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班工作琐事特别多,比如手上正做着重要任务,就突然被安排打印材料、调整文档格式、准备会议室等等,工作思路频繁被打断,情绪就变得很浮躁。而且解决杂事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精力,以至于留给重要工作的就变少了,感觉很“亏本”,毕竟处理那些琐事好像都没有什么意义。我该怎么办?
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师解答:
工作琐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它之所以让人抵触,大多数是因为以下原因:
耗费时间精力,导致任务完成延时。工作时很多人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困扰,手上有太多不得不处理的杂事,而解决这些杂事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精力,以至于留给重要工作的时间精力变少了,最后导致任务未能按时完成,需要通过加班来补救。
打断工作连贯性,使注意力难以集中。有时候琐事是突然产生的,比如领导可能会突然安排我们去打印材料、调整文档格式、准备会议室等等,如果当时我们正在做重要的工作,而那些杂事又比较紧急时,我们的工作就会被中断,而且想要恢复之前全神贯注的状态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难以获得成就感、意义感。大多数的工作琐事都缺乏创造性和专业性,因此相对其他重要工作来说,它们就显得比较简单无趣,难以给人成就感和意义感。而且工作里的杂事越多,就越可能会让人感觉自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也就是让人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而这会降低一个人的工作积极性。
专家建议:
如果有的选,相信很多人都会非常乐意将“琐事”从自己的职场生涯里剔除出去。可惜的是,无论我们从事什么样的行业,都逃离不开工作里的琐事。那该如何面对它,不让它拖后腿呢?
放下“有无价值”的审视,会轻松很多。我们会厌烦琐事,其中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完成这些琐事并不能给人一个立竿见影的“好结果”,以证明自己做过重要的、有意义、有价值的事。可如果我们只用“有无意义/价值”的标准去区分工作中的每一件事,那么遇到杂事时只会使自己心浮气躁、抱怨连连;反之,如果我们能够将工作里的所有事情都视为待完成的任务,不分大小、不论意义,在心态上就能轻松许多。
记录“小贴士”永不过时。工作里的杂事一般都比较琐碎,容易被人搁置在一旁,也就容易被人遗忘。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可能会影响后面的工作。所以为了避免这一点,不妨养成及时记录的习惯,这个方法虽然老生常谈,但并不过时,毕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可以将所有事情按照“紧急、重要与否”的方式进行安排记录,也要及时把突然遇到的小事添加进去。这样一来,就能减少遗忘的情况,所有的事情也能一目了然了。
将“工作琐事”当成缓冲地带。完成一项重要工作时,更多时候人们会倾向于休息一下,而非马不停蹄地又开启下一项重要任务。休息间隙,可能许多人会选择玩玩手机、刷刷新闻来达到放松目的,可是玩手机却会上瘾,信息一条接着一条涌现,根本让人停不下来。当意犹未尽放下手机时,我们可能就会发现想要恢复之前认真的工作状态变得尤为艰难,而时间亦悄悄地流逝了大半。为了避免这样的时间浪费与低质量的工作状态,我们可以把工作里的琐事当成重要事项之间的缓冲带。这样一来,不仅能将高度专注的耗能模式调整为低耗能模式,减少精神疲劳,还能让人工作状态不掉线,在开启新的重要任务时更容易投入其中。
总的来说,工作琐事有坏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关键是我们如何去看待,当我们用厌恶的眼光去看它时,它就面目可憎;可当我们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它,它就能“化腐朽为神奇”,成为一种另类的休息与调整方式。
□本报记者 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