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职工大讲堂
3上一版  下一版4
 
在万寿寺感受中华寿文化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3年8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万寿寺感受中华寿文化

 

在京城,提到万寿寺,几乎妇孺皆知。这不单是因为它有着400多年悠久的历史,更与它的特色有直接的关系。虽然北京的庙宇有上千座,但是不来万寿寺,似乎就不能彻底了解北京的古都文化。因为万寿寺以它的亲民的寿文化特色,让几乎所有的参观者都为之着迷。

为了一睹万寿寺风采,我曾两次来这里,可惜都是维修的状态。终于在第三次来这里时,正值它经过五年的第五次的大维修开放后的一周。紧接着在今年7月的一天,我又第四次到访。在这个号称“京西小故宫”的所在,真的是一步一景,我深深被它的雄厚的中华寿文化的历史底蕴所陶醉。

“京西小故宫”名副其实

万寿寺之所以在京城数以千计的寺庙中脱颖而出,成为热门的古刹,一是历史悠久、口碑俱佳;二是地理位置好,背靠同样悠久历史的长河广源闸西侧,位于京城西直门西北七华里处的苏州街南、紫竹桥北,距离市中心很近,正好在地铁站出口处;三是寺名吉祥,展现的主题是人人皆关注的寿文化,切合了民众的心理需求和美好愿景;四是展出的内容十分丰厚,既然被人们号称“京西小故宫”,肯定有一定道理。因为这里不但古建筑物众多,万寿寺内分东、中、西三路。中路为主体建筑,山门以内共七进院落,向北依次为山门殿、天王殿、慧日长辉殿(即大雄宝殿)、万寿阁、大禅堂、御碑亭、无量寿佛殿、万寿楼等,各殿两侧有配殿配房。如今开放区域主要为万寿寺中路前六进院及东路方丈院。即使这样,没有几个小时是看不过来的;五是这里艺术藏品十分丰富,这里还是北京艺术博物馆的所在地,目前设有万寿寺历史沿革展、佛教造像艺术展、吉寿文物专题展、清代皇室书画艺术展和中国传统家具展五个基本陈列。

曾有人把万寿寺的历史地位用几句话概括:这里曾是皇家祝寿的特定场所;这里曾是永乐大钟的鸣响之地;这里曾是紫禁城外的“小寿宁宫”;这里见证了清王朝的兴盛与衰落。

万寿寺始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历经明清两朝的兴修、扩建,形成了集寺院、园林、皇家行宫于一体,中、东、西三路建筑相毗邻的大型古代建筑群。从2018年启动的第5次大修,修缮范围包括万寿寺中路、西路、东路等建筑,修缮面积约10670平方米。基本上展现了历史上万寿寺的整体面貌。如今这里雕梁画栋,曲栏回廊,御书碑亭,塑像林立,苍松翠柏,处处让人感觉到吉祥如意。

历史上万寿寺还举办了多年的庙会,城乡居民进香拜佛者日以万计,其中既有王公贵族,也有平头百姓。史书记载,庙会期间,人们扶老携幼,小吃摊连成一片,“绿女红男,联蹁道路”( 《燕京岁时记》),赛马期间,万人空巷,观者如堵,成为京西一大胜景。

寿文化的重要展示地

众所周知,寿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之根。中国自古就有“人生五福”之说,第一福就是长寿,在寿文化中,最基本的思想内涵就是“天人合一”。追求寿文化,上至天子,下至庶人,无不例外。万寿寺就是在这种寿文化的熏陶下得以建成。

万寿寺地如其名,随处可见从古时流传下来的寿文化:建筑上的雕栏画柱、山门内的洪福齐天彩绘,乃至院内众多古树——寓意“家国永固,世代绵延”的槐树,“千秋万代,长盛不衰”的楸树,慈禧太后钟爱的海棠树,有“长寿”之意雌雄异株的银杏树……在万寿寺天王殿前有两棵高大的古树,东侧古树枝繁叶茂,被称为“福树”,暗指“福散四方”;西侧古树一枝独秀,被称为“寿树”,暗指“长寿延年”。

作为明清重要的皇家寺庙,从一建立之处,就格外突出皇家祝寿的功能。据史料记载,万寿寺始建于明代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三月,为万历皇帝之母慈圣李太后出资,司礼监冯保督建而成。竣工后万历皇帝敕“护国万寿寺”,内阁首辅张居正撰写建万寿寺碑文。主要用作收藏经卷。后经板、经卷移至番经厂和汉经厂,万寿寺便成为明代帝后游西湖(昆明湖)途中用膳和小憩的行宫。清代顺治、康熙、乾隆、光绪几位皇帝都对万寿寺进行了重修、扩建,使之成为规模宏大的皇家重寺。乾隆帝两次在这里为其母祝寿,慈禧太后重修万寿寺行宫,在西院增修千佛阁和梳妆楼,形成最后格局。慈禧往来颐和园与紫禁城间,都要在万寿寺礼佛,于西院行宫吃茶点。她来这里的次数竟达到52次之多,这在北京任何的一座寺庙中都是十分罕见的,由此可见这里的重要性。

