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家教园地
3上一版  下一版4
 
家长如何尊重 孩子的隐私权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4年1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孩子是完全依附于父母而存在的吗?孩子是不是属于自己的独立个体?他们是否可以有自己的小秘密呢?家长该如何正确尊重孩子的隐私呢?听听专家和家长的建议吧。
家长如何尊重 孩子的隐私权

邰怡明 绘图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
“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微信公众号
北京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新蕊云课堂”由北京市妇联主办,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承办、北京出版集团父母必读杂志社协办。
 

吴女士 国企员工 女儿12岁

孩子应有私人空间 也要有适度管理

作为一名成年人我们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要给孩子留出私人空间,但同时也要做好适度管理。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单位的工作很忙,晚上到家后我基本没有精力再辅导孩子的功课了,我相信,孩子已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即便没人监督,也能保质保量完成作业,做好课外练习。可现实却是,我放手没有管孩子的这半个月,她完全开启了“放羊”模式,课内作业勉强完成,扩展练习基本没写,写了的部分也是字迹潦草,明显在敷衍。我想通过这件事来说说孩子的独立意识,在未成年之前,他们很难完全做好自我管理,即便已经上到小学高年级,日常生活中也处处表现得十分独立:可以自己收拾书包,洗小件衣服,甚至单独和同学约着去公园做运动,但是家长不能因此而掉以轻心,认为孩子大了,父母就可以完全放手了。

在“管”和“放”之间,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既不伤害孩子的“独立意识”,也要让他们明白“父母命须敬听”。在这方面,我的做法是,在安全且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支持她有自己的“小秘密”。比如,她可以在放学后和好朋友单独逛商场,说说私房话,但一定要提前用电话手表告诉我回家的时间,并且遵守时间,诸如此类。作为家长,我们要为孩子撑起保护伞,在伞下,我希望女儿有一个属于她自己的小小世界。

王先生 健身教练 儿子8岁

孩子不是附属品 家长也要尊重孩子的隐私

在养育孩子的时候,我一直认为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可能孩子小的时候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家长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孩子的起居,但这也不能说明孩子是家长的附属品,孩子首先属于他自己,家长和孩子都需要明白这一点,而且家长需要在生活中给孩子灌输忠于自己情感的观念。

在学习育儿知识时,我了解到芬兰的教育是在各国中比较起来是较好的,进一步了解才发现,在芬兰小学一年的孩子并没有很多知识类的教授,而是花一整年的时间让孩子去认识自己的各种情绪,开心、伤心、愤怒、生气……当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还是很吃惊的,现在想起来也很合理。一个人只有认识到自己的各种情绪之后才能更好地管控情绪,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比起来我们经常对孩子说的:“不许哭”,其实,或许让孩子痛快哭一场,更有利于孩子成长。

有了上述认识之后,那么再谈是否应该尊重孩子的隐私就迎刃而解了。让孩子从小承担部分家务活,告诉孩子他是家里的一部分,这是他应该承担的责任,提醒他保护自己的隐私,这也是教会孩子自我保护的一部分,家长一定不要过度保护,否则也不利于孩子成长,毕竟孩子未来的人生路还很长,孩子的路需要自己选择,家长只是旁边的协助者。

范女士 创业公司副总 女儿14岁

家长要尊重孩子拥有自己的心理空间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开明的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处得很好,直到女儿进入青春期后客客气气把我“请”出她的房间,有秘密也不再和我分享(虽然我能从她的表情上看出来,但她就是不说),甚至我多问几句她新交朋友的家庭背景,她都能和我吵起来,让我既委屈又彷徨。

我不知道孩子是怎么了,我有哪些方面做错了,一开始想的是她长大了,翅膀有点硬了,后来又有些担心,怕她的秘密影响功课,怕她交的朋友来路不明带坏她,越想越害怕,孩子看起来没什么事,我却快要抑郁了。

幸亏学校及时开设了家长课堂,请来工作多年的老教师和社会心理咨询师为我们这些青春期孩子的家长上课,我才知道女儿的这些变化是正常的,她处于人生必经阶段上,需要自己的心理空间,家长应该多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不要再事无巨细地管教。所以,我后来转变态度,不再操心过度对待她,在她情绪波动时我也不再东问西问,而是给她端杯热水,走到她身边坐下干自己的事,主打陪伴而不是干涉,希望孩子能顺畅地度过这个成长的特殊时期。

女儿看到我的变化,虽然嘴里没说什么,但明显地放松下来了。过了一段时间后,她居然主动找我聊天,试探着让我帮她分析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惑。我就事论事给她出了主意,说完没有再过多询问,她似乎很满意,之后不定期地会找我闲聊,不再像以前那样什么事都瞒着我了,有时也会邀请我进她的房间“坐坐”,专家的建议奏效了。

国家开放大学教育教学部基础教育学院院长、副教授 王海平

家长要尊重孩子隐私权利 动态把握监护者的角色

儿童权利大致上可以分为四种:第一种是生命权,这是最基础的权利,要构造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安全环境;第二种是发展权,要求儿童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并且要求可持续发展和自主发展;第三种是受保护权,儿童需要家长给予更多的关怀和保护;第四种是参与权,在学校、家庭乃至社区中都要促进孩子参与,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和自主发展能力。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这四种权利,多看见孩子的优点,多听见孩子的心声,保持好的沟通渠道。

在所有的权利中,隐私权是孩子享有的一项重要权利,有些家长不知道自己的做法是在伤害孩子的隐私权。这个问题在青春期爆发的比较严重,因为青春期的孩子想法更多,也有更多心事不想跟爸爸妈妈分享。

怎样才是正确的做法呢?家长首先应该确立一个动态观念,就是你的孩子一直在成长,父母跟孩子的关系其实是有变化的。刚刚出生时孩子在父母面前基本没有隐私,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特别是到了青春期后,他就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从一个教导者逐渐变成一个陪伴者。陪伴并不意味着不教导。只是伴随角色的转变,教导者可能说的比较多,陪伴者则应少说多听,要给孩子更大的空间。陪伴者还要对孩子充分信任。很多家长喜欢干预孩子的隐私,可能源于对孩子缺乏信任。不管交友还是处理问题,家长都没有完全信任孩子。作为家长,要对孩子有最基本的信任,可以去观察,但不要马上干涉。

另外,在这个过程中要多沟通,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亲子之间能很好地沟通,孩子会把一些需要跟家长交流的东西告诉你,会愿意跟你分享。如果沟通不顺畅,家长也要给孩子传达一个意识,即家长是陪伴者,你什么时候需要我,我都可以去帮你,我们始终关注你、爱你、支持你,无论你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家长永远和你站在一起,要给孩子传达这样一种信号。

孩子可能暂时不说,过了一段时间后再来找你,因为秘密在心里积攒特别多的话会有倾诉欲。不跟你分享,他会跟朋友分享;不跟朋友分享,他也可能会发在网上。如果家长做得很好,有一个很好的亲子关系,孩子就会把你作为一个分享对象。

孩子已经长大了,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很多焦虑不是来自于孩子本身,而是家长。家长对自身角色以及亲子关系的变化没有处理好。随着孩子成长,上小学、上中学,进入青春期,家长要不断地让孩子以你为港湾,不断往外去发展,角色在时间的流逝中一点点变化,把孩子逐渐往外去引导,家长需要慢慢去把握、体会这个动态过程。

本报记者 任洁 张晶 杨琳琳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