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北京市新一批“组团式”教育援藏教师,带着首都教育的嘱托奔赴雪域高原,接棒刚返回的第十批援藏教师,开启为期两年的援藏之旅。
2014年,北京市率先以成建制教育援藏模式,向拉萨北京实验中学选派第一批50名援藏教师,开创“组团式”教育援藏的先河。9年来,北京市共有299名干部教师进藏支教,用脉脉温情点亮雪域高原莘莘学子的求学之路。
集中资源为拉萨打造示范校
支援一所学校、示范一个地区。为进一步优化“组团式”教育援藏布局,北京援助西藏学校于2021年调整为拉萨实验小学、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和拉萨北京中学,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集中资源打造当地示范校。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属中学教师王剑坤于2021年8月援藏,来到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工作,负责两个高中班的历史课教学,并承担学校教务处和援藏办公室相关任务。他亲眼见证了北京援助学校越办越好,教学质量不断进步,在当地家长和师生心中评价甚高。
“这里的学生基础不错,很朴实,也爱学习,每天早晨在校园里,我都能看到学生背诵课文、自学。”根据当地孩子的学习状况,王剑坤着重帮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树立更加科学的学习习惯,并经常和西藏同行交流,做展示课,沟通教学设计。
王剑坤能够一圆多年以来为祖国边疆教育事业出力的理想,离不开家人的付出。妻子周雪晴和他同为工美附中的党员教师,送走远赴高原的丈夫,她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担,那时他们的女儿还不到2岁。
两人远隔千里,每天只能通过微信联系,诉说着对彼此的牵挂和无尽的教育情怀。王剑坤告诉妻子美丽的雪域风光、淳朴好学的学生和教学进展,让家人共享他援藏期间获得的成就感。周雪晴也告诉爱人自己在不断成长,让他放心,“离开你的庇护,我学会开车、做饭、简单修理家电,更加智慧地处理家庭关系……我会照顾好我们的小家,也相信你会全力以赴、不辱使命。”妻子的支持让没有后顾之忧的王剑坤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全面融入边疆的课堂,也更深地理解了援藏的意义。
北京教育援藏团队强化科研引领,发挥自身优势,打破校际壁垒,实现资源共享,三所受援学校已成为西藏群众满意的优质学校、拉萨教师认可的学习基地。在引领的同时,三校还积极与当雄、尼木等县区学校建立对口合作关系,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主动将拉萨阿里河北完全中学等其他地市学校纳入优质资源共享圈,不断扩大辐射范围。
参加完北京援藏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后,林周县中学的普布卓玛老师深有感触,“要让学生研究,教师首先要研究,北京援藏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除了在线下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北京援藏教育团队也积极拓展线上学习资源,实施“京藏优质教育资源远程互动教学项目”,共进行168次远程授课,惠及1.5万余名师生;向拉萨师生开放9.8万个北京空中课堂资源账号,助力线上教学稳步开展。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优质教师队伍
与拉萨青年教师师徒结对,传播先进教学理念,共同探讨适合本地学生特点的教学新方法……北京援藏教育团队充分发挥援藏教师引领作用,为拉萨教师可持续高水平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今年8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少年宫、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等单位30余位专家将赴拉萨围绕课程教学、科技、艺术、劳动等开展短期援藏。
交流一直都是双向进行,拉萨骨干教师也会组织地赴京学习。2020年以来,全市400余名学科骨干团队赴京交流学习,并依托首都师范大学京疆学院,每年选派20名拉萨骨干教师在京开展为期一年的浸润式培训。京藏教育协作在来来往往间实现“内引外联”,切实增强拉萨教师队伍的“造血”功能。
“这学期,我每天都要通过视频观看北师大附中俞珺老师和刘美玲老师的精彩授课,学到了不少新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获益匪浅,我将把这些经验带到教学中。”结束一学期的跟岗研修后,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的李玉多老师写道。
北京援藏教育团队充分调动首都优质资源和专家力量,为拉萨市教师成长服务,并带头探索双师课堂、融合课堂、智慧作业、个性化学习、网络教研等多场景应用,用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北京数字学校、西藏教育珠峰旗云等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服务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习。
从精准“输血”,强化“造血”到助力“活血”,以双师课堂、同课异构搭建起云端教研的优质平台,北京援藏教育团队着眼受援地教师成长,为拉萨市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促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
“哈达长又长,雪山连北京……”今年5月,来自西藏和北京的170余名中小学生相聚在国家大剧院台湖剧场,上演“雪山连北京”舞蹈专场演出。
“这次来北京我交到很多朋友,还和他们一起交流跳舞,很开心。”参加演出的拉萨市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贡桑曲珍腼腆地笑着说,“虽然之前我在其它舞台上跳过舞,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更大、更漂亮,在这里跳舞我感到很荣幸,收获很多。”“在这么高规格的剧场,看着台上儿子弹六弦琴自信的模样,我内心特别感谢北京援藏指挥部,感谢拉萨市教育局给孩子带来这么好的机会开阔眼界。”家长其美次央激动得眼眶泛红。
育人为本,德育当先,在青少年心中种下一颗爱党爱国、民族团结、崇德向善的种子,精心培育、呵护浇灌,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促进各族青少年学生交往交流交融,是北京教育援藏的又一重要举措。
今年5月,首都教育系统精心策划“三交”(民族交往、民族交流和民族交融)系列活动。拉萨学生在毛主席纪念堂、天安门、国家博物馆、北大红楼等上记忆深刻的思政课;在中国科技馆上别开生面的科技课;在燕化附中与北京学生开展酣畅淋漓的体育比赛,在中国美术馆、工美附中上艺术课……通过一场场丰富多彩的实践,不断深化民族团结意识。
线下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线上宣讲、结对学校云朗诵、云端同上一堂课等“云三交”同样精彩不断。
今年3月,“云游博物馆、共筑中国梦”系列活动启动,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知名博物馆受邀为拉萨师生定制线上博物馆课程。“3·28”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当天,全市374所学校4万余名师生线上参观国博的《复兴之路》和《人格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展览。
“参加此次活动后,使我对革命先烈为实现民族复兴做出的英雄事迹有了更深刻认识,倍受鼓舞,我将努力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学生阿旺曲错分享着活动体会。
“未来,我们将依托北京优质的教育、文化、科技资源,深化两地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北京市教委援藏干部、北京援藏指挥部教育领队、拉萨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周晓宇说。
统计显示,2021年以来,北京市实施教育援藏项目38个,投入资金1.52亿元用于基础建设、改造教育教学场所和科体艺设施、人员培训交流,当地教育设施条件不断完善,师资队伍进步明显,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北京市教委负责人表示,首都教育将继续举全系统之力,真情实意的扶,真抓实干的帮,着力夯实基础教育基点作用,助力拉萨教育高质量发展由“路线图”转化为“实景图”。
北京市教委供图
□本报记者 任洁 通讯员 臧晓菲 张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