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家教园地
3上一版  下一版4
 
家长怎样缓解 “幼升小综合征”?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3年8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长怎样缓解 “幼升小综合征”?

邰怡明 绘图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
“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微信公众号
北京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新蕊云课堂”由北京市妇联主办,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承办、北京出版集团父母必读杂志社协办。
 

对于马上将就读一年级的小朋友,家长是不是要帮助孩子排除紧张不安,让他们更快地适应与幼儿园很不同的学习生活?有专家和家长表示,其实绝大多数孩子能很快适应有同伴的集体生活,家长不用过度焦虑,反而是家长自身需要学会缓解情绪……

王女士 律师 儿子 10岁

让孩子提前学会生活自理有好处

记得该上幼儿园的那一年,我就开始有点焦虑了,选学校,向孩子已经上小学的家长打听孩子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以及课程内容,家长们给我分享了很多他们孩子上小学时的经验和教训,综合之后,我总结了三个方面,做到这几点孩子上学就会游刃有余,家长也会轻松很多。

第一个是环境影响。其实这方面不用太担心,平时家长们多带孩子出去玩,多接触新环境、新事务,孩子适应能力是很强的,上学后能很快适应。多外出对家长也有好处,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也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情绪,不拖孩子后腿 。

第二个是让孩子提前学会生活自理。这样孩子入学后,适应的比较快,情绪也会比较稳定,看着孩子状态好,家长的焦虑情绪也会好很多。这时候,家长应该关注一下自己,做一些喜欢的事情,来缓解自身的情绪。

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提前了解孩子的课程内容。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上幼小衔接班,就是为了怕孩子上学之后跟不上。对老师来说,一个班的学生的情况参差不齐,老师只能取中间的平均水平,所以对学习东西比较慢的孩子来说,家长最好提前帮助孩子预习一下,或者放学后帮助孩子复习一下即可。而且教学大纲是根据孩子零基础的情况下,结合孩子学习和心理各方面规律设计的,家长完全不用过多担心。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与其担心,不如教会孩子如何面对。此时过多的说教方式,也不如自己先做到。

李女士 国企员工 女儿6岁

借助小而具体的任务陪孩子完成过渡

转眼,我的女儿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看着相册里的她从啃着小脚丫的宝宝,一点一点地成长为自信乐观的小女生,我从心里替她高兴,同时,面对未知的“学生生涯”,我又从心中生出众多忧虑和不安,或许这就是“幼升小综合征”吧。

犹记得三年前此时,我也曾因孩子要踏入幼儿园的大门而惴惴不安。然而事实却告诉我,女儿只用很短的时间就克服了“分离焦虑”,在幼儿园门口高高兴兴地和我说“再见”,转头便扑进老师的怀抱,留我一个人在风中凌乱。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分离焦虑可能比孩子更重。经过三年的痛定思痛,在面对孩子上小学这件事上,我的心态可以用“轻舟已过万重山”来形容。

但幼升小毕竟是孩子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大撒把是不可能的,解决了主观方面问题后,在这个暑假中,为了帮孩子更好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我设定了一些小而具体的任务。首先就是和孩子一起挑选文具,从学生背包到铅笔橡皮,我都邀请孩子共同参与准备。同时,充分利用网络优势,通过小区业主群结识了同龄同校的孩子,让女儿多与同龄人相处,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她的情商,还能取长补短,互相激励。

在我家,最不重要的过渡任务反而是课业,在暑假中,我们抽出更多时间带孩子到运动俱乐部、户外乐园等地玩耍,兴趣班也只根据她自己的意愿报了绘画和轮滑。现在,因为有了喜欢的文具、聊得来的伙伴以及信心向上的心态,女儿对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充满期待,看到她自信的样子,我心中那些“未知的大问号”也慢慢变成了“期待的感叹号”。

肖女士 全职主妇 女儿8岁

家长要从过分依恋孩子的情绪中解脱出来

童年时期,父母因为忙于工作无暇照顾我,就把我送到老家的姥姥那里,虽然衣食无忧,但我在精神上很羡慕那些由父母带大的孩子。生下女儿后,我干脆辞掉工作专心带孩子,时间久了,我对孩子产生一股特别的依恋,哪怕半天见不到心里都发慌,加上女儿幼时体弱,三天两头感冒,需要大人精心呵护,幼儿园也上得断断续续。

