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北京中小学形成多层次劳动课程体系
上接第5版
开展化妆品经营主体 不良反应监测培训工作
踏址寻城 20组家庭走进考古发掘现场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3年10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700多家社会资源单位可提供2000多门劳动课程
北京中小学形成多层次劳动课程体系

 

记者近日从北京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总结推进会暨密云区劳动教育工作现场会上获悉,北京市已逐步形成富有地域特色、凸显学校特点的“家—校—社”协同的劳动教育体系,700多家社会资源单位可提供2000多门劳动课程。

巧借资源打造形式多样的劳动课程

会上,多家单位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劳动教育工作经验做法。其中北京市少年宫、北京教学植物园先后开发了5个系列共计29门融合课程,并有效整合家校社资源,组织实施北京市中小学生植物栽培大赛、“我为长辈献菜肴”美食制作等8项市级劳动教育学生活动。

东城区不断健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覆盖纸工、泥工、木工、金工、缝纫、烹饪等八大类。持续加大经费投入,推动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内容贯通连接,完成烹饪、汽修、酒店管理职业体验中心建设。与三元集团、东城区文旅局建立联盟,建设20大类百余个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提供多种不同的实践岗位数百个。

清华附中昌平悦府小学积极挖掘社区资源,在社区公园里争取到一块近2000平方米的空间,放置240个种植箱,在劳动教育与中草药文化有机融合方面进行有益尝试。带领学生认识药材、亲手种植中草药、研发相关课程、调配可口的药茶饮……打破学科和学段壁垒,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有效促进家校社协同共育。

首师大附中第一分校开发劳动“四修”课程体系,其中基础通修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内容涉及清洁卫生、整理收纳、烹饪营养、工艺制作等;开设烘焙美食、无土栽培、非遗文化、职业体验、家用电器使用维护等丰富多样的兴趣选修课程;自主研修课程设有博识课程、微农场、新技术体验与应用等内容,带领学生感受真实的实践场景,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门头沟区军庄中心小学今春与当地村委会开展党建共建,征得与学校院墙一墙之隔的一亩半土地开门建园,取名“五谷园”,开设五谷文化课程,为孩子们提供学习、劳动、实践和研究之所。

从多种渠道吸纳、培训劳动教育师资

在劳动教育师资培养方面,北京市少年宫通过召开培训会、下校指导、录制教学视频等方式,服务全市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与部分区教科院合作,共同开发专门针对劳动教育教师的师资培训课程。

东城区不断加强劳动技术教师培养,一方面吸引各行各业专业人士和能工巧匠担任劳动教育兼职教师,另一方面充分向教职工挖潜,开设许多由学校教师开设的特色手工劳动课程。截至目前,劳技学科专职教师已达到60%以上。

把劳动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东城区研究构建学生劳动素养评价体系,把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依据,指导学校将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课时、职业体验纳入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首师大附中第一分校通过劳动教育评价促进劳动教育效果,采用电子劳动档案袋记录学生劳动教育活动中的真实表现,评价学生在劳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变化。

据了解,北京市已逐步形成富有地域特色的“家—校—社”协同的劳动教育体系,配备了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劳动课教师在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评先、专业发展等方面与其他专任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各区实现劳动课程面向全体学生、课后劳动服务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多层次劳动课程体系。积极发挥北京市社会大课堂作用,700多家资源单位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劳动教育实践课程2000多门,全面记录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李奕要求,下一步,将完善家校社合力推进机制,把劳动教育与中考改革、双减提质增效等一系列教育改革相结合。实施“劳动+”课程,将劳动教育融入其他学科、实验教学、课后服务。在校内形成劳动教育新赛道,在校外形成新型劳动实践体验基地。

□本报记者 任洁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