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普通感冒相比,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不仅症状更重,传染性也更强,尤其是在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往往出现流行高峰。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新版《流感疫苗接种指南》,对研究证据、流感疫苗种类、接种建议等作了更新。
流感高峰期:10月至次年3月
流感作为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按照病毒种类通常分为甲、乙、丙、丁4个型别,其中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每年呈季节性流行。
甲型病毒:除了人类宿主,甲型病毒在禽类、猪、马、海豹,甚至鲸鱼、水貂等动物中也广泛存在,且每隔2-3年就会出现重要的抗原变异株,导致人群普遍易感,引发季节性流行。
乙型病毒:自然宿主是人,在我国主要流行于冬、春季。
根据新版《流感疫苗接种指南》,2020年3月至今,引起流感季节性流行的病毒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系。
研究数据显示,我国各地冬春季流感流行季通常是每年10月中下旬至次年3月中上旬。由于温度和湿度等原因,我国部分城市一年会出现两个流感流行季,即除了冬春季流行季外,在夏季(5月至7月)也会出现一个流感流行高峰,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省份。
为什么建议秋天接种流感疫苗?
流感疫苗常被称为“秋季第一针疫苗”,和它的高发期有关。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治与研究中心主任医师王凌航表示,流感病毒每年都会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异,每年有不同流行优势的病毒株,所以应该每年接种一次。
一般来说,在流感季节来临前的3到4周接种比较合适。以北京为例,11月中下旬到次年的1、2月份是流感季节,10月份接种疫苗比较合适。
中国国家流感中心建议,如果在10月底前未接种,那么整个流行季节都可以接种;只要本年度的流感疫苗开始供应,可尽早接种。
新版指南推荐8类人优先接种
根据《最新版流感疫苗接种指南》,建议所有≥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都应接种流感疫苗,并且优先推荐以下重点和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罹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人群;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职工;孕妇;6-59月龄儿童;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监管场所等重点场所人群。
流感与普通感冒、新冠的区别
流感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与普通感冒、新冠病毒感染等混淆,较难甄别,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感染管理与疾控处处长李琪表示,它们在症状表现上各有特点:
流感:发热明显 流感往往起病急、进展快,多有明显发热(部分人体温可达39°C-40°C),伴咽痛、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也可有呕吐、腹泻。
普通感冒:少有全身不适 普通感冒主要有鼻塞、喷嚏、流涕、中低度发热等上呼吸道症状,但体力、食欲多无明显变化,很少出现明显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不适,可自愈。
新冠病毒感染:暂时出现嗅味觉减退 目前,新冠病毒感染在临床上主要以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为主要表现,有时还会出现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需要提醒的是,虽然多数流感患者症状较轻,但老年人及合并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的症状较重,可出现病毒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多种并发症,危及生命,一定要尽早就医。
(午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