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降雨过后,落石、淤泥、树枝堆积在凹凸不平的山路上,一个身材壮实的年轻人在房山区大石河流域108国道中断断点协调着各种道路抢通事项。在应对此轮强降雨过程中,北京建工养护集团七公路处养护部部长赵泊然一直坚守在房山区各条道路上进行养护、抢险工作。
7月31日,暴雨如注,房山区达到了最大降雨量。面对险情,赵泊然带领青年突击队员备足应急抢险物资,争分夺秒赶赴山区道路抢险点位。108国道上散乱着碎石、树枝,到处是洪水夹带的垃圾,凌乱不堪,赵泊然带领青年突击队员扛着铁锹一干就是近12个小时。回到驻地时已经停水停电,顾不上身上的淤泥和雨水,他们狼吞虎咽吃上了饭。这时雨量突然增大,驻地前的水流越来越急,赵泊然立即出门巡视路况。
水越涨越高,院子里停放的车辆就要被淹了。“这是抢险用车,一旦被淹,山区公路的恢复也将大受影响。”赵泊然将注意力全都放在了抢险用车的安全上,没注意脚下踏空,他一下子栽到泥水里,把右脚崴伤了。他顾不得脚疼和一身的泥水,仍然指挥将巡查车辆转移至安全地带,并跟随大家一起安置物资,在确定所有人都撤离到安全地点后,才放下心来。
此后的几天,赵泊然继续跟突击队员一起,挥舞铁锹、指挥现场、协调物资、观察路况。工人们看他的样子心疼,帮他拿铁锹,让他别干了,他一脸严肃:“没事没事,快好了快好了。”赵泊然想的是,工人也累啊,多一个人干,就能快点干完。道路早一分钟抢通,后续抢险车辆就早一分钟进入,村民就能早一分钟用上电与外界取得联系。
除了道路抢通,赵泊然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在断路值守时,赵泊然和青年突击队员耐心劝导来往车辆行人,并通过卫星电话为村民联系供水供电。当得知河北镇卫生院临时发电机油料不够时,他将暂时用不到的洒水车燃料抽提出来提供给医院应急,保障了医院内一名重病老人和两名孕妇的氧气供给。
“一般农村都有自备井,所以医院用水不成问题。但是电断了,吸氧病人的生命就危险了,所以不能断电。”赵泊然说。凭借对地质水文结构的了解,他还从十渡帮助急救车转移出一名孕妇到房山城区。
到洪水退去,赵泊然下山联系抢险物资。手机有信号的瞬间,狂响了好几分钟没停,200多条亲人朋友的问候信息,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关爱,和自己这份工作的价值,“为山区百姓筑牢安全防线,我觉得我的工作特别有意义。”
□本报记者 边磊/文 于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