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顶尖工匠云集的盛会,这是一次聚焦培育高技能人才议题的深度对话——
7月28日至30日,在始建于1954年的北京第一座大型综合性展览馆——北京展览馆里,“匠心筑梦 技能报国”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在这里举办。这是继去年首届之后第二次为工匠们举办的全国性盛会。
3天里,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大国工匠”、顶尖科学家、卓越工程师、知名企业家等相聚一堂,不仅在展览区切磋技艺、论坛上交流研讨,还共同关注着与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实现高质量发展等息息相关的话题:如何帮助产业工人走通从工人到工匠的成才之路?如何吸引更多青年职工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过程中,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时代给了我们展示技艺的舞台,唯有立足岗位,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才能够成为国家需要的工匠人才。”大国工匠、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十四所微电路总装师顾春燕道出了工匠们的心声。
纵览大国工匠成长成才的历程,记者发现,虽然他们有的是全国劳动模范,有的是行业顶尖技术人才,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呼:技术工人。“大国工匠并不是天赋异禀、超脱于普通人群的存在,而是专注于一件事并将其做到极致的劳动者。”有着多年与技术工人打交道经验的媒体人马杨灵如是说。
正所谓,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要把产品品质做到卓越,这其中除了技能人才技艺的精进,更需要铺就一条培育工匠的通路。而本次大会设置的一场尖峰论坛——顶尖科学家、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交流论坛当中,“增进科学家、工程师、工匠协同合作”的主旨演讲以及大国工匠能力素质模型的发布,恰好切中了培育大国工匠进阶通路的关键。
通路已铺就,那么,如何吸引年轻人走进车间当产业工人?这就需要不断提升大国工匠和工匠人才的职业荣誉感、自豪感和社会认可度,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使更多年轻人主动走进工厂、沉在一线,技能报国。
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虽然已圆满画上句号,但“培育大国工匠和工匠人才”话题的热度将一直持续。
□本报记者 白莹 盛丽/文 陈艺 于佳 彭程 曹立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