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周美玉)12月26日,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听取了关于2023年北京市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工作情况的报告。一年来,市人大代表勤勉尽责、为民履职,共提出建议774件,内容涉及社会发展、城乡建设、财政经济、法治建设等方面内容。截至目前,所提建议均依法按期办理并答复代表。
774件建议中,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提出727件,闭会期间提出47件。建议内容涉及社会发展方面的265件,占34.2%;城乡建设方面228件,占29.5%;财政经济方面206件,占26.6%;法治建设方面50件,占6.5%;行政管理方面14件,占1.8%;宗教党派团体方面11件,占1.4%。
今年的代表建议重点突出,代表们围绕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推动“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城市更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升首都城市治理水平、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提出了许多具有针对性、建设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
其中,73件涉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57件涉及推进健康北京建设,20件涉及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20件涉及改善住房条件……代表建议带着满满的“民生温度”。据了解,很多建议是代表结合本职工作,随时随地听取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或者深入代表家站、基层一线调查研究,或者在接诉即办工作中发现问题基础上提出的,具有坚实的民意基础。
市人大常委会按照代表建议的内容和承办单位的职能,将774件建议分别交有关机关和组织研究办理。截至目前,所提建议均依法按期办理并答复代表。其中,吸纳代表建议,相关工作取得进展或列入工作计划的621件,占80.2%;对加强和改进工作具有参考价值,拟在工作中研究参考,以及因法律、政策规定或者目前条件不具备确实无法解决,向代表说明解释的153件,占19.8%。
记者了解到,在代表建议办理过程中,各承办单位通过邀请代表实地考察、当面沟通、联合座谈、重点督办等形式,确保件件有沟通、事事有回音,努力将代表建议转化为促发展、惠民生、暖民心的政策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