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北京劳动者之歌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中学女教师当上国际裁判
用“针”功夫治病救人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23年11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主任于晓刚:
用“针”功夫治病救人

于晓刚(左)
 

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主任、学术带头人于晓刚总是很忙。除了在门诊看病外,他还致力于科研及教学,并多次深入社区开展义诊,主持专项科研会,组织针灸临床技能学习班等。今年,他获得了首都中医药“杏林健康卫士”称号。

针灸是传统中医的一种医疗手段。在不了解针灸的人看来,扎针靠一只手就能完成,但是对于一位针灸者来说,必须能够将自己的左右手进行充分配合,才能算合格。于晓刚就一直强调:“扎针灸的人,左手真的很重要!”在给徒弟们示范时,只见他左手边摸穴位边引导,右手找准缝隙的位置,然后再上针。他介绍说:“针灸起效不是扎在血管上,而是扎在缝隙里,所以,要靠左手去找位置,右手去下针,双手配合才能有效。”

“治疗不同的疾病,针灸的手法也不一样。”在针灸科,于晓刚有一套特色疗法,比如以头针为主的“三步针法”治疗中风偏瘫、中风后吞咽困难失语,“三步针罐疗法”治疗面瘫,“调神益气法”治疗耳聋、耳鸣、头痛,“夹脊穴深刺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普通人眼里,针灸是“哪疼扎哪”,于晓刚纠正了这种观点。他说,其实所扎经脉上的疾病都可以治疗,尤其是对于急症来说,针灸是非常有效的。“这就是针灸的魅力所在,‘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在上学时,于晓刚就意识到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性。读研究生的时候,除了针灸,他对西医的神经内科也颇有研究。在针灸科,他也将中医针灸、推拿、中西医并重、针药结合等综合治疗手段运用在临床中,比如遇到脑出血的病人,他不会上来就扎针,而是要等到病人的生命体征平稳的时候再用针,这时候就需要用到西医的设备去检测,为中医“保驾护航”,提供明确的诊断才能进行后续的针灸治疗。

“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能够便于了解病人的治疗时间、愈后情况,对病人来说是非常有益的。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我们都是为病人服务的,只要能治好病人,就是最好的方法。”于晓刚说。

在于晓刚看来,中医需要传承发展,他也一直将这种思想传递给自己的徒弟们。在于晓刚看诊的过程中,一直有一位“白大褂”在“打下手”,时不时的点头附和,又时而恍然大悟,这位医生正是从千里之外来找于晓刚求学的新疆小伙买买提。买买提来自新疆和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跟随于晓刚学习针灸两个月,在学习的过程中,于晓刚几乎是“手把手”教学,学成后才“放手”进而让买买提“上手”。买买提不仅学习到了针灸手法、中医知识,就连普通话也有了非常大的进步。

于晓刚不仅医术高超,医德医风同样有口皆碑。李伟是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副主任,他在上学期间就一直跟随于晓刚学习,十几年的时间他从于晓刚身上不仅学习到临床专业技术知识,还继承了于晓刚高尚的医德医风。他说:“于主任一直教我们,做医生要先做人,只有医者仁心,才能看好病”。

□本报记者 张晶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