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北京劳动者之歌
3上一版  下一版4
 
匠心陪伴“北斗”成长 用“芯”改变百姓生活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3年8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匠心陪伴“北斗”成长 用“芯”改变百姓生活
——记202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北京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第五亚洲
周儒欣
 

深耕卫星导航产业,自主研发打造“中国芯”,为高质量发展提供“芯”动力;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创新机制助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深化,让职工充满凝聚力和战斗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树典型育人才,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工匠研发团队。北京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斗星通公司)成立二十余载,持续培养创新型人才,在卫星导航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今年,北斗星通公司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激流勇进艰苦奋斗 推动“北斗”向民用开放

北斗星通公司成立于2000年9月25日,是我国卫星导航产业领军企业。公司因“北斗”而生,在我国首颗北斗卫星发射前夕成立;伴“北斗”而长,20余年来推动并见证了我国卫星导航及相关产业发展。今天的北斗星通公司,已成为一家总资产超75亿元、员工人数超4000人的科技产业集团,致力于在卫星导航、汽车智能网联、微波陶瓷器件三大业务方向,为全球用户提供卓越的产品、解决方案及服务。北斗芯片、微波陶瓷元器件等产品分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

北斗星通能有今日之辉煌,离不开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周儒欣的跬步千里和躬行践屡。周儒欣是早期积极倡导、推动北斗向民用开放的人物之一。

“当时,我国卫星导航的应用尤其是民用,完全处于初期的概念阶段。最早入局这个领域的企业,在承担自身生存压力的同时,还需要有耐心去引导和开发这个市场。”周儒欣说道。在北斗星通创业初期,公司着力解决的是“生存”和如何“切入北斗”这两个问题。通过不懈的努力,北斗星通逐渐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成为了我国卫星导航产业首家上市公司。

打造自主“北斗”芯片

推广更多“北斗+”应用落地

北斗星通落地的第一个项目——北斗卫星民用项目是船舶安全保障集中监控管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对所辖渔船船位的动态监控与管理。凭借北斗卫星的指引,在茫茫大海上捕鱼的渔民,能够清晰地找准回港的航路,遇险时还可以第一时间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周儒欣介绍说道:“北斗跟GPS不同的地方是它有短报文功能,类似手机的短信。在手机信号没有覆盖的地方,可以利用卫星定位的同时发送信息。”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灾区交通和通信完全中断。次日,北斗小分队携带1000多台“北斗一号”终端机进入汶川,实现了各点位之间、点位与抗震救灾指挥部之间的直线联络,来自震区的第一手消息通过“北斗”传播出来。北斗星通在抗震救灾中的优异表现,得到了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的高度评价。

随后,在多个应用领域,北斗星通公司积极探索,贡献了关键力量。而周儒欣并不满足于现状。“卫星导航应用的核心就是芯片,它相当于导航设备的大脑。如果没有芯片,即使花了几千亿元建设北斗系统,还是无法实现自主可控。所以我们下决心自己来做芯片。”2010年9月25日,北斗星通成立十周年这天,我国首颗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多系统多频率卫星导航高性能SoC芯片正式发布,填补了国际和国内空白。时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的孙家栋院士对这颗芯片给予了高度肯定:“这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项目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在世界上展现了北斗强国的梦想”。

“应用是北斗系统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多年来,周儒欣坚信北斗系统一定会更加深入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在5G、无人机、测量测绘、汽车智能网联、机器人、精准农业、智慧医疗等众多领域,他带领北斗星通大力推进“北斗+”各项应用,把北斗产业化应用渗透到各行各业,惠及千家万户,为开创北斗“天上好用,地上用好”新格局付出了不懈努力。

探索非公企业“产改”

实现与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

要想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改革。北斗星通公司通过坚持落实“四同机制”、搭建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完善工会工作体系,走在了产业改革的前列。

李学宾介绍,“四同机制”即党委、工会工作与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实施、同总结”。这项机制创建以来,公司党委、工会从过去不参与企业经营决策到今天融入企业治理的各个环节,在企业建设和经营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北斗星通完善薪酬股权激励机制,打造公司和员工利益共同体,形成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合伙人计划+超额奖励”多层次激励政策体系;构建分层分类培训体系,打造“内部+外部、线上+线下、日常+专项”等多种培训形式;实行培训学分制,打造学习型组织,公司对培训经费和时间给予保障;助力职工创新实践,建立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第五亚洲和3位徒弟组成的“劳模创新工作室”。

此外,北斗星通公司工会还加强职工之家建设,更新体育设备设施,为母婴室添置用品,为员工书屋购置新书;落实人文关怀,对职工生病、住院、结婚、生育等进行慰问,解决职工“急难愁盼”问题;开展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做好职工的各类服务工作。“产改”试点期间,公司工会完善7件实事,包括:完善工会组织和员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劳模创新工作室”、心理咨询室、13个暖心驿站,扩充文体俱乐部由7个增加到10个,受到职工广泛好评。

李学宾表示,公司以创新为核、以职工为本,实现了“产改”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

工匠“以老带新”

赋能创新驱动发展

在北斗星通的自主之路上,行走着一批怀揣梦想、至臻惟心的工匠研发者。荣获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第五亚洲是北斗星通公司算法工程师。第五亚洲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随和、低调、没有任何架子,看他和同事们在一起研发时的满面笑容,无法想象他在公司的各项重大任务中扮演了多么重要的角色。

曾参与“北斗二号地面运控系统主控站数据管理与应用系统”研发和建设的第五亚洲,为高质量完成项目,自学操作系统,同时学习了卫星导航系统的知识,掌握了导航系统结构和定位原理及算法。就是凭借着这份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他在加入北斗星通以来承担了公司多个项目的研发和测试等任务,交出了一份又一份出色的答卷。

“一枝独秀不如百花齐放”。第五亚洲一直将这句话当成自己的人生信条。他将自己的技术和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对公司的年轻人倾囊相授,让他们提高了技术能力,培养了一大批青年研发工匠,积累了更多的后备研发人才。

当前,“北斗”正在赋能各个行业,“北斗应用只受人们想象力的限制,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周儒欣说道。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已经涌现出了很多新的应用场景,比如智能割草机器人、无人机、智能穿戴设备等。

随着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国家综合PNT体系的建设,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迎来了黄金新十年。北斗星通正顺应用户需求升级、多技术融合加速与商业模式变革等趋势,加速打造“云+IC/端”业务模式,推动位置产业“ 芯片、云服务、天线、惯导、汽车智联”五子联动发展,全力构建智能时代的“位置数字底座”,为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贡献力量,为广大用户创造价值,为全球智能时代发展赋能。

□本报记者 赵思远/文 孙妍/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