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家教园地
3上一版  下一版4
 
怎样化解孩子的 “社交恐惧症”?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3年9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一些孩子害怕新环境,害怕跟陌生人说话,跟同学、老师交流时也不敢看对方的眼睛,喜欢独处,活在封闭的空间里,怎样化解孩子的“社交恐惧症”?来听听家长和专家的看法吧!
怎样化解孩子的 “社交恐惧症”?

邰怡明 绘图
 

郭女士 私企职员 女儿10岁

要多带内向的孩子外出参加集体活动

我是一位母亲,有两个女儿,大女儿今年10岁,小女儿今年7岁,说到孩子的“社交恐惧症”,我深有体会。我大女儿从小就比较内向,情感细腻,特别缺少安全感,她的性格比较像她爸爸。我老公就是偏内向的性格,他平时下班后,就喜欢窝在家里,家里很少有朋友、亲戚过来,后来,我发现带着大女儿出去时,哪怕遇到小区别的小朋友在一起玩,不管我怎么鼓励,她都不敢过去跟别人一起玩,哪怕别的小朋友邀请她过去,她也不过去,一般就藏在我身后。我也很苦恼,自从上幼儿园后,每次送她去幼儿园,她都会哭很久,后来我慢慢想着得解决这个问题。

工作之余的周末或节假日,我就会给同样有年龄相仿孩子的亲戚打电话,或者跟小区里关系不错的妈妈打电话,邀请他们一起去公园郊游,去爬山,去野餐,去游乐场,等等,让他们也都带着孩子,几个孩子凑一起,刚开始我大女儿还是内向,不敢跟别人玩,慢慢熟悉了,她就跟别的孩子玩到一起了,那段时间几乎每周,我都会组织活动,让女儿有跟其他小朋友充分交流玩耍的机会。后来,等小女儿稍微大点儿,大女儿就带着小女儿在家里玩儿,慢慢的,“社交恐惧症”就消失了。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我的建议就是,父母一定要多引导,对于有“社交恐惧症”的孩子,父母一定要把孩子多带出去,多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慢慢的,内向的性格能得到改善,“社交恐惧症”也能得到改善。现在,每到两个女儿过生日时,我都会让孩子们邀请同学来家里,给孩子组织一个热闹的生日会,看着两个女儿性格越来越活泼,越来越外向,而且整个人充满了自信,我别提多高兴了。

杨先生 国企会计 儿子7岁

要改变孩子对社交的认知观念

我儿子今年7岁,我和爱人工作都很忙碌,所以从小的时候,就是爷爷奶奶带儿子,爷爷有病,奶奶性格也不外向,又得照顾老伴儿,又得照顾孙子,比较忙,也比较辛苦,所以很少带孩子出去。慢慢的,我发现儿子越来越内向,最明显的一次,是参加家族里亲戚之间的聚会,亲戚家的孩子们凑一起,都在玩儿,我儿子却躲得远远的,后来孩子们聚在一起表演节目,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背诗,有的讲故事,我之前给孩子讲过几个有趣的故事,儿子在家的时候也能讲出来,我就鼓励他在大家面前,再讲一遍这个故事,不管我和周围的小朋友怎么鼓励,儿子都低着头,一言不发,我看他太紧张,就安慰他:没事,这次讲不了,下次讲吧。

到家后,我认真反思了这件事,觉得得跟儿子好好谈谈,我给孩子准备了不少动画片,每到动画片上有跟其他小伙伴们在一起玩的画面时,我就趁机告诉儿子:你看,和小伙伴在一起多开心,能交到很多朋友,人跟人交往多有意思……时间久了,儿子在心理上就认可了社会交往,然后我又试图让儿子在参加聚会时主动跟别的小朋友玩儿……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今,儿子已经在慢慢克服“社交恐惧症”了。

孩子是一张白纸,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作为家长,一定要多观察,要学会找出症结,对症下药。此外,不要急于求成,要有一定耐心,慢慢培养,孩子一定会改掉身上的缺点,变得更阳光更开朗。

