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旅游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月牙泉:一弯新月嵌沙洲
婺源阆山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3年12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月牙泉:一弯新月嵌沙洲

 

位于河西走廊瀚海中的敦煌鸣沙山,以其“风吹沙响”而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在鸣沙山的环抱中,有一汪形如玄月的清泉,碧水粼粼,芦苇环生;清澈见底,宛若明镜。她就是中外驰名的漠海奇景月牙泉。

之所以说它是“漠海奇景”,是因为在鸣沙山76.82平方千米的范围内,目之所及,皆为金黄的沙漠,寸草不生,沙海无涯。飞沙走石为常态的漠海之中,独有一眼清泉存在千百年,且“月泉晓澈,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令人叹为观止之余,不禁生出“山之神异,泉之神秘”的慨叹。鸣沙山、月牙泉这两个漠海骄子,也由此成为中国西部沙漠之中的两大奇迹!

“戈壁滩中树色开,西陲圣境许徘徊。”月牙泉位于敦煌县城东南3公里处,为鸣沙山所环抱。登上鸣沙山,放眼四顾,茫茫一片皆金黄,到处是沙丘,一眼望不到边。那些金黄的沙丘像硕大的绸缎,在天地间铺展开来,气魄壮观,令人赞叹!正看腻了金黄,一眼便瞧见了山坳之中的月牙泉!那汪泉,形如弯月,碧绿如玉,清冽见底,温婉可人。蓝天白云倒映水中,如同美景绣在唐卡上一样,让人赏心悦目。泉之绿,与沙之黄、天之蓝、云之白,形成了鲜明的色差,令人眼前一亮,欣喜异常!据资料介绍,月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澈”,有“沙漠第一泉”之称。此泉东西长约240米,南北宽窄不等,最宽处39米,深约2米。泉周芦苇丛生,将一汪碧水月形包围,势同拱卫。

吟着“一弯如月弦初上,半壁清波镜比明。风卷飞沙终不到,远含止水正相生”的古诗,下得山来,我和同伴来到月牙泉边的鸣月阁。此阁为一组仿汉唐的古建筑群,四层六方,翅膀斗拱,气势恢弘,始建于清乾隆时期,在泉边已屹立200余年。登上古朴的月牙阁,凭栏俯瞰,月牙泉尽收眼底!泉中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她就是一块纯质的美玉,“天公娇子性通灵,风沙磨砺俏玉容”;泉中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沙石,“东风三月飘香絮,一夜随波化绿萍”……南岸的鸣月阁,雕梁画栋,高耸入云,楼影倒映泉中,参差错落而富有雅韵……

“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鸣沙山和月牙泉是广袤大漠中的一对挚友。山泉共处,沙水共生,泉不离山,沙不掩泉,漫漫黄沙,澄澄泉水,相守相伴,历经千年而不变。月牙泉虽常常受到狂风暴沙的袭击,却依然碧波荡漾,水声潺潺,“千年泉水清如镜,千年风沙不掩泉。”这种神奇的自然奥秘,吸引着许多科学家前来考察、破译。最终,专家给出了研究结论:地下有水源,故不干涸;由于泉水处于循环状态,故不腐坏。泉不被沙子填满的原因,主要是南北两面沙山高耸,山坳随泉的形状也成月牙形,由于这种特殊的山形,这个环山洼地里的风,会向上盘旋,虽遇强风而泉不为黄沙所掩盖。

“一弯静水宵涵月,十里鸣沙昼听雷。”历史上的月牙泉不仅“千古不涸”,而且水面很宽、水深惊人。据文献记载,清朝时这里还能跑大船。20世纪初有人来此垂钓,其游记称:“池水极深,其底为沙,深陷不可测。”月牙泉在有限的史料记载和诗词歌赋中,一直是碧波荡漾、鱼翔浅底、水草丰茂,与鸣沙山相映成趣。20世纪70年代中期,当地垦荒造田抽水灌溉及周边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导致敦煌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月牙泉的水位也随之急剧下降。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敦煌市采取了多种方式给月牙泉“补水”。为了全力拯救“沙海明珠”月牙泉,敦煌市推行了禁止开荒、打井、移民的“三禁”政策,实施了关闭机井、压减耕地的“关井压田”和补水、节水、引水等措施,有计划地为月牙泉“输液”,初步控制了月牙泉水位的下降趋势。至2010年10月,月牙泉水位稳定,平均水深维持在1.7米左右。

“沙抱重围,久干不竭,一弯清水千古。八景敦煌,月泉晓澈,尽惹人痴如许。阆风吹处。荻花岸、瑶台画宇。”月牙泉,千万年来安静地依偎在鸣沙山的怀抱里,泉如老玉绿,形如新月弯,深得天地之韵律,尽聚造化之神奇——茫茫大漠中有此一泉,漫漫黄沙中有此一水,满目荒凉中有此一景,难道不是大自然独特的馈赠么?

□钱国宏 文/图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