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余翠平) 近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北京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海淀区委书记王合生表示,在首都整体发展布局中,海淀区要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走在前列,当好全市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定位,海淀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着力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首都发展贡献硬核力量。
王合生介绍,海淀区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承载地,也是国家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科技创新资源和基础优势突出。海淀区有2个国家实验室、106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已完成重组36家)、10个新型研发机构;驻有37所高校、96家国家科研机构。除研发机构外,还有近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2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1家独角兽企业,266家上市企业。2022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4.4%,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395件,是全市的3.5倍、全国的42倍。
“我们立足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的功能定位,加快中关村科学城建设。聚焦前沿领域,服务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持多元创新主体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了一批领先技术成果。”王合生说,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如,全区已有4000多家企业享受“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的政策,加计扣除金额222.6亿元。新设立科创金融服务中心,开展并购贷、人才贷、认股权贷试点,上半年3项创新业务144笔、融资金额11.52亿元。
王合生表示,海淀区将抓好城市精细治理,让区域环境更加优美宜居。深入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不断扩大绿色生态空间。目前,森林面积1.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5.48%。通过腾退还绿、见缝插绿、以绿惠民,建设了一批郊野公园、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让绿色更多地走进群众生活。实施“水清岸绿慢行”行动计划,建成了翠湖、稻香湖等五大片区循环补水生态水网,城区20条河道实现补水,全域增加水面面积154.4公顷。实施了金河、南长河、万泉河、北旱河等21个河道治理项目,治理河道41.2公里,实现了213.73公顷的蓝绿融合,建成滨水慢行走廊46.6公里、绿道215公里。
海淀区还深入落实三山五园地区保护规划。三山五园是对位于北京西北郊、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各历史时期文化遗产的统称,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两大重点区域之一,有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圆明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121处重要文物古迹。海淀区致力于重塑地区山水形胜的整体格局,推动景观生态与历史文化有机交融。已改建13处公园,新增绿道36公里,绿化面积42.36平方公里,恢复水面56.8公顷,实现水域循环互通。2020年9月,三山五园入选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按照计划海淀区今年要把示范区建设成为国家历史文化传承典范区。
“我们还将办好各类惠民实事,让市民生活得更有幸福感。”王合生说,海淀区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目前海淀区北部医疗中心、苏家坨中心医院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海淀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均搬进了新的门诊大楼,海淀妇幼也正在加快改造。海淀区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以提高群众诉求的解决率和满意率作为工作标准,今年以来,共承办群众诉求75.93万件。同时,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模式,引导更多居民参与到社区公共事务中,合力共建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