崔女士 中学教师 女儿12岁

增强孩子的社交能力和技巧

作为一名家长,对于孩子的“社交恐惧症”,我有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孩子天生就喜欢跟别的小朋友在一起玩耍,因为玩耍能够给他们带来快乐,之所以有的孩子有“社交恐惧症”,是因为他们不具备社交的某些技能和技巧:比如怎样跟其他小朋友主动问好,怎样进行持续的眼神交流,怎样邀请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以及有哪些游戏玩法,比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自己也不太会玩儿,更别说融入了,说到底,就是缺少社交能力和技巧。

所以平时在家里的时候,我和爱人就会经常跟孩子进行各种情景模拟,比如和小朋友进行相互介绍,比如邀请小朋友到家里做客,要怎么准备,比如各类孩子的游戏的玩法等等。随着社交能力和技巧的增进和娴熟,每次在小区里,看到别的小朋友,我孩子就会主动上前,邀请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儿,我在旁边观察,然后回家后再告诉孩子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慢慢的,孩子的社交能力越来越强,关系好的小伙伴也越来越多。

所以对于有“社交恐惧症”的孩子的父母,一定要学着增进孩子社交方面的能力和技巧,当他们掌握了社交能力和技巧,再不断实践,“社交恐惧症”就慢慢消失了,孩子们也会拥有越来越广阔的交友圈,越来越快乐的人生。

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第七小学副校长 王新艳

做好以下四点,帮助孩子走出“社恐”怪圈

儿童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时期的情绪障碍,就是指孩子出现如极度胆怯、喜欢独处、不敢在他人面前讲话,害怕去到陌生的环境,不敢和陌生人进行接触,也不敢与他人进行对视等等。这种情况的发生会影响孩子的身心成长和性格培养。

孩子的“社恐”病症,除去先天遗传因素和环境影响,通常都是家长“培养”出来的。家长的过高要求,往往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家长包办一切,往往使孩子没有机会得到锻炼和选择,不知道要怎么照顾自己和跟其他人相处等等。

其实,帮助孩子走出“社恐”怪圈,远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难,做到以下几点就够了。

一、经常告诉孩子“你很棒”

有人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要在点滴的赞美和潜移默化中逐步建立孩子的自信,增强孩子表现的欲望和社交信心。同时,家长一定不要当着自己孩子的面,随便夸大别人家孩子的优点而放大孩子自身的缺点,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心理学家认为:1.5-3岁的孩子,正处在“害羞”的阶段。只要我们父母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信任和鼓励的话,孩子会慢慢克服这些羞耻和害羞的感觉,从而变得开朗、主动,但如果父母总是否定、责备孩子,那就有可能强化了他们这种羞耻感,进而变得越来越胆小和害羞。

二、多多找人带他(她)玩

给孩子多创造一些社交的场合,例如多跟孩子去小区、公园、亲戚朋友家里玩,让他们多见见陌生人。

其次,可以带孩子多参加集体的运动,例如去打篮球、踢足球、玩游戏等,这些都是需要跟很多小朋友一起协助,这个过程他们就能很好地学会如何跟其他孩子相处,如何表达和展示自己。

三、 改圈养为“散养”

在成长过程中,犯错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如果他们没有摔倒过,是不会学会站起来的,不要以为孩子还小,替他们做都是应分的,其实很多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都可以放手让他们去尝试和试错,只要不是危险的,就尽量不要干预。

四、扩大知识面,让孩子“有的聊”

有些孩子之所以不愿意与他人交流,可能是因为自身的知识量过于狭窄,在和同龄人交流时“插不上嘴”。因此平时可以多让孩子看一些课外书籍,开拓眼界,自然能在讨论交流中“口若悬河”逐步成为“中心人物”。

其实每个孩子都可能经历“社恐”阶段,只要家长学会引导,尊重孩子发展规律,就能让他们逐渐变成“社牛”。

当然,并非只有“社牛”的人才能走向人生巅峰,针对患有“社恐”症的孩子,需要我们改变理念,通过耐心、细致的呵护,一定能使他们消除焦虑和自卑,成长为阳光、自信、健康的可爱孩子。本报记者 余翠平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