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特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特刊】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3年7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特刊】

 

张 嘉

中国联通北京市门头沟区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

在北京冬奥会筹办和保障中,张嘉带领团队以最高标准、最严组织、最实措施、最优服务和最好效果,将延庆赛区小海陀山从“无人荒山”打造成了“5G智慧山”,以保障零失误、安全零事故、服务零投诉的优秀战绩护航北京冬奥,实现多领域“全球首创”“历史突破”。张嘉和中国联通行业解决方案团队以“5G终端 +5G专网+5GMEC边缘计算+工业APP 应用”模式为航天科工构建数字化工厂,体现中国联通担当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国家队”的能力及决心。

石 荣

中建二局华北公司副总经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筑工匠、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领军人

石荣带领创新工作室成员围绕“技术攻关、标准化建设、科技研发、信息化推广”四大重点工作,开拓进取,奋发有为,为公司技术创新和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创新工作室获国家专利16项,完成核心期刊论文10篇,软件著作权1项,多项科技成果获省部级以上荣誉。他的创新成果“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履约过程中的应用”通过BIM技术平台,直观地对施工场地模拟布置,有效避免材料的二次搬运和各种碰撞,减少预制构件的磕碰和开裂,降低工程成本的同时减少安全事故。

梅晓丽

中建一局集团第三建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建协绿色施工分会专家和质量管理分会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领军人

梅晓丽坚守技术质量管理岗位20年,不忘初心、秉持匠心,深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总结形成公司超高层、装配式建筑、大型群体住宅、智能建造、生态环保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品 线,布局5个细分专业工作室,全面支撑市场拓展及现场履约。注重人才培养,10余名工作室成员晋升为高级工程师,多名同志走上了公司管理层岗位。她的创新成果“电动数控滑模平台”推动筒仓滑模施工40年工艺变革,提升筒仓实体质量,以科技创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刘 斌

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工程研究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北京市优秀青年工程师、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领军人

刘斌近5年承担及参与国家“十三五”课题、企业重大课题10余项,带领创新工作室团队研发落地全国首座无人化梁厂,创新研制26套工装设备,用工业化模式组织生产,整体自动化水平在行业首次达到94%,较传统制梁工效整体提升3倍以上。针对高原重点项目,系统研发了“太阳能+石墨烯制热”零碳供暖技术、CFRP组合支护技术、高耐久性隧道喷射混凝土技术等,满足了节能环保要求,提升了施工质量,每年创效近千万元。

刘金景

东方雨虹控股制造集团副总裁、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领军人

刘金景聚焦绿色改性技术、功能型防水材料、绿色防水材料、低碳工艺智造和耐候性产品的开发及应用,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和“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承担北京市项目6项,公司核心项目24项,其中2项国际领先。他的创新成果“大虹人智能储运与虹旋风动态速热系统”利用自主开发的精确控温、远程操控系统,实现了热熔型涂料从工厂到工地无需降温、无需装桶、到场直接施工的新模式。

刘魁刚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北京市劳动模范、市级示范性职工创新工作室领军人

刘魁刚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在轨道交通领域研发了“全封闭竖井施工技术”“降水回灌综合技术”“波纹板暗挖初支综合技术”“轻型曲面绿化种植屋面综合技术”等施工技术,得到较大范围的推广应用,创造经济效益5000余万元,实现了轨道交通工程绿色建造节能减排、安全环保、优质高效。他的创新成果“降水回灌技术”应用于北京地铁房山线北延工程,节约了约5800万立方米的总抽水量,有效保护了北京地下水资源并确保施工安全;创新成果“轻型绿化种植技术”将环球影城车站以自然的形态消隐于环境之中。

田 伟

北京积水潭医院首席科学家、 骨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市级示范性职工创新工作室领军人

田伟30余年致力于骨科诊疗精准化、微创化、智能化研究及应用,创建国家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是我国骨科手术导航机器人和智能骨科领域的奠基者和开拓者。经过15年艰苦攻关研制成功的天玑系列骨科机器人产品,突破国际骨科机器人单一部位的局限,实现人体13个以上部位应用,同时提高定位精度至0.82mm,在国际上首次突破1mm精度瓶颈,已开展导航机器人手术3万余例,大幅提高手术精度,解决了临床难题。 他在世界上首次利用5G技术完成骨科机器人远程手术,已开展近200例5G远程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手术成功率100%。

陈历俊

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副总经理,全国劳动模范,市级示范性职工创新工作室领军人

陈历俊主持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12项、省部级科研课题59项,核心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国际专利49项,制修订国标70项。陈历俊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的创新成果“166优效复合益生菌风味发酵乳”是国内首款新型复合益生菌+复合膳食纤维组合的酸奶产品,产品精研“1+6+6”复合配方,经临床验证,产品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便秘效果显著;创新成果“极致A2β-酪蛋白纯牛奶”打破A2牛奶生产的技术壁垒,建立国内首个A2基因分型特色奶牛种群,引领国内A2β-酪蛋白乳制品的研发与产业化。

王宁利

国家眼科诊断与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学者、全国先进工作者,何梁何利奖、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得者,市级示范性职工创新工作室领军人

王宁利长期致力于重大眼病防控和青光眼诊治技术的创新与提高,成功研发了国内首个青光眼微导管手术系统和睿视远像光屏,合作研发了致盲性眼病人工智能辅助筛查系统,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和省部级一等奖5次,发表英文论文780篇,授权发明专利32项,研发上市12项设备,牵头制定了47项指南和共识规范,被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百名眼科医生5次。他联合北航、腾讯研发致盲性眼病人工智能辅助筛查系统,云平台连接医疗体系,成果发表于《柳叶刀》等顶级杂志。

王拥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吴阶平医药创新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市级示范性职工创新工作室领军人

王拥军在脑血管病防治和技术推广方面,创立了CHANCE治疗方案,解决了联合抗血小板用于脑血管病治疗的全球难题,改写了全球指南和临床实践,发展了短期联合抗血小板治疗的方法,研发了无创快速基因检测技术,通过结合不同基因型的患者采取相应的替代方案,极大地降低了脑血管病复发风险,成为该领域的全球领导者。他在卒中急性期治疗领域以TRACE系列研究为代表带领国产药物走上国际舞台。其创新成果“持续质量改进技术”可降低脑血管病复发风险,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