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北京高校青教赛如何做到“老品牌 正青春”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4年1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助推青年教师成为“教育家”
北京高校青教赛如何做到“老品牌 正青春”

北京物资学院青年教师彭幸参加北京高校第十三届青教赛
 

北京高校第十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系列活动于近日落幕,但它仍是北京高校校园内热议的话题。这项1995年创办的赛事已近“而立之年”,却日益散发出动人的魅力,成为青年教师争相参与的金字品牌。为什么这项老牌赛事具有如此吸引力?它是否真的达到助力教师职业成长的目标?青教赛的未来还会发展成什么样?

各高校纷纷为青教赛“点赞”

北京高校第十三届青教赛于2023年8月至12月举办,2024年1月初举行总结大会。本届赛事分为文、理、工、医四个类别,吸引全市74所高校的312名青年教师参加。选手们经过专业、院系、学校多轮选拔,反复打磨教案,对赛事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荣获本届青教赛文科类A组一等奖的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李营辉就是其中一员。

“参加青教赛要准备5套教案,现场抽取1套,对选手是体力和脑力上的双重考验,我备赛时多次彻夜不休、辗转反侧。”李营辉感慨,青教赛代表了首都高校最高层次教法水平,所以选手不仅要完成课程数量,更要追求质量,打造一堂又一堂“金课”,每个人都会有压力。

虽然备赛强度很大,但选手们对青教赛充满向往和期待。“并不是一定要获得名次,更多的是通过这次历程能够提高、有收获,反哺到每一位学生中去,‘立德树人’,所以自然而然就有了动力,激励我一定要表现出最好的自己。”李营辉表示,自己会把参赛所学、所思和案例应用到日常教学中,让学生有更多获得感,这也是青教赛带给每个选手的意义。

“参加青教赛就是对课程不断加工和完善的过程。”本届青教赛文科类B组一等奖第一名、北京物资学院法学院青年教师彭幸介绍,随着比赛的推进,她对教学的认识更深一层,比赛状态一直延长到课堂教学中,学生给了她很多正向反馈。

受北京市教育工会委托,北京理工大学工会牵头,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林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8所高校以全市60所高校为研究对象完成《北京高校青教赛助推高水平大学建设调研报告》(以下简称《调研报告》)。各校普遍反馈,高校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体,课堂教学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举办青教赛是加强教学能力培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发展的重要途径。

各高校对青教赛越来越重视,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赛事组织体系。比如北京科技大学工会牵头成立青教赛专门领导小组和工作指导组,聘请专家团队发挥“传帮带”力量,指导青年教师四夺全国青教赛一等奖;北京化工大学青教赛实现全学科、全领域覆盖,在全校形成浓厚的教学研讨氛围;北京外国语大学工会积极参与人才强校战略,与人事部门共同为青教赛选手“保驾护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工会借助青教赛平台提升教学质量,全面推动医院人才队伍建设……

如今的校级青教赛,已从最初由工会单独举办,逐渐扩大到工会、教务处、人事处、研究生院等多家单位协同组织;市级青教赛的主办方也发展为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市教育工会和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四家,影响力和覆盖面更广泛。

举办到第十三届的北京高校青教赛与过去有了很大变化,赛制赛程环节的设计日趋完善、多元化和科学合理,赛事评价体系逐步完善,公平性不断提高,从单一的课堂教学竞赛阶段逐渐成熟,持续创新,注重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还设置了对优秀选手按程序向北京市总工会申报首都劳动奖章的制度,进一步增强赛事的影响力。

作为青教赛品牌的创新和发展,北京高校管理岗位青年教职工职业能力竞赛于2021年创办,成为教学竞赛的有机补充。青管赛为培养高校综合管理人才提供了平台与路径,又有效助推了更广范围、不同岗位青年教职工的职业发展。

