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企业博物馆:匠心的课堂 文化的载体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23年6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企业博物馆:匠心的课堂 文化的载体
企业博物馆是博物馆家族中极具特色的群体。因为其不但生动地展示了企业的发展历程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记录着一代代职工的匠心传承。近日,本报记者来到多家企业博物馆探访,了解企业博物馆中的浓情故事。
在六必居博物馆,讲解员向参观者讲述传承了六百年的酱菜故事
首都粮食博物馆馆内展出的古法木榨榨油装置
北京中药炮制技术博物馆内展示的“京帮炮制”传承技艺
 

■ 传承弘扬企业文化 ■

在企业博物馆中,一件件展品不仅记录着企业的发展过程,也承载着企业文化的传承。北京中药炮制技术博物馆位于国药集团北京华邈药业有限公司科研楼一层,是全国唯一一家展示中药炮制技艺的博物馆。

走进展厅,中药饮片的净制等十七种炮制技法被一一还原,结合VR等技术的运用,参观者可以沉浸式感受中药炮制技艺的魅力。华邈药业“京帮炮制”技艺传承人刘凯介绍,中药饮片炮制的主要目的是减毒增效,这也是改变中药性能提高药效的有效措施,是一项具有传统特色的中药制药技术。北京中药炮制技术博物馆作为传承北京地区特色中药炮制技术的一个载体,目的就是为了挖掘京帮特色,更好的传承“京帮炮制”技术。

博物馆在建设之初,尽可能通过大量实物布展,展现京帮传统中药炮制技术。这其中不得不提馆藏里的一件展品——高案刀,据说京帮高案刀已经失传,为还原出一套完整的高案刀,华邈药业的工作人员走访了京津地区掌握手工切药技艺的11位老药工,还有84岁高龄的老师傅——北京“一元堂”药铺张震亚。结合他们的回忆进行复原设计,经数十次修稿,同时咨询了高校专家,才还原了这套刀具。

在现场,“京帮炮制”技艺传承人还演示了高案刀的切制方法。一手握刀,一手握压板,两手配合,通过压板的弹性按压推进药材进料,同时完成切制。据了解,这套高案刀不同于南方各帮派的切药刀,传统京帮的切药刀刀身大、刀背厚,刀身采用粘钢技术锻打,材质一面是铁一面粘钢,淬火适中,可以切制多种软硬不同的药材。

和北京中药炮制技术博物馆一样,在位于前门大街的六必居博物馆里,“六必居”使用的明代酒壶和清代账册、“六必居”的酱菜秘诀等陈列的近百件藏品以及复原的场景,展现着近600年老字号的历史风貌,也呈现了600年的酱菜文化。

一张民国初年六必居老广告的展品上写着:口味优良,色泽鲜亮,咸甜可口,脆嫩醇香。旁边一处的复原场景,展示了制作秘籍——“秫稻必齐、曲蘖必时、湛炽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的“六必”祖训。工作人员介绍,六必居人几百年来始终恪守遵循这一古训,也代表着六必居制酱和腌渍工艺的精细与严格。

六必居从创立至今,酱菜制作技艺饱含着一代代传承人为之付出的辛勤与汗水,在博物馆里还设置了传承人工作室体验区。杨银喜作为“六必居”目前的传承人,通过多年的刻苦钻研,熟练掌握了“六必居”甜酱甘露等数十种传统产品的制作技法,多年来始终坚持六必居酱菜选料严格、做工精细、品质优良、风味独特的特点。他制作的酱菜产品既保留了传统酱菜酱香浓郁的特点,又在选料、口味、产品形态上有所创新,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还多次获得部、市级名优产品奖。

■ 打造公共文化场所 ■

企业博物馆的建设,受益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企业职工,博物馆的宣传触角更延伸至社会大众。坐落在东城区大磨坊文创园内的首都粮食博物馆是北京市唯一一家粮食行业博物馆,这个展陈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博物馆承担着宣传、教育、研究、交流等功能。

首都粮食博物馆馆长李清河介绍,本着“粮中有历史,历史见精神”的布展理念,该馆设置了“粮食寻根 追溯本源”“帝都漕运 千古运河”“民生保障 首都粮仓”等多个篇章。通过实物展示、场景复原、声光电等多媒体形式,从粮食的起源、种植、储藏、加工、供应及利用等多角度全方位展示北京粮食记忆,立体式呈现了北京粮食行业发展的历程与成就,集中体现了首都粮食的地域特征和人文特色。

