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职工大讲堂
3上一版  下一版4
 
先农坛:被严重低估的华夏文化瑰宝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3年10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先农坛:被严重低估的华夏文化瑰宝

 

先农坛,是京城“五坛”之一。它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年至1420年),与天坛东西遥相呼应,是明 、清两代帝王祭祀先农神及举行耕籍典礼的场所。但说起先农坛,就连很多北京本地人都一脸茫然,因为其知名度与故宫、天坛、北海甚至地坛都无法相提并论,更别说现场到访过先农坛的人少之又少了。为了搞清楚先农坛的历史渊源,我曾经三次来到这里,每次都意犹未尽、流连忘返。先农坛的魅力和价值,应该是被严重低估了的,所以,借此机会,我准备好好地介绍一下这个价值不能被忽视的历史文化瑰宝——

北京中轴线最南端的文物瑰宝

先农坛虽地处南二环,却在天桥一带居民稠密区里,周边被高楼大厦所遮挡。来到门口,也并无“先农坛”这几个字的大牌匾,门口倒是挂着北京育才学校、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两个大牌子。来了三次,每次里面参观的人都只有几十人,同它的近邻——天坛的摩肩接踵简直无法攀比。

我先后三次来到先农坛后,惊奇而又遗憾地发现:其实我们低估了先农坛的巨大文物价值、文化价值。如果你对北京的中轴线这条长达7.8公里长的历史文化带熟悉,你就知道,在这条全球最美的城市中轴线建筑上,先农坛和天坛在南中轴线的一西一东,十分对称,这也是由南进入北京城的第一组对称建筑群。

历史上的先农坛由内外两重围墙环绕,平面为北圆南方的长方形。因为如今面积太小,可供参观游览的地方不是太多,这可能是吸引不到游客的原因之一。其实,历史上的先农坛不是如今这样的。

先农坛建于明代,是明、清两代皇家祭祀先农诸神的场所,也是全国祭祀等级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祭农场所,占地面积:2000亩。目前先农坛面积仅为当年一半。共有建筑群五组:1、庆成宫;2、太岁殿(含拜殿及其前面的焚帛炉);3、神厨(包括宰牲亭);4、神仓;5、俱服殿。另有坛台四座:观耕台、先农坛、天神坛、地祗坛。这些组群建筑与坛台基本都坐落于内坛墙里,仅庆成宫、天神坛、地祗坛位于内坛墙之外,外坛墙之内。如今内坛保存完好,外坛则基本不复存在,已经变成街道、楼群、体育场、单位办公场所等。

稍微了解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吃饱饭是最大的事儿。先农,即远古神话中教民耕种的农神或谓炎帝神农氏,或谓后稷,他们便是先农坛祭祀的农神,先农坛的名字就是由此而来。

农业立国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一个传统,华夏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都与农耕密切相关。只有农业稳,天下才稳。何况每年的国家祭祀活动,也是头等大事。所以每年祭祀先农,是当时国家的大事。

北京如今还有五坛之说,即天、地、日、月、先农坛,每个坛的功能都不尽相同,而排在第五位的先农坛,似乎存在感更低。这还是源于人们不大了解它的历史,以及目前还有很多建筑被一些单位使用,所以,公众看到的并不是完整的先农坛。这也影响了中轴线的完整性。相信随着时间流逝,会有更多的单位陆续腾退,一个接近完整历史风貌的先农坛将慢慢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在一亩三分地领略古人对农业的敬重

每年9月的秋分时节,已被确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农业祭祀庆典也不断地引起了重视,正好先农坛有一个名闻遐迩的一亩三分地历史景点,因此,这几年每到此时,这里都要举办纪念活动。

亩是中国市制土地面积单位,一亩等于六十平方丈,大约666.67平方米。说是一亩三分地,其实没有多大一块。站在此处,我不免望向周边,只见不远处就是育才学校的操场和楼房,这里早就没有了当年一望无际的田野的气势了。