万寿寺从初建到最终定型,都与明清的三位显赫皇太后有直接的关系,难怪人们又把它称为“太后之庙”。

万寿寺历史沿革展中,其中的吉寿文物专题展,精选北京艺术博物馆与“寿”主题相关的珍贵藏品;特别是清代皇室书画艺术展,展出馆藏清代皇室及其后裔的书画作品。其中,有一件清乾隆蓝釉粉彩描金百寿图象耳大瓶;瓶腹部前后各刻50个篆体“寿”字,共100个,因此命名为“百寿图”。每个“寿”字的写法也有讲究,均描金为长条形,衬底上施松石绿釉,表示“长寿绵绵”。

一进入万寿寺,最先看到的就是山门殿,这也是参观的主入口。“勑建护国万寿寺”的匾额虽然有些斑驳,但让人看着有年代感。我抬头一看山门殿的顶部,顿时惊呆了,因为我还没有看到过如此众多的美妙的蝙蝠,都在《青天流云百蝠图》上。只见近百只形态各异的红色蝙蝠飞翔于青天流云之间寓意着“洪福齐天”,有福寿延年之意。

我来到万寿阁,寺里的最高建筑。大殿内为吉寿文物专题展,精选了北京艺术博物馆与“寿”主题相关的珍贵藏品,其中“斗彩灵仙祝寿图盘”、慈禧太后御笔“颐寿”字轴堪称馆藏之宝。

艺术真品的宝藏秀场

北京艺术博物馆收藏的各类文物艺术品十万多件。其中的中国古代艺术品主要是传世品,从原始社会到明清时期都有,以明清时期为最多,包括书画、织绣、碑帖、玉石器、陶瓷器、青铜器、竹木牙角漆器、印章、钱币、家具等。该馆还收藏有齐白石、吴昌硕、张大千、徐悲鸿等近现代名家画家作品。

我看到馆藏珍品五彩梅花式盆,呈密开的梅花形,内壁绘水中游虾,外壁画水上芦雁。内心主题纹饰为双鹿奔驰、梅花盛开、双蝠云中飞舞图及海水江牙和八卦纹,寓意吉祥长寿。我还看到慈禧御笔“寿”字条,用笔苍劲古朴、舒卷自如,颇有气势,很有书法功力。

从万寿阁出来,沿着中路往前是大禅堂,大禅堂的左侧是小禅堂,右侧是影堂。这里展示的是清代皇室书画艺术展。其中,乾隆御笔《岁朝图》首次公开亮相,这是乾隆为生母崇庆皇太后亲手绘制的“贺年卡”,还有康熙御笔行书五言唐诗卷等珍贵藏品。

在万寿寺的东北部,是腾退修缮后首次对外开放的方丈院。院内展出“云落佳木:中国传统家具展”,馆藏的明清至民国的40余件家具也是首秀,黄花梨雕花卉圈椅、紫檀雕云龙纹多宝格等珍品。

除了古色古香的寺院以及各色的藏品外,馆内用心为游客增设了数字放映厅、学者书屋、万寿邮局、榫卯课堂、斫木堂、锦绣坊等互动区域,形成一个多展示、多体验的艺术博物馆。

这次展出的文物,七成为首次展出。大禅堂及东西配殿作为艺博的书画馆,也是首次开门办展。一场“万几余暇:清代皇室书画艺术展”,展出馆藏清代皇室及其后裔闲暇时间的“文艺创作”,大部分都是首次公开亮相,件件都是精品。

在万寿寺参观,可以用步步惊喜、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来形容。面对这个首都不可多得的文博瑰宝,需要每个参观者仔细揣摩、细心感悟,方能感悟中华传统文化巨大的魅力,从而也能进一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主讲人介绍:

赵强,资深出版人、知名时评人,曾在多家出版机构担任重要职务。著有杂文集《楞客天下》《出版行旅—总编辑手记》等7种,在100多家媒体刊发2000多篇杂文、评论、散文等。不少评论在读者中有一定反响。为北京杂文学会会员。闲暇之余,也致力于对老北京文化的探寻。

□主讲人:赵强 文/图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