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孩子不被认可,甚至被“区别对待”,遭遇校园冷暴力,可以说这都是孩子感觉比较苦恼的问题。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抗压能力与自我疏导能力,也是当下家长们比较关注的问题。那么,孩子在学校出现这类问题后,家长们应该如何引导孩子进行正确的自我疏导呢?让我们来听听家长和专家的建议吧!
贾女士 公司职员 女儿11岁
家长可带着孩子仔细分析“不被认可”的原因
说到孩子在学校被“区别对待”、被孤立,这种现象应该说并不少见,尤其容易发生在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身上,我女儿就曾经被孤立、被冷暴力过,让我和女儿都很不好受。
我和爱人只有一个女儿,而且还是高龄生的孩子,所以女儿从小在家里享受了所有家庭成员无微不至的呵护,女儿从小身体也不好,所以这种宠溺的爱其实是有点过度了的,这让女儿从小养成了略微骄横的性格,性格又内向,很多时候说话做事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在家里,大家都让着她,倒还没什么。等女儿上小学后,原来女儿有几个玩得特别好的女同学,后来不知怎的,这几个女同学开始联合班里其他女同学一起孤立我家女儿。
我和爱人就带着女儿分析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仔细询问女儿和这几个女同学相处的点点滴滴,通过倾听,我们发现其实都是很小的一些事情,比如女儿说话方式不够委婉、有时候不考虑女同学的感受、答应女同学的事情临时爽约、在女同学遇到困难时没有及时安慰……
当了解了这些后,我和女儿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我告诉她,和同学们在一起,不能凡事只以自己为中心,要多考虑别人的感受,在语言表达上,要尽量委婉,不要伤害女同学的自尊,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尽力做到,看到同学遇到困难,要尽力帮忙……这种谈话进行了好几次,女儿也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省,随后她开始慢慢修正自己性格中的缺点。她被孤立的局面也就慢慢化解了。
张先生 中学老师 儿子11岁
鼓励孩子增强社交技巧,多参加社交活动
如果孩子在学校被区别对待,作为家长一定要积极行动,否则时间长了,会让孩子产生心理问题。我儿子在学校一向是独来独往,他成绩普通,平时很少跟同学们往来。我分析了下原因:儿子本来话不多,也很少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爱好很少,自然没有一起玩的小伙伴。我想了想,他的性格可能是比较像我,我就比较喜欢安静。为了改变儿子的这种性格,我试着周末的时候带着孩子去参加各类球类运动,也会和爱人一起约了别的朋友出游、聚会,让儿子有更多和同龄孩子在一起玩的机会。
组织的社交活动多了,儿子参加的活动也多了,话也慢慢多了,运动习惯也慢慢养成了,每次去打球,他都相约几个小伙伴一起,打球之余,有说有笑,再也不是以前的“独行侠”了。每次放学回来,他也会积极跟我们分享他在学校的一些趣事,我们也很为孩子开心。看着孩子在学校的朋友越来越多,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我和爱人别提多高兴了。
黄先生 律师 女儿7岁
家长一定要及时帮助孩子走出“区别”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以为孩子长大了就会省心,现在看来错了。每个阶段都有新的问题发生。尤其上学之后,我们老是担心孩子在学校受欺负,被“区别对待”。
记得在幼儿园的时候,孩子刚入园不久,老师给我打电话,说我家孩子咬了其他小朋友,当时我还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想着让孩子给道个歉,我们家长的给买点好吃的就完事了。谁知道,后来这个小朋友联合其他小朋友不跟我家孩子玩。一时间,孩子还挺受伤的。回到家就跟我说:“爸爸,别的小朋友不跟我玩。”“爸爸,我没有交到好朋友。”……开始时,我也挺生气的,就私下问老师,原来是别的小朋友都怕我家孩子咬他们,就不敢跟我家闺女玩了。
知道原因之后,我叮嘱女儿一定不能再咬其他小朋友了,咬人解决不了问题,有问题要沟通,说出来自己的想法。闺女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之后我就带她去小区广场上玩,带上很多好玩的玩具,经常能吸引很多小朋友过来一起玩……慢慢地,她在小区里就交到了不同年龄的好朋友。还有一次,在广场上遇到了同班同学,并且顺利交了好朋友。终于,她成功“脱圈”。之后,我把这件事又给孩子复盘了一遍,孩子自己也有了很多想法。
家长给孩子建造一个强大的内心很重要,让孩子学会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很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主动介入,帮助孩子解决社交中的“困窘”。
北京市骨干班主任、学生最敬佩的好老师、丰台第二中学北大地校区教师郑妍
从四方面入手护航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当孩子被同学孤立时,孩子的第一感受是自己是失败的,别人都讨厌自己。这样会让孩子不自觉地反思自己,看自己是不是哪里不够好,哪里做错了,害得别人不喜欢自己,自己要怎么样才能够得到别人的喜欢,久而久之就会变得孤僻、敏感,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发展。
如果孩子被同学孤立,家长不及时采取合适的办法的话,只会让孩子的成长道路越走越窄,所以家长应该采取措施帮助孩子去解决这种问题:
第一、保护孩子、倾听接纳孩子
孩子因为和同学们爱好不一致,或者观念行为相反,就会被孤立在集体中,感到不开心。当孩子主动开口倾诉的时候,我们不要上来就给孩子贴标签,而是要认同和接纳孩子伤心的感受。首先解决孩子自身的认知问题,告诉孩子并不是你不够好,其次我们需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声,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理解和支持。可以让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不要轻易打断或批评他们。同时,也要给予孩子积极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家长应该在家中创造一个安全和温暖的环境,让孩子感到可以倚靠和依赖,鼓励他们与家人沟通,分享他们的感受和困惑。
第二、多与老师沟通交流
如果孩子遭遇到被孤立的情况,首先,家长要保持冷静,不要过于情绪化或激动。这样有助于更好的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
家长可以主动联系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包括被区别对待的具体原因和表现。同时也可以向老师询问是否其他学生也受到类似的待遇。在与老师沟通时,家长要表达对孩子的关心与关注。可以强调孩子在学校的安全和心理健康重要性,并询问老师是否有任何措施可以确保孩子不再受到区别对待。如果家长认为孩子受到的区别对待是基于不公正或歧视的原因,可以向老师提出建议。在沟通过程中,家长要尊重老师的专业判断和经验,同时也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关注。通过建立互信的关系,可以更好地共同解决孩子在学校面临的问题。
第三、鼓励孩子多参加社交活动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社交关系,增加他们在学校的社交支持网络。可以鼓励孩子参加兴趣班、社团或者其他社交活动,以增加他们的社交圈子和交友机会。多跟同龄的孩子妈妈们在一起组织一些郊游等活动。同时,也要教导孩子如何与人相处,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第四、不断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最后,我们需要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对困难和挑战。可以通过表扬和奖励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同时,也要教育孩子如何处理挫折和失败,让他们学会从中吸取教训,不断成长和进步。通过家长的关心和支持,孩子可以更好地面对学校社交环境中的困难,建立健康的情感和心理素质,并逐渐走出被孤立带来的困境。
本报记者 余翠平 杨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