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期间,“大国工匠”集中亮相。他们有的在火药雕刻领域精益求精,为航天强国建设助力;有的深耕机械制造领域,已完成300余项关键产品试制和攻关任务;有的24年专注中药丸剂制作,悬壶济世;有的是妙手回春的“电网医生”,守护百姓万家灯火。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极致,是他们对“匠心”的定义。此次论坛,“大国工匠”们携创新成果参与展示并现场讲解,充分展现了工匠人才昂扬奋进、创新创造的时代风采。
马小光: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正成为现实
“再次参加大国工匠的盛会,不仅看到火箭、潜艇等大国重器,也感受到了芯片、智能AI等高精尖的科技成果,这些都让我切实感受到‘中国创造’不再是梦想,我们技能人才队伍有能力为先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提供保障。”这是“大国工匠”马小光在大会现场发出的感慨。
马小光是中国兵器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数控铣工,他深耕机械制造领域25年,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首都劳动奖章、兵器大工匠等20多个荣誉称号,是企业的“双师型”人才,现任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首席技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马小光坚信,“只有现场数据才真实有效,及时发现问题持续改进才能不断进步。”他坚守一线先后攻克多个核心零部件加工难点,完成300余项关键产品试制和攻关任务,完成工艺创新成果20项,节创价值1000万元以上。他持续创新,在工装模具、液压传动、行走系统多个生产环节首创大量先进加工方法,大幅提升装备质量和生产效率。他采用行星框架螺旋高速切削法,成功解决产品短线问题;发明分层高速车削大导程蜗杆法,彻底解放了普通车床操作工人的双手。他追求极致不断突破,实现数控加工金属的最精表面粗糙度从0.8微米降到0.025微米以下,将某产品的数控加工精度稳定控制在0.01毫米以内,甚至通过听声音就能辨别机床的磨削状态。
徐立平:
对我国航天事业的未来有坚定信心
“非常高兴能够参加本次大会,给广大一线职工提供了非常好的展示平台,相信在未来,我们各个领域的一线职工技能水平会越来越高,在国家现代化的过程中,会起到更重要的作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院职工、时代楷模、大国工匠,人称“火药雕刻师”的徐立平这样说。
“火药雕刻师”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并不是说在火药上进行“艺术创作”,而是要为航天发动机固体动力燃料药面进行微整形工作,其危险性是极高的,甚至可以说是“在炸药堆里工作”。用徐立平的话说,这项工作危险性和技术性并存,只有高超且稳定的技术,才能保证在工作中万无一失。
这样风险巨大的工作,徐立平能够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去做,没有“定力”是不行的。徐立平的多位家人都曾从事航天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徐立平和中国的航天事业有着不解之缘,这也让他对自己现在从事的这项工作有着更深的感情。徐立平也不忘为广大航天职工发声,他说:“在航天领域,有不少像我这样坚守一线岗位工作的同仁,他们同样值得钦佩。”
对于未来,徐立平说:“希望随着我们国家的科技进一步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程度更高,对危险性工作可以代替手工,让我们的一线人员在绝对安全的环境下,制造出更好的产品。”
蔡苏:
传统技艺需要不断超越和创新
在大国工匠论坛的展览展示区,国药太极集团重庆桐君阁药厂丸剂生产区工段长、“大国工匠”蔡苏一边进行手工泛丸的展示,一边向观众普及中医药知识。“之所以在这里展示,是想让观众了解传统中药药丸的制作过程,传承中医药文化。”蔡苏说。
1999年,蔡苏从重庆医药技工学校毕业进入太极集团重庆桐君阁药厂工作,跟着师父学习丸剂的制作技艺。只要一有时间,他便扎进车间勤加练习。一次又一次的刷水、加粉、打盘,无比枯燥的操作,磨砺出他日渐精湛的制丸技艺。经过近7年的不懈努力,蔡苏练就了“手一捏、嘴一嚼,便知药丸水分多少,崩解时限多长,与水分仪检测结果相差无几”的绝技。
2016年,桐君阁药厂在涪陵李渡新建了综合制剂车间,引进智能丸剂生产线。蔡苏带领团队一个品种接着一个品种探索工艺,重新制定工艺参数,优化流程。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新生产线在3个月内实现了产品生产认证,不到半年时间就达到了正常产量。
为了更好地传承丸剂制作技艺,2019年,“蔡苏丸剂制作人才导师工作室”成立,至今已培养丸剂技术骨干5名,丸剂技术后备人才32名。如今,在桐君阁药厂的丸剂生产区里,有两条全自动生产线,物料通过传送带、管道和真空传送制成药丸。在这里,每天都有数十万盒中成药发往世界各地。蔡苏认为:“传统技艺的传承不是因循守旧,它需要不断地超越和创新,才能被赋予新的生命,焕发新的活力。”
冯新岩:
劳动创造幸福 技能成就梦想
特高压是电力领域的“大国重器”,也是全球最先进的输电技术,而特高压变压器可以称得上是特高压电网的“心脏”,其安全稳定运行关系到特高压输电系统的安全。在本届大国工匠论坛展览展示区,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超高压公司变电检修中心电气试验班副班长冯新岩特带来了一套变压器典型局部放电信号模拟装置及远程诊断装置。
“特高压变压器绝缘出现异常就会在局部发生放电,会导致变压器故障停运,影响电力供应的可靠性。我们的职责就是提前发现隐患,避免事故发生。”专给特高压变电站的“心脏”做检查、做“手术”的冯新岩介绍。在运行状态下,检测到变压器内部放电,精准找出放电位置则更难,并且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之前检测准确率都不到50%。他带领团队经过近20年的不断探索,实现了特高压变压器运行状态的监测、诊断和实时远程分析。
这项成果的背后,是冯新岩23年奋战一线夯实的技术积累和匠心凝结。被称为“冯尔摩斯”的他,独创了基于故障模式分析的“望闻问切”异常诊断体系,先后诊断超高压、特高压设备严重缺陷百余起,避免因设备故障可能导致的损失超过10亿元。
“作为一名基层电力工人,我真切感受到了劳动创造幸福,技能成就梦想!”他说,“为让千家万户灯火通明,我将再接再厉,用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具去解决现场碰到的问题、提升现场工作效率,保障电力可靠供应。”
□本报记者 周美玉 马超 段西元 孙艳/文 曹力栋 彭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