孩子刚上小学的那半年,我特别担心她在学校会不适应,吃不惯学校饭菜,会被别人欺负……各种顾虑争相冒出来,导致我失眠、上火,每天反复问孩子在校情况,都有些焦虑了。孩子起初每天都说想和我在一起,不想上学,我表面上安慰她,其实心里窃喜,觉得孩子还是和我亲,没想到过了一个来月,她逐渐适应了校园生活,认识了新的小伙伴,我再问她在校情况她就不耐烦了,还向她爸爸“告状”,这让我很失落。

家人和我聊过几次,我也反省了,逐渐认识到这几年的主妇生活让我与社会脱节,自己太依恋孩子,甚至失去了自我,这种情绪不对,会吓到孩子不说,也影响她的正常求学。所以我调整心态,第一步就是出门找工作,把生活重心转移一部分到自己身上,晚上也不再刷短视频,而是重拾书籍,以身作则给孩子创造一个读书的氛围,周末全家人出去郊游、锻炼。

如今,孩子在学校过得很愉快,参加的校内外体育锻炼提高了她的体质,不再像在幼儿园时那样老生病,我也有了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不仅能给孩子树立奋斗的榜样,心态也平和多了,和孩子聊天时有了更多话题,感情反而更加融洽。

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刘晓晔,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中心中小学德育研究所副所长 薛静

不要把大人的焦虑映射到孩子身上

专家们指出:在对待“幼升小”这个问题上,家长其实不用排除孩子的心理紧张,应该先排除一下自己的紧张和不安。孩子上小学没有说上不下去的,往往上完一段时间后,家长问孩子“幼儿园好还是小学好”,他们会异口同声告诉你“小学好”,因为孩子在小学里可以扩展视野。

很多时候,孩子的紧张、焦虑和不安来源于我们成人。孩子对小学是什么根本不了解,或者知之甚少,只不过周围人,或者大人经常在家里聊这些话题,上小学吃得怎么样,能不能课间出去玩,学习能不能跟上等等,制造出看似真实其实是假象的一种紧张和焦虑。

人的恐惧心理往往来自于对陌生世界的不了解。很多家长可能离校园比较远,对学校不太了解,实际上今天的学校教育跟家长原来的想象是不一样的。举一个简单例子,为了让孩子们有一个适应过程,很多学校都会跟小学一年级家长讲,可以带孩子喜欢的一个小东西来学校,不管是毛绒玩具,还是喜欢的一本书都可以,当然不能带特别大、占地儿的东西来。为什么这样安排?就是让孩子有一个熟悉的环境,一点点的过渡。

“有些学校在一年级刚开学的时候,老师会跟孩子讲,你如果想去洗手间举手示意就好,但如果孩子不举手就出去,老师也不会觉得这个事情就怎么样了。”薛静经常进校园调研,注意到有的一年级孩子经常下座位,宛如幼儿园一般特别可爱。“老师们在开学的第一个月会用最大的宽容与爱去包容孩子,家长的焦虑有时候比孩子还多,这是不必要的。”

刘晓晔透露,自己的孩子上小学以前没有学过拼音,没有学过认字,没有上过数学班,但读一年级时适应得极好,因为只要社会交往正常,保持情绪愉快,孩子就会适应有同伴的集体生活。

小学之所以神奇和美好,是因为一年级的孩子可以仰望高年级的孩子,觉得那就是榜样,自己未来就像他们一样。一年级的孩子看见大哥哥大姐姐守规矩的时候,觉得自己也可以,这就是激励,就是同伴教育。在学校里面,每个孩子都愿意变成更好的自己,所以愿意像大哥哥大姐姐那样,毕竟每天在学校都有一些新东西要学。

所以,很多时候是家长比较焦虑,孩子一点都不焦虑,背上小书包高高兴兴上学校,家长却怕这怕那,还把情绪传递给孩子。有时候孩子不理解家长,家长还说这孩子怎么这样,其实完全是您在把自己的焦虑映射到孩子身上。起始年级非常重要,因为这是孩子进入了真正的学习生活。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充满信心,迎着阳光、带着笑脸,走入小学课堂。

本报记者 任洁 杨琳琳 张晶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