《调研报告》指出,1995-2021年,北京高校实际参赛人数占到符合参赛条件青年教师的33%,参与人数逐年增加,而且选手对比赛的评价和满意度逐步递增,本届青教赛的参赛人数和获奖人数创下历届新高。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李芒长期担任北京高校青教赛评委总组长,他认为青教赛“非常了不起”,青教赛长盛不衰的原因是“在这个守正才能创新的时代,夯实基本功才是时代正道”,青教赛的重大意义就在于为未来卓越教师提供基础训练和塑造伟大能力,促进青年教师及早进入教育家行列。

青教赛为教师职业发展搭建成长平台

青教赛是否实现了助力教师职业成长的目标?答案是肯定的。《调研报告》统计显示,近一半教师在参赛前后职称方面有晋升,其中职称晋升一级的占总调查对象人数的42.77%,职称晋升二级的占6.52%;27.4%的调查对象获得各类人才项目称号,其中获得教学名师类称号的教师占到42.1%。

从青教赛走出来的高校名师不胜枚举:曾经在校级、市级、国家级青教赛上“连中三元”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师陈德球现为本校国际商学院院长,被评为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获得市级青教赛一等奖的清华大学教师冯鹏担任了清华土木工程系主任,入选“青年长江学者”,2022年荣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指导多名青年教师获得国赛、市赛的一等奖;市级青教赛一等奖获得者、北京理工大学教师曾祥远在北京市教育工会的支持下创建北京高校青年教师创新教研工作室,工作室已出版4本专著、2部教材,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

从参赛选手的赛后职业发展来看,北京高校青教赛已形成内涵丰富、结构完整、特色鲜明、参与广泛的高校青年教职工职业发展助推体系,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职业发展搭建了成长平台,一大批优秀教师通过这个平台脱颖而出,成长为学校教学、管理等各层面的骨干人才。

接受调研的青年教师纷纷表示,青教赛在提升教学能力方面的作用发挥最大,其他方面的作用包括促进青年教师发展、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优秀师德师风传承、提升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思政教育进课堂等多项。

当前,“尝到甜头”的各高校对青教赛的支持力度逐年增强,从财政补助、教师职称评定等多方面予以扶持。比如清华大学出台针对青教赛获奖教师的教学科研专项经费政策;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有针对青教赛获奖者的奖励政策;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石油大学规定将青教赛获奖作为职称晋升、评奖评优的重要指标等。

未来的青教赛将吸引更多青年教师参与

未来的青教赛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接受调研的青年教师对赛事规模、组织形式、赛事服务等多方面提出建议,北京市教育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会认真考虑吸纳这些建议,把青教赛品牌打造得更好,办成青年教师都愿意参与的活动。

“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有‘大先生’式的青年教师,才会有赓续事业的希望。”李芒教授表示,广大教育管理者和青年教师须以更高的站位,充分认识青教赛的深层意义、精髓及最终目的,努力将比赛与日常教学相结合,进而积极利用青教赛提升能力、交流经验、进行反思。

《调研报告》课题组认为,青教赛在推进高等教育改革、高水平大学建设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对赛事未来发展提出多项建议:做强青教赛品牌赛事系列活动,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吸引更多青年教师主动参与进来,带动学科建设;加强对历届获奖教师的榜样事迹宣传,打造并传承青教赛精神;加强赛事体系化建设,针对不同的学科门类打造专业化特色化的系列赛事安排,构建“赛前-赛中-赛后”一体化长效机制,完善赛前培训和赛后跟踪服务机制;整合优化赛事资源,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推动教育整体水平提升;立足青年教师职业发展,推进赛制章程与时俱进;建立统一协同联动机制,完善服务保障与科学备赛机制,充分发挥工会的组织作用,提升青教赛工作实效等。

在本届青教赛总结大会上,市委教育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李军锋在讲话中指出,青教赛已经成为首都高校广大青年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获得职业发展助推的重要平台,在北京乃至全国高校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引领带动了一批批青年教师在首都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建功立业。高校工会要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团结各部门力量,以青教赛等比赛、评比、表彰等为抓手,全面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学校“双一流”建设、特色内涵发展和综合改革等重大任务中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任洁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