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职工大讲堂
3上一版  下一版4
 
赏菊正当时 京城有绝佳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3年11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赏菊正当时 京城有绝佳
——话说老北京的菊花文化
 

2023北京菊花文化节已开幕,十大展区千余品种,打造赏花面积20余万平方米。

菊花因多在农历九月盛开,故有“九花”之称。据史料记载,北京人金秋赏菊始于辽代,兴于金元,盛于明清及民国时期,为老北京秋日里的雅俗。1987年3月,菊花与月季一同被选定为北京市市花。这里就说说北京历史上源远流长的菊花文化。

北京种植观赏菊花已经上千年

我国是菊花的故乡,从周朝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离骚》诸书中均有菊花的记载。著名诗人屈原在《离骚》中便写下“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而有关菊花最早栽培的记载见于汉代《礼记》:“季秋之月,鞠有黄华(花)。”这里的“鞠”便是菊花,意思是说菊花是秋季第三个月份开花。

北京地区栽培与观赏菊花的历史,可追溯到辽代。契丹时期,菊花作为酿酒的主要原料已有种植,在《辽史》中曾多次提到重阳时宫中赐饮菊花酒。相传辽代赏菊之俗是从中原传入北京的。公元1005年1月辽宋签订“澶渊之盟”后,两国维持了百余年的和平,时有使臣往来,由此使中原文化传入南京(今北京),并得以发展,赏菊即为其中之一。

辽道宗耶律洪基偏爱菊花,曾多次派使臣到北宋都城汴梁(今开封)移植菊花,遂在北京(辽称南京城)广为种植。每至金秋之时,在城南面的丹凤门、开阳门和北面的通天门、拱辰门内各置菊花百余株。他还邀请群臣和文人墨客到宫城内观赏菊花,赐菊花酒。宰相李俨,赏菊后即兴作《菊花赋》呈给道宗。道宗御览后,龙颜大悦,称其为“上乘之作”,当即给他奖赏。

到了金代,秋日赏菊又成为中都(今北京)的一项重要活动。《大金国志》中便有章宗完颜璟与宸妃“赏菊于东明园”的记载。东明园又称东苑,为金代皇家御园,中都皇城内东垣内侧迤南,西邻宫城东垣,北至东华门处,园内广植菊花。

金大定十年(1170年),南宋名臣、文学家范成大作为使节前往中都,于九月初九日到达燕山城外馆。时值金秋,金朝官员请他到西山一带观赏菊花,他即兴写下《燕宾馆》一诗:“九日朝天种落驩,也将佳节劝杯盘。苦寒不似东篱下,雪满西山把菊看。”从这首诗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北京一带的金秋赏菊风俗。

今天丰台一带金朝时已有众多花圃,花农们多按时令将鲜花运到城里出售,其中(农历)九月间菊花的数量最多。《中都纪事》载:“时逢九月,菊花送至都城,都人争购之,不日告罄。”

北京成为元朝的都城后,菊花的栽培与观赏不断推广,其中紫菊被视为菊中上品,每至重阳,人们除了赏菊,还要将紫菊戴在头上,为岁时风俗。

元朝皇家每年农历四月到九月居住在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上都镇)避暑,九月初天气转凉后,帝后便从上都返回大都(北京)。史料记载“时逢重九日,宫中菊节,品菊赏秋,当为常制。”可见在元朝的宫廷中,重阳赏菊已成为一种重要活动。

由于供不应求,大都城菊花的价格也被商家“哄抬”,故有“一日三价,皆为菊贵”之说。一些富贵人家更是大量摆放菊花,不但数量多且花色艳丽,曾有诗曰:“黄花尽染都城色,重阳丽景览胜多”。这里的黄花即为菊花。与辽金时期相比,元代的菊花品种更多了,主要有黄菊、白菊、桃花菊、墨菊、紫菊等,而栽培的方式除了传统的地栽菊花外,已经出现了盆栽菊花。

有植物学家考证:最早将菊花的造型与盆景艺术结合到了一起就是在元代。它使菊花栽培技术成为一种艺术,被称为“菊艺”。

从明代起,金秋赏菊之俗在京城迅速发展,从皇宫、王府、寺院、豪门大户至普通百姓,均有赏菊的习俗。为此,宫中专门设立了“养菊房”,由太监专门负责菊花的培植。

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燕京岁时记》云:“九花者,菊花也。每届重阳,富贵之家,以九花数百盆,架庋广厦中,前轩后轾,望之若山,曰九花山子。四面堆积者曰九花塔。”“九花”为菊花的别名,因在农历九月开花,故名。

