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送法活动真的很及时,解决了困扰我们很久的环境管理问题。”企业负责人说。为进一步推动生态环境普法与依法治理有机融合,突出“精准执法+优质服务”,近日,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总队(以下简称综合执法总队)执法人员赴怀柔区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开展“普法宣讲 送法入企”活动。
近年来,综合执法总队深入推动执法与普法工作深度融合,通过“树品牌、建阵地、拓载体”奏响“普法三部曲”,把普法融入执法全过程、全环节,促进企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有效助力首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树品牌
推动执法普法双融互促
综合执法总队围绕生态环境执法普法工作,加大推进党建与执法工作双融合、执法普法工作双促进,通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满足群众法治诉求,激发普法新动能。
“以前来验车都要排长队,有些车辆问题自己很难解决,现在有了佩戴党徽的工作人员主动服务,验车过程方便了,还学到很多机动车监管的法规知识,跟以前比,变化太大了。”正在等待验车的李女士对验车员说道。
综合执法总队为强化党建引领,以机动车定期检验为切入点,在全市车辆检验机构开展“环保检验先锋‘三个一’品牌活动”,创建党员先锋检测线,发放各类宣传手册,现场回答群众、检验机构的疑难问题,解决困难,提升执法普法工作成效。
建阵地
实现普法服务“零距离”
综合执法总队聚焦广大群众和服务对象关心的热点难点法律法规问题,组织执法人员有针对性地送法普法,通过“座谈交流+实地帮扶+培训指导”等形式,坚持法融于景,打造立体化普法阵地,实现普法“零距离”,着力构建法治宣传教育新格局。
“根据《北京市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自动监测设备应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比对监测,比对监测结果要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要求。”执法人员在对顺义区某重点排污单位开展执法检查时,现场解答了企业负责人关于自动监测设备如何开展比对监测的问题。
同时,积极采取实地帮扶措施,“把诊问脉”,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你们检测报告中的VOCs废气数值较高,临近标准限值,应该是治理设施中的活性炭碘值较低,建议你们尽快更换碘值较高的活性炭。”执法人员在丰台区某汽修企业帮扶时,现场指出问题,并通过全方位“体检式”检查,向企业提出改进意见。
此外,培训指导、以案释法,也是基层普法阵地建设、夯实环保主体责任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本市持续加强“以案释法”典型案例发布机制,通过培训会形式加大以案释法、以案普法的指导力度,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拓渠道
推动普法宣教走深走实
线上线下联动,拓宽宣传教育渠道,综合执法总队的普法宣传模式也逐渐发生了转变,从“主管部门独唱式”到“全社会合唱式”转变,推动生态环境执法普法宣传走深走实,打通执法普法工作的精细脉络。
“在此,我们也提醒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做逃避监管偷排行为的帮凶。”在近期市生态环境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综合执法总队总队长赵志威通报了北京市打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行为相关执法工作情况,曝光了6起典型案例,明确了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造假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
此外,综合执法总队还灵活运用微信、微博、广播、报纸、电视等多种载体,结合重点工作任务,多措并举广泛开展法治宣传和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主题宣传活动。今年以来,通过“两微”平台发布生态环境领域典型案例4批(次)26起案件,发布法律法规、技术规范解读3篇;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法律法规培训400余人(次)。
□本报记者 孙艳 通讯员 张仕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