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绘制美丽北京新画卷
顺义义宾北社区“暑期小管家”受聘上岗
打通燃气安全宣传“最后一米”
老楼“美颜”换来居民“笑颜”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3年7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擘画绿色低碳发展新蓝图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绘制美丽北京新画卷

 

突出重点,探索建筑绿色发展新方向;示范引领,低碳试点项目指引发展新路径;展望未来,擘画绿色低碳发展新蓝图……在近日举行的中国低碳日北京主场活动上,围绕“绿色低碳,共筑美好生活”主题,绿色低碳领域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市民群众共聚一堂,分享绿色发展前沿知识与成果,介绍优秀实践案例和经验做法,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为首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率先实现碳中和贡献智慧和力量。

探索建筑绿色发展新方向

建筑领域是北京市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据测算,近年来,建筑领域碳排放占全市排放量一半左右。推动建筑领域低碳发展,对优化调整产业和能源结构,倡导全社会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意义重大。

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北京赛区唯一的新建冰上项目竞赛场馆,国家速滑馆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的冬奥会速度滑冰场馆。国家速滑馆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介绍,通过高效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国家速滑馆有效回收了制冰系统排放的大量冷凝热,实现制冰余热的重复利用,显著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北京市稳步推进建筑领域低碳化,新建民用建筑在国内率先全面执行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累计超过9400万平方米,大力推广超低能耗建筑,完成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超过1000万平方米。加快实施供热计量改造,有序推广智能供热,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逐步下降。在可再生能源建筑利用方面,累计建成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应用4758万平方米。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一个个优秀低碳项目汇聚的成果,是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共识的体现。

低碳试点项目指引发展新路径

推动绿色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2022年,北京市启动了低碳试点工作,130余个先进低碳技术应用项目踊跃申报试点,最终,北京城市副中心智慧能源服务保障中心被动式近零碳(能耗)示范项目等12个项目获评为先进低碳技术试点优秀项目。通州区、密云区成功入选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丽泽金融商务区等4个案例和1名志愿者入选生态环境部绿色低碳典型案例,温榆河公园“未来智谷”一期入选生态环境部绿色低碳公众参与实践基地。北京市的低碳试点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走进“未来智谷”,“碳立方”雕塑和“气候变化的警讯”廊架以醒目的姿态传递着低碳环保的主题;踏上跑道,智能慢跑打卡杆自动记录着运动者的里程并转化为“碳积分”……这里的低碳环保理念和科技感、趣味性得到市民好评,成为北京的又一“网红打卡地”。

作为北京六环内最大“绿肺”北京温榆河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智谷”低碳技术应用随处可见。公园在广场及道路建设中大面积使用透水混凝土、透水砖、再生骨料等铺装材料和艺术混凝土材料,减少石材使用。配套建筑除光伏玻璃外,还使用了高开窗通风、垂直及屋顶绿化、屋顶雨水收集回用系统,降低日常运维过程中的能耗、水耗。园林绿化方面也选取了固碳能力强且易于维护的乡土树种,并开展碳汇计量与监测研究。预计到2060年,“未来智谷”一期累计碳汇量将达12646吨。

北京将出台建筑绿色发展条例

绿色引领发展,生态绘就未来。北京市将以首善标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坚持绿色北京战略,持之以恒推进重点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努力推进首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促进中心负责人表示,北京市将出台建筑绿色发展条例,从立法的高度规范建筑领域绿色发展,从根本上促进建筑节能减碳。“十四五”期间,北京市将筛选出一批成熟可推广的先进低碳技术,培育一批碳绩效领先的低碳领跑者企业和公共机构,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绿色低碳的气候友好型区域,凝练总结一批综合性气候投融资政策工具,为带动全社会践行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样板,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北京力量。

□本报记者 孙艳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