席穴囤储粮可追溯到古代,这种粮仓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常见。到了1961年,北京东郊面粉厂兴建北京市第一座仓容达3200万斤的立筒仓。随后土圆仓、砖圆仓、钢板仓陆续登上历史舞台……在粮油仓储展区,参观者可以近距离看到不同时期各具特色的粮仓模型,了解企业的故事。

李清河介绍,首都粮食博物馆深入挖掘北京粮食文化内涵,为首都市民了解北京粮食历史,了解粮食工作的重要性,了解粮食科技发展,提供了一个公共文化传播场所。

■ 永久记录职工匠心 ■

首都粮食博物馆的“粮油加工”展示板块,全面展现了京粮集团旗下米、面粮、油生产工艺的不断更新。值得一提的是,展品中几本简单装订的《工艺手册》《工作标准》也记录着企业职工的匠心。

“这些制度手册、工作标准均是企业职工编著,所谓的 ‘企业标准’就是我们现在执行的高于国家标准的工作标准前身。”李清河说,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职工的努力与贡献。“我们是行业从业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

粮仓的更新换代也记录着一代一代京粮人不断努力、自主创新的发展历程。“不断提升粮食仓储技术和管理水平,也见证了北京粮食仓储工作的发展与完善。目前,由企业职工自主设计研发的更高科技含量的粮仓正在实验建设当中,很快就会有全新的储粮仓问世,服务首都粮食仓储工作。”李清河说。

企业博物馆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在职工职业发展的道路上,记录着他们的匠心。“京帮炮制”技艺传承人刘凯介绍,中药炮制博物馆自建成开放以来,不但致力于中医药文化普及,成为中药炮制文化的展示窗口,还为企业自己职工搭建了挖掘京帮特色、传承“京帮炮制”技术的展示平台。“炮制技艺需要一代人一代人去传承,去发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青年职工将‘京帮炮制’技艺挖掘得更深、传承得更广。”

今年年初,华邈药业举办了首届“京帮炮制”传承人师带徒结对活动,首届三位师傅承担起带徒弟的责任。刘凯介绍,“京帮炮制”不但是华邈文化传承的一部分,也是华邈炮制技术的灵魂所在,不但要传承“京帮炮制”技艺,推广华邈炮制文化,更要积极引进和使用现代科学的理论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和方法,为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径。

无独有偶,为了实现六必居酱菜、酱类、食醋制作技艺有序传承的战略目标,六必居公司也执行导师严选、师徒双选、学徒优选的选人导向,订立了“师带徒”制度及责任考核、培养激励体系,搭建学习平台,培养出了一批中青年技能型人才,让老字号技艺薪火相传。

■ 工会搭台挖掘浓情 ■

职工是企业发展与时代同行的见证者。在首都粮食博物馆馆内陈列的500余件老物件、400余幅老照片中,除部分历史资料和复原物品外,很多展品均是由京粮集团职工提供的。其中,包括极具时代特点的粮票、工作证和购粮凭证等。

在企业博物馆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工会发挥着特有的优势。各企业工会通过搭建平台,组织职工参与博物馆建设。不仅收集到了相关企业发展历史的珍贵资料,整理出不少有价值的物件,更挖掘出职工对于企业的情怀。

在六必居博物馆里,一瓶上世纪酱油瓶展品引起了不少参观者的注意。这背后讲述着一段职工和企业的浓情故事。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个外国协会组织考察团赴六必居参观,带来了一批国外品牌的酱油以供交流。当时,六必居公司作为福利给每名职工发放了一瓶。有的职工一直没舍得打开品尝,一留就是几十年。在六必居博物馆启动建造筹集展品时,工会发动职工将珍藏的酱油捐了出来,由此形成一段佳话。

一件件“六必居”老字号原始物件、一张张信笺、一张张“六必居”旧商标以及众多相关文字资料……六必居博物馆里展品背后,体现着六必居老职工及社会各界人士对“六必居”的深情关爱,也记录六必居公司党委和工会组织搭台、挖掘中华老字号文化历史的默默付出。

如今,“六必居”正在进行博物馆的二次提升。六必居公司党委和工会再次组织并呼吁公司职工和社会各界,提供与六必居文化历史相关的老物件和相关资料,丰富和充实“六必居”历史文化,让工匠精神传统得以传承,使六必居博物馆成为北京一处闪亮的打卡地。

□本报记者 盛丽 孙艳 周美玉 王路曼 文/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