老北京秋日赏菊佳处甚多

明清时,帝后及文武百官金秋赏菊,多在御苑之中。从中秋开始,皇宫厅堂内被菊花围绕,明代《天启宫词注》中便有“紫禁城内,好事者绕室列菊花数十层,后者轩,前者轾,望之若山坡然,五色绚烂,环围无隙,名曰‘花城’”的记载。此外,御园中的兔儿山、景山等,也是赏菊的好去处。

兔儿山在西安门内,明朝属西苑。山为石筑,又称“小山子”“小蓬莱”,东西分径,可迂折至顶,山高约五十丈。站在兔儿山上四下俯瞰,整个都城尽收眼底。山的北边有大光明殿等建筑,既可观景亦可小憩,金秋时节,山上遍植菊花,一派绚丽景象。每到重阳节,宫监内臣要换上重阳景菊花补服,吃迎霜兔菊花酒。明天启五年(1625年)重阳节,熹宗朱由校携带宫眷来兔儿山登高、观赏歌舞,以为同乐。崇祯皇帝也曾在此登高,并写下“重阳旋磨台,共进菊花怀”的诗句。而今,该山已消失不见,形成街巷,后称“图样山胡同”,今已不存。

景山,明代称万岁山,坐落于北京城中轴线上,海拔约88米,为全城制高点,故有“中轴线之巅”“京华览胜第一处”之美誉。站在山顶可俯视全城,清代帝王重阳之时多到此登高赏菊。据传康熙皇帝曾连续六年在重阳之日率文武百官登临山顶,祈福纳祥。

对于京城普通百姓来说,金秋赏菊的主要场所是各大寺院。其中以广安门外天宁寺最为知名。清代时,天宁寺设有花市,其中“尤以桂花、秋菊为有名”。该寺设有大型花圃,栽植菊花,品种繁多,花色艳丽,为京城众寺院之冠。每至重阳,秋高气爽,人们纷纷前来赏菊、品菊,极富雅趣。

宣武门外法源寺的菊花也颇为出名,清张亨甫《金台残泪记》中有“枣花寺(今崇效寺)三月牡丹,悯忠寺(即法源寺)九月菊花,皆极盛”的记载。金秋时节京城文人雅士多到此赏菊。诗人黄景仁曾偕王秋塍、张鹤柴等友人到此赏菊,遂赋《访菊法源寺》诗:“身离古寺暮烟中,归怯秋斋似水空。暝色上衣挥不得,夕阳知在那山红?”清代“竹枝词”中也赞曰:“悯忠寺里菊花开,招惹游人得得来。闻说菊仙花更好,不知陶令有何才?”

自宣统年间,农事试验场(今北京动物园)便有菊花展,它是目前已知京城最早举办菊展并对游人开放的公园。花卉试验田内还专门设有菊圃,其中的菊花不仅来自全国各地,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国外采集的,因此农事试验场内菊科良种繁多,为一时之盛。民国时期《北京花事特刊》称:“秋末之菊花尤负盛名,诚为城西清游之胜地也。每到花时,搭摆菊棚,中立花台三座,浓淡疏密,布置得法,任人游览,观者如云。此外另备菊花数十盆,廉价出售,购者争先恐后,雅称韵事。”而《京华百二竹枝词》中还有诗赞曰:“农事宏开试验场,改良种菊出寻常。结棚一听游人览,购取归家亦不妨。”在此不但可以赏菊,还可以购买几盆带回家中观赏。

北海公园作为皇家园林,早在明代就已经有帝后及文武大臣“西苑观菊”的记载,之后赏菊之风逐渐由皇家推广到民间。1925年8月北海公园开放之初,便在园内开辟花圃,种植菊花,据载,当时在北岸九龙壁西北,菊花的种植规模不下千盆,秋日里到此赏菊者络绎不绝。

中山公园自1914年开放以来,历年陆续种植的花木有牡丹、芍药、菊花等。尤其是自1916年起,每年深秋都有菊花在拜殿(今中山堂)和塘花坞等处展览,姹紫嫣红,荟萃一堂。《北平风物》曾描述了当时的盛况:“一时养菊名家云集,各出精心培养之佳品,报名登记,使中山公园之场地,如菊花仙子之集会,钗光鬓影,美不胜收!”

主讲人介绍:

户力平,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理事。多年业余从事北京文史研究,特别是北京地名、风物、民俗及古村落研究,并在《北京晚报》《北京日报》《劳动午报》等报刊发稿千余篇。做客北京电台文化节目百余次。已出版《光阴里的老北京》《北京地铁站名掌故》《京西海淀说故》《香山传说》等。

□主讲人:户力平 文/图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