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对“研学团”这个新生事物,普通人也并不觉得陌生。因为自从教育部等11部门在2016年年底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之后,研学就在全国各地中小学遍地开花。走在各地的旅游景区就会发现,不时地会见到“研学基地”字样。
不过,在今年刚过去的暑期中,众多的市民会发现,能让北京40摄氏度的高温天气都阻挡不住的,除了打工人上班的步伐,还有“特种兵式”的小学生们的“研学团”脚步。
前不久,当我在京城各个博物馆、重要文物古迹流连忘返之时,常常会碰到蜂拥而至的“研学团”,甚至在地铁里、公交车上,到处都是举着“研学团”的小旗子,后面跟着一群乱糟糟、疲惫不堪的“研学团”学生。
有消息说,在这个酷热难耐的暑期,以北京为代表的大城市,因为有着清华、北大等众多高校资源,和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颐和园、圆明园、长城等重要景区,故而即便连续打破高温历史纪录,依旧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研学团”,而且给这些著名大学与景区带来了空前的拥堵。
由于来的“研学团”太多,数以万计来京研学的中小学生,挤在地铁里、公交车上时,让京城的市民有了深切的感受。有的网友甚至调侃说,“研学团”都研学到他的工位上了。
研学原本是件好事,但当好事在没有系统的规划,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涌入大量的“研学团”时,就会带来意料之外的后果。如混乱、颠倒、走过场、干扰市民生活等。
北京作为古都,文旅资源在全国占据重要位置,但是,再多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再好的场景也不能无序开放。而当中小学生研学团被网友冠名为“小学生特种兵”的称谓时,说明了这种研学的特点,就是“快闪”,如同闪电。无论到哪个景点,都是迅速地拍照,集体合影。即或是在博物馆这种庄严的场所,特种兵式的研学团,也是黑压压的一大片,根本没有讲解,也没有秩序。很多学生在这里大喊大叫,东奔西跑,到处乱撞。我们有几次赶上了好几拨“研学团”,只见一群人匆匆打卡,匆匆照相,四处喧哗,最终我们都是不得已地落荒而逃。
想必这些突击研学、扎堆研学、快速研学的学生,在这种走流程、形如闪电的研学中,除了收获一些合影,看到一些拥挤不堪的场面,估计什么也学不到、看不到,更别说有刻骨铭心的知识获得和思想感悟了。当然那些“研学团”的组织者与旅行社,会因此钱包鼓鼓、收获满满。
笔者以为,研学不是旅游,也不是简单的暴走。如果把游和学简单粗暴地联系起来,甚至只游不学,让研学游变成了扎堆旅游,变成了让孩子们集体去外地转一圈,就走入一种歧途。研学游应该先精心、科学地、合理地规划线路,把研与学有效结合。要形成工业研学、科技研学、乡村研学、非遗研学、文化研学等专题性研学。进一步提升研学品质。像暑期这种扎堆性地集中在某一旅游景点研学应当有效规避,否则什么也学不到、看不到。
社会各界也应站在民族未来的角度,看待中小学生研学活动,多为他们开辟更多的研学基地。同时,面对那些高价研学团,政府有关方面也应严加整治,让更多的普惠研学、有品质的文化研学惠及更多的中小学生。所以,变味的“研学团”当休矣!
□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