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灾害,北京市教育系统闻“汛”而动,沉着应战,门头沟、房山区多所学校临危受命,承接了安置受灾群众和转运救灾物资的紧急任务。正在放暑假的干部教师主动返岗,做好各项保障服务,让学校安置点成为受灾群众可以安心休憩的港湾,直升机搭载救灾物资通过学校操场腾空而起,给深山区的受灾群众送去希望和信心,在大灾面前展现了北京教育人的大爱担当……
门头沟区学校操场“变身”停机坪
“断电了”“信号可能要断了”……7月31日10时55分,王平村中心小学校长赵建华在门头沟山区学校防汛微信群中发来预警信息,门头沟区教委主任曹彦彦立即指导学校各自为战,在属地党委政府的统一调度下,带领教职工与属地干部群众患难与共、和谐互助。
特大暴雨灾害给门头沟区人民群众带来极大伤痛,但区域中小学的操场上很快响起震耳欲聋的马达声,一架架救灾直升机满载着救灾物资飞往深山区,给受灾群众送去希望和信心,操场停机坪成为通往深山区救灾的生命线。
京师实验中学被指定为救灾物资转运点后,校长吕娜带领学校10余名干部教师接收物资,清理干净操场,为直升机向灾区转运空投物资提供场地,12名学生闻讯后也主动回到学校协助搬运物资。在山区救援道路尚未打通的情况下,从这里起飞的直升机,带着各类物资精准投放到山区各学校的操场。
北京八中京西校区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清理操场,为救援直升机提供场地,并协助做好人员、物资转运工作。学校发出救灾倡议书,45名教师和100余名学生第一时间报名响应,回到学校协助搬运救灾物资。
王平中学没有被列为防汛安置点,但附近有30余名村民前来避险。由于山洪阻断学校门前道路,校长高连朝当机立断凿穿围墙,剪掉铁丝网,冒着瓢泼大雨往返20多趟,引导村民从操场安全进入学校。同时,他组织人员清空操场,绘制十字标识,为直升机降落提供场地,积极协助转运救灾物资。
付家台中心小学在断水断电断网失联状态下,有序安置转移群众,为150名解放军官兵提供住宿,为直升机提供物资投放场地,并协助做好转运工作。
斋堂中学共安置群众和国道109新线高速工区工人345人,安置国网北京电力公司电力抢修人员80人,收纳各类避险车辆70余辆,并为直升机空投物资提供场地,做好物资转运工作。
众校长“化身”多面手保障受灾群众住得舒心
在本次抢险救灾工作中,门头沟区20所中小学和幼儿园主动安置群众4000多人,校长们带头清理操场、冲洗卫生间、搬运物资,“化身”多面手,带领教职工全力为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提供舒心的生活环境。安置群众感动地说,“在学校住着,我们特别踏实。”
京师实验小学安置居民320人,在受灾断水期间,如何冲厕所成为大家摆在眼前的一道难题。校长安知博想到教学楼后用于节水浇花的雨水收集桶,马上带领干部教师一起舀雨水,再提到各楼层冲洗卫生间,一直干到恢复供水。居民们满意地表示,“断水三天,三百多人住在这儿,厕所一点味儿都没有。”
大台中心小学为90名群众和办事处工作人员,以及450名救援人员提供住宿。山洪导致饮用水中断后,校长段长章果断指挥干部启用学校120立方蓄水池,为附近居民供水。8月6日,他主动担任向导,带领200名部队官兵跋山涉水徒步15公里,用时11个小时到达千军台村,为群众转送赈灾物资。
灾情发生后,刚做完手术的妙峰山民族学校校长马焕顾不上伤口的疼痛,立即投入到学校安置点工作中。缺少人手,她就带领干部教师一人多岗:清扫教室、收拾桌椅、搭折叠床、供应生活用品、转运餐饮物资,并找来学生不穿的旧校服,给衣服湿透的村民换上。马焕说:“特殊时期,学校就是群众的家。”
