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图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这个公寓 为外卖小哥“量身”打造
到文化市集去 感受更多的诗意生活
幼儿园里的全能宝藏大爷 果然保安都是有技能在身的
民间高手“草根外交官” 感受首都人的热情和“国际范”
有一个不扫兴的老公 生活很暖心
抱起40多斤女童冲进急诊室 这一“跨栏”瞬间太飒了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年11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到文化市集去 感受更多的诗意生活

 

一般来讲,国人对集市并不陌生。曾经很长一段时期,人们的生活物资都需要从集市上获得。然而,把集市两个字颠倒一下的市集,却办出了与集市不相同的特色,让众多的年轻人从钟情于各大超市、商场,变得对各类市集情有独钟。而在众人的追捧下,破圈的文化市集如同雨后春笋,在各地竞相绽放,极大地丰富了公众的文化生活,让一个街区、一座城市变得更加有魅力。

据媒体报道,每逢假期和双休日,各地文化市集人头攒动、方兴未艾,有主打阅读分享的图书市集,有聚焦于手工艺制作、非遗传承的艺术类市集,还有以露营器材、咖啡、唱片等垂直品类为卖点的主题市集。在某社交平台搜索“市集”这一关键词,去年4月共有约30万篇笔记,如今已激增至近200万篇,还有的文化市集带动周边商圈客流上涨达50%。

可以说,继音乐节、城市漫步之后,年轻人的潮流聚集地又多了一种。各式各样的新式文化市集不断在各地涌现,凭借新潮的名字和创意,迅速成为年轻人的“新宠”。

前不久,我为了体验文化市集的独特魅力,曾参加了几个文化市集的活动。无论是艺术市集,还是图书市集,都是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参加者基本在40岁以下的年轻人。虽然都需要购买门票30元,但是依然没有阻挡住参观者的脚步。

我注意到,每个摊位前人们都在兴致勃勃地交谈、选购。摊主都拿出极大的热情,招呼每一个前来的顾客。这些摊位,同那些在超市里、商场中、展会上都截然不同。可以说是围绕着所参与的市集的大主题,进行了强有力的呼应和加持。每个摊位都有特色,否则这些顾客也不会花钱买票参与这一活动。我觉得在这些特色市集中,文化的创新创造是核心,不同于贩卖日用品、食品的传统“摆地摊”,文化市集以文化产品为主要经营内容,有趣、有知识、有腔调、有品味、有互动是其基本特色。

可以说,在特色出圈的文化市集,不但强有力地沟通了买卖双方,还搭建了文化与生活互通的桥梁。如我去过的朗园图书市集,不但是读者、编者的双向奔赴,还是读者之间的文化狂欢。也难怪这个市集都开办了好几年,而且每年的主题都不相同。每次朗园图书市集,都是对青年读者的阅读唤醒。在这个市集上,人们能更加直观感受到纸质书的巨大魅力!

我深感在经过精心策划的文化市集里,能催生出很多文化交融的新元素。这从每个摊位前,人们都在热情地交谈沟通就可以看出来。相同志趣的人们,聚集在了一个主题围绕的文化市集里,就能迅速地找到共同的话语,也能获得新的灵感。因此,文化市集的交互性、社交性、新颖性、独创性都十分的突出。甚至在一些文化市集上,你都无法想到下一个要走过的摊位会带给你什么样的惊喜。

有很多人都注意到,如今的市集,相较于传统集市而言,主打一个“潮”字,摊主中不乏“独立小众品牌的主理人”“各大社交平台的时尚潮流KOL”抑或是“文化艺术行业的知名博主”,而来赶集的年轻人,既要提前准备好穿搭,又要做好赶集攻略。

由此可见,传统的集市,是为了完成买买买的购物功能,而新式文化市集,则更看重社交氛围、文化体验、艺术沉浸,年轻人在文化市集上留下的打卡照,在各大社交媒体发出后,又带动了更多的人加入到参与市集的人群中。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都让新颖的文化市集得到更多的关注。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创新的文化市集在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体验方面,展现了更多文化与生活交际的可能,有助于参与者深度感受城市的文化传统、文化风貌,激活文化创新空间,带动文化消费。

□赵强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