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事业赋予的职责使命在我心里排第一位,因为所有消防员都懂得,那些劫后余生的微笑要比军功章更珍贵!”说这话的是西城区消防救援支队府右街特勤站站长焦云龙。从事消防事业十余年来,他累计参与各类救援4800多次,抢救遇险群众280余人,疏散受灾群众2730余人。由于成绩突出,他被评为2023年“应急先锋·北京榜样”。
铺就坚实安全防线
府右街特勤站承担着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广场等周边7平方公里范围内灭火战斗、抢险救援、执勤保卫任务。
“守护中南海周边消防绝对安全,是我们的神圣职责,也是我们践行‘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我们必须根植‘红墙精神’,坚决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焦云龙十分清楚自己身上承担的责任。
根据辖区“安保多、周期长、任务重”的特点,焦云龙从预案制定、水源勘探、桌面推演、现场演练等重点环节着手,主动到最不利点驻勤,承担夜间巡视。全年365天,焦云龙带领站里队员每天迎着晨曦去上勤,顶着烈日去巡逻,往返奔波十几公里,仅2022年就实地探勘重点单位640余次,累计行程2320公里。
焦云龙把冲锋在前、勇敢无畏的战斗精神体现在每一次执勤任务里。他主动背着20公斤重的细水雾灭火器,24小时不间断守护核心区,以“细致、精致、极致”的工作标准,始终把防控措施细化到每一盏路灯、每一个树洞、每一个角落里的垃圾桶,铺就“无烟、无火、零事故”的安全防线。
多年来,焦云龙完成了近千场次重大应急救援安全保卫任务,取得了7520余小时“零闪失、零差错”的骄人战绩。
日常训练追求极致
1990年出生的焦云龙投身消防事业已16年,凭着过硬的综合素质和不服输的性格,他早在2010年就问鼎全国消防铁军精英赛总冠军。在救援现场“摸爬滚打”的焦云龙深知:仗要怎么打,队伍就得怎么练,“无论是徒手攀爬高塔进行救援,还是用破拆的方法解救被困群众,不能只凭一腔热情,更需要有过硬的身体素质和专业技能。”
“机构改革以来,更加科学、先进的应急管理理念正在推动火灾防控体系加速变革,更趋多元复杂的任务也正在推动消防队伍力量加速重塑。”焦云龙告诉记者,为适应新时代“全灾种、大应急”要求,府右街特勤站组建了4个专业队,包括轻型地震救援专业队、高空绳索救援专业队、狭小空间救援专业队等。作为负责人,焦云龙带领队员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开展集体业务理论授课和专项器材培训,坚持每日早、晚各1次不少于半小时的车辆装备实操、维护。
在日常训练过程中,为了让队员们熟练掌握技能,焦云龙会很“苛刻”地提出一些目标要求。例如,在“精细化破拆”这项消防基本技能的训练过程中,在要求队员们利用液压装备夹乒乓球的基础上,还要求队员们尝试夹起生鸡蛋。
“再精湛的业务水平也有高低之分。唯有以更高的标准、更严格的要求才能让队员不断进步。”焦云龙说,“因为府右街特勤站的形象代表着中国消防的形象。”
正是怀着这种工匠精神,府右街特勤站真正锻造出一支救民于水火的消防尖刀力量,被辖区群众称赞为“安全的守护神”。
谈起对未来的规划,焦云龙表示,最希望能够以“传帮带”的形式,将技术与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来的同事。“从事消防救援,不仅需要自己把技能做到精致,更要做到极致,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焦云龙说。
服务百姓永葆初心
出生于军人家庭的焦云龙自小便对军装充满向往,17岁时志愿应征入伍,最终成为一名消防兵。在一次次救援抢险行动后,焦云龙逐渐找到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方向。
“当群众遇到的问题被我们化解时,那份成就感和自豪感,让我觉得无论付出什么都是值得的。”焦云龙始终把辖区群众的安危放在首位,及时解决周边居民所急所盼,着力消除群众身边的火灾隐患。自2020年起,他和队员们累计入户949家、发现并整改火灾隐患360余项,清理可燃杂物130余吨,进行湿化作业100余万平方米。
此外,焦云龙一直秉承着“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消防安全教育理念,将日常自救互救消防安全教育纳入区域13所学校的“开学第一课”,多次作为特邀嘉宾参加学校的开学典礼,定期为学校开展安全讲座,传授消防安全知识,每年为辖区13所学校讲授消防安全防灾教育。
对于获得2023年“应急先锋·北京榜样”,焦云龙说:“我只是众多基层消防员中的普通一员,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府右街特勤站所有消防指战员。未来我会更加努力,坚守初心,不负韶华。”
□本报记者 刘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