面对物资短缺、学校门前道路阻塞的情况,从外地辗转赶回学校的东辛房小学校长付万军带领干部教师迅速清出一条通道,协助搬运救灾物资,想尽一切办法为群众提供生活便利。
清水学校位于门头沟最远的深山区,在断水断电断路断网的情况下,36名教职工坚守岗位,积极配合属地防汛救灾,累计安置部队官兵和电力抢修人员364人。校长王辉带领干部教师和工勤人员进后厨,利用食堂储备物资和救灾物资,为400人供应一日两餐,并为救灾官兵提供加餐,做好后勤保障。
三家店小学主动安置70余名居民,接收安置15名K396、Z180次列车乘客,为救援抢险队、值勤民警30余人提供休息场所,提供热水、充电、用网等暖心服务。校长田俊晓开放图书室、活动室、特色教室和校史馆,组织干部教师与受灾居民、滞留乘客一起阅读交流,与孩子们一起唱歌、绘画,体验手工制作,还为他们买来水果,孩子们亲切地称他为“万能校长”。
龙泉小学校长巩景茹启用教师宿舍,为孕妇家庭和产妇家庭分别安排了单独房间。一位孕妇感动地说:“我家老大就在这里上学,这所学校选对了!等我家老二出生,也要来这儿上学。”
房山区史家营中心小学:自建安置点“失联”后成功自救
生命至上!房山区史家营中心小学在未接到上级指示情况下自行建立安置点,紧急收留12位滞留人员,并在与外界失联后成功实现自救。
7月28日防汛预警下达后,房山区史家营乡教育助理、幼儿园园长王刚,史家营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锦辉迅速返回学校值守,带领团队做好防汛应对准备。7月29日夜,暴雨骤降导致河道水位急剧上升,史家营中心小学旁边的饭庄一楼进水,8位工作人员和4位来自苏州的滞留旅客连忙向外呼救。
收到求救信号,学校第一时间组织救援。他们还临时收拾出两个房间给饭店工作人员居住,又把住宿条件最好的一间宿舍腾挪给4位滞留旅客,优先保证12位临时安置人员的饮食和用水,还为他们每个房间还配备了强光手电。
7月30日凌晨开始学校通信中断,王刚第一时间向乡政府报告学校目前状况及收留滞留人员情况;张锦辉借助教委局域网的微弱信号与学校班子成员联系上,叮嘱安排后续工作。随后,两人还来不及与家人联系就全面断网、断电、断路,彻底与外界失去联络。
学校日常用电火做饭,断电相当于断食,为了保证所有人饮食不断档,王刚带领大家生火做饭,没有干柴,就地将暑期施工队留下的木质梯子拆除。吃完饭,他们就巡视校园、排查隐患、了解受灾情况……恶劣的环境没有影响干部教师抗洪的信念,大家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全力守护人员安全。”
与外界失联四天后,史家营中心小学剩余水粮不多,王刚和张锦辉认为不能继续死等,要尽快想办法与外界取得联系。两人商量后,在确保校园安全的前提下决定兵分两路,王刚继续带队坚守,同时想办法与乡政府取得联系。张锦辉跟随消防救援小分队从学校停车场后墙翻越,沿着茫茫森林、村庄内部冲毁的古路、陡峭泥泞的段路翻山越岭三个半小时,徒步10余公里,双脚踩出血泡,终于走到贾峪口搭乘消防救援车辆下山,晚上10点钟找到有信号的地方给区教委打去平安电话。
恢复通信后,史家营中心小学被指定为史家营乡临时安置点,接待300名武警官兵临时驻扎;张锦辉集结组建学校救援先锋小队和运输先锋小队,带大家清理供水房淤泥,抢修损坏设备,为开学做好各项准备。“我们一直相信众志成城,我们一定能够打赢这一场抗洪救灾与家园重建的战斗。”张锦辉校长坚定地说。
□本报记者 任洁 通讯员 张大为 教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