好在这个景点的恢复,让人们想起了我国源远流长的农耕文明。据介绍,“一亩三分地”是老北京人口中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意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其来源与先农坛皇帝“亲耕”的籍田有关。明、清两代,每年仲春亥日,皇帝都要到先农坛行祭农耕籍之礼,可以说,皇帝出风头,没有比在先农坛当片刻的农民更典型的了。其“亲耕”的地块面积恰好是“一亩三分”。

很显然,皇帝要率先垂范亲耕,只能是做做样子,所以选取的面积不能过大。即便如此,当时从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农业,也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增强了国力。先农坛蕴藏了我国特殊的农业农耕文化,一亩三分地是弘扬农耕文化的活化石和最佳载体。如今,这“一亩三分地”已成为先农坛内非常著名的旅游景点,每次来都有不少人在此流连。当然,若想有更直观的了解,还可以到故宫博物院寻找《雍正像耕织图册》,该图册以连环画的形式描绘了帝王亲自耕织的情景。

在北京古建筑博物馆感受历史文化魅力

先农坛的门口之所以挂着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牌子,可见这里的建筑都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有它独特的历史韵味。在如今先农坛不大的区域内漫步,走在这些保留基本完好的明代精品建筑中间,一种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这里承载着古人的建筑智慧,这就是我们灿烂的文化,让这座有着603年历史的明代建筑群熠熠生辉。

北京古建筑博物馆坐落在太岁殿里。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建筑的宏伟庄严、气势非凡。太岁殿是先农坛建筑群里的单体建筑之最。占地9000余平方米,是祭祀太岁神(太岁神是值年之神)及十二月将神的场所,由太岁殿、拜殿、东西配殿组成。位置基本在内坛建筑的中心地带,站在空旷的庭院中,能够感受到皇家建筑独有的气派。

设在此处的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共占三个殿,分三个展厅,由拜殿开始,设有绪论、城市、宫殿、坛庙、宗教、民居、陵墓、园林八个部分,有实物有照片有图表有文字说明。这里也成为来先农坛的游客主要参观的地方。我在这里受到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洗礼。

以太岁殿为代表的先农坛建筑群体,是明与清两代的祭祀文化建筑标本,它们深深镌刻着历史岁月的痕迹,经典而又美丽。徜徉于这些古代建筑展览中仿佛走在长长的历史画卷中。

有专家认为,中国的建筑风格,以时代论,有汉之古拙,唐之雄大,宋之绮丽,元之自由,明清之规范;以地区论,有北国之雄浑,江南之典雅,蜀中之朴真;以民族论,汉族之外,各个少数民族也都以独有的风采装点九州大地,这里集中展示的就是古人所创造的中华建筑世界。

特别是我看到了这里的镇馆之宝,原北京隆福寺穹顶藻井,井顶是一幅天象图,根据唐代天文图绘制,存星1400余颗,藻井井圈上布置有琼楼玉宇,藻井四周有彩绘神仙出行图。天宫内有仙人及供养人,都是精雕细琢,表情细腻,惟妙惟肖,可谓是美到了极致。令人感叹古人的巧夺天工。

先农坛的主体建筑都是成于明代的官式建筑,建筑的形体、构造做法、工艺技术等方面具有明代建筑的典型性特征,有的甚至是国内孤本。面对这些灿烂无比的古建筑,有的人甚至说,上下五千年的雄浑和典雅,都藏在这座博物馆中!我以为这并不是溢美之词,先农坛的魅力,只有当你在近距离地走进其中,才能深切地感受到。

主讲人介绍:

赵强,资深出版人、编审、知名时评人,曾在多家出版机构担任重要职务。著有杂文集《楞客天下》《出版行旅—总编辑手记》等7种,在100多家媒体刊发2000多篇杂文、评论、散文等。为北京杂文学会会员,至今仍笔耕不辍。业余时间致力于对老北京古都文化的探索。

□主讲人:赵强 文/图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