康方面突出问题,定期举办专题辅导讲座、健康咨询和科普等活动,切实帮助科技工作者增强自我调适的能力。开展专项培训,帮助科研院所培养关爱科技工作者身心健康内部服务队伍和建立基层服务阵地。定期组织科研院所党群干部和职工志愿者开展心灵驿站辅导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专门培训,提高科研院所自身及时、有效发现和解决科技工作者身心健康问题的能力。
孙志梅委员提到,常态化举办科研院所系统各类文体活动竞赛也是一项有益举措。比如,依托微信运动制作简便易用的小程序开展线上线下健步走比赛等,鼓励科技工作者合理分配业余时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兴趣爱好,强健体魄、愉悦心情,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潜能。
另外,孙志梅委员还建议制定支持科研院所建立幼儿托管班的政策、资金措施,切实减轻青年科技工作者抚育子女的负担,增强青年科技工作者幸福感、获得感,释放科研工作热情。
市政协委员王秀英:
加强公交驾驶员健康管理
王秀英委员呼吁,相关部门能针对公交行业,就公交驾驶员职业病类别和判定指标进行指导,建立公交驾驶员健康分级管理,进一步规范公交行业驾驶员准入和退出机制。应建立驾驶员健康管理‘大数据库’,协同医院、体检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将驾驶员健康数据进行整合,特别是对于涉及到安全驾驶的一些隐性疾病,能够为公共交通企业提供既往病例,以便及早发现疾病隐患。”她说。
王秀英委员提出,建议相关部门联合公交企业建立公交驾驶员职业病预警监控体系,特别是要针对一些容易导致交通意外的心脑血管疾病进行重点检查和定期监测,并联系相关医疗机构定期开展健康义诊、知识讲座等服务,提高驾驶员自我健康保健意识。
王秀英委员还建议相关部门能针对公交驾驶员职业病进行多渠道预防宣传,组织开展公交驾驶员关爱日活动,积极营造全社会进一步理解和关心公交驾驶员的良好氛围。
市政协委员娄萌:
建立职工心理危机转介绿色通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娄萌委员建议,相关部门与工会实现心理服务资源平台共享,实现“服务融合、人才融聚、资源融通”;将卫生健康专业资源进行整合,包括心理专家、心理督导、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精神科医生等专业人员,以及各级医院、健康服务机构等专业机构,建立心理服务资源共享平台,满足不同地区、不同行业职工群体的心理服务需求。
娄萌委员建议,相关部门与工会建立互联互通的转介通道。工会心理服务主要面向健康或亚健康的职工群体,服务重点在于心理问题预防、心理发展促进与心理科普体验等;卫生部门心理服务主要面向精神疾病患者,服务重点在于患病人群的精神心理治疗与危机干预,双方的服务整合将实现心理服务群体与服务内容的广覆盖。相关部门与工会共同携手,相互借力,建立联动机制,实现职业人群心理问题及时辨识与干预,必要时有畅通的转介渠道,全面保障首都职工心理发展促进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和时效性,共同携手提升首都职工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市政协委员刘梅颜:
有效恢复身心健康的技巧
职工面临工作压力时,如何有效缓解?来自农工党界别的刘梅颜委员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双心医学中心主任。她建议,首先,饮食上要营养均衡;其次,睡眠上要尽可能保证黄金三个小时;第三,控制自己的情绪,及时调整紧张的心态;第四,如果身体出现不适需及时就医。
□本报记者 宗晓畅/文 曹立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