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北京劳动者之歌
3上一版  下一版4
 
“我们交出的每一件产品都是自己的名片”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3年6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们交出的每一件产品都是自己的名片”
——记202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8所技师刘志刚
邰怡明 绘图
 

参加工作12年来,他扎根一线,先后参与载人航天、高分专项、探月工程、火星探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重大专项工程的结构件精密加工任务,凭借丰富的加工经验、高超的技能和极富创新的专业精神,解决型号研制中的数项技术难题。他叫刘志刚,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8所一名多工序数控机床操作调整工。2023年,刘志刚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初入航天 车铣兼能共成长

2011年,刚刚走出象牙塔的刘志刚,怀揣着对航天事业的憧憬和热爱,经过层层选拔,最终成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8所一名车工。年轻的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一名技艺精湛的技能操作工。

“三分车工,七分车刀”是师傅当时对他的教导。为了练好车刀刃磨技术,刘志刚拿着师傅磨好的车刀观察比较,先用废刀进行大量练习,待得到师傅认可后,再领新刀重新刃磨。上午练习磨刀,下午实战加工,通过实际切削寻找刀具缺陷,继续改进。磨刀、车外圆、端面槽、挑螺纹……伴随着大量的练习和经验的积累,刘志刚慢慢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

当刘志刚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车工时,新的挑战又来了。2015年,科研型号任务激增,数控加工人员亟需补充,部门经过周密策划,提出车工向数控加工操作人员转岗计划。当时的刘志刚已经考取了车工高级工,是在原岗位继续深造,还是转战数控加工增加新的技能?考虑再三后,作为党员的他还是决定迎接新的挑战,带头转岗数控加工。

为了实现快速成长,没有加工中心操作经验的刘志刚每天加班加点跟着老师傅虚心请教学习技能。白天机床生产加工的时候,他在电脑上练习软件三维建模、编程;晚上等别人下班了,他找有空位的机床练习装夹、找正、对刀;休息时,他带着用纸拓印的机床操作面板图回家继续熟悉机床按钮功能。一周后,他已经能够独立操作机床加工,完成各项生产任务。

枕戈待旦

随时待命保任务

作为一名党员,刘志刚时刻谨记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关键时刻要站得出来。

2018年,某型号价值上千万元的大型碳化硅反射镜加工周期紧迫,为了保证型号研制周期,所内专家提出碳化硅反射镜镜坯高效去筋方案。对于“精大贵稀”且研制周期长的碳化硅反射镜,改变方案面临的不仅仅是材料硬脆易断裂的风险,更决定着型号研制的成败。刘志刚主动请缨成为该项目的操作负责人,扛着压力,和团队成员开始了为期3个月的技术攻关。编程、调试、实测数据、分析数据……经过一次次的试验和参数优化,终于确定了兼顾质量和效率的加工参数和操作步骤。20多天后,刘志刚团队不负众望,攻克了国内首例碳化硅反射镜镜坯高效去筋加工难题,加工周期缩短高达70%,不仅为型号研制提供了坚强的后盾,更是开创了国内碳化硅反射镜高效加工的先例。

型号任务总装阶段,常常会伴随零件返修加工,且需求急迫。为了在任务需要时及时出现,每次租房搬家,刘志刚都围绕单位附近5公里内寻找,确保一旦有需要,就能半小时内到岗;他时刻保持手机24小时畅通,任何时间都能联系到他。一次,某型号零件急需返修,当凌晨2点电话响起,他马上出发,第一时间出现在车间,随后便投入紧张的工作中。凌晨5点,任务返修完成,型号调度员将返修完成的零件取走进行装配时对他说:“小伙子,谢谢你,辛苦了。”刘志刚腼腆一笑:“没事,这也快到上班时间,我就不回去了,在车间歇会,后面有问题您随时找我。”

刘志刚就是这样的“及时雨”,永远做到“只要有需要,我就会及时出现”。每当型号任务需要时,刘志刚都第一时间加入生产攻坚队。为了不断提升数控加工整体效能,他带领团队一起开始了双机床双班倒工作模式,与时间赛跑,为型号抢节点。为照顾其他同事,刘志刚坚持连续上了两个月的夜班,体重也因此减了10公斤。大家跟他开玩笑说:“这一下瘦这么多,身体扛得住不?”他莞尔一笑,“正愁体重有点高减肥困难呢,这不是一举两得了嘛。”朴实的回答却是他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最好诠释。

刘志刚业务上刻苦钻研、勇于承担,带领团队突破大型复杂空间角度结构件、陶瓷基硬脆材料构件、大跨距高精度孔系加工等多项技术难题,产品精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按照“工艺统型化、流程辅线化、加工柔性化、决策智能化”的总体思路,刘志刚作为操作项目主要参与人,完成航天多品种、小批量产品柔性化智能加工单元搭建和机床操作流程标准化制定,解决零件翻身装夹难题,实现产品连续不停机、无人值守的自动加工,大幅提升产品生产效率和质量一致性。在神舟飞船研制任务中,面对一年两船密集发射、多批次并行研制的任务特点,作为回收着陆分系统关重件主要操作负责人,他策划并组织实施一系列验证试验和质量分析,确认每一个操作细节、每一条数控程序、每一项检测结果,确保回收产品高效高可靠完成,保证航天员100%安全返回。

凝心聚力

薪火相传筑根基

入所10年,刘志刚从一名普通技工成长为数控加工的技能担当,熟练掌握三轴、四轴、五轴加工中心操作技能。2021年,接过老班长的接力棒,刘志刚成为了新一任班组长。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刘志刚深知不仅要完成好自己的工作,更要提升班组整体的战斗力。日常工作中,他协助部门领导激发青年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开展“传、帮、带”工作,带动身边青年职工共同提高技术水平,引领团队立足岗位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钻研新技艺、攻克新难题。刘志刚开设培训班,为青年技能人员授课,从薄壁难加工产品的装夹及加工方法到机器人操作应用开展持续培训,经他培养,一批素质过硬、技艺高超的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我们交出的每一件产品,都必须是自己的名片!”这是刘志刚常说的话,他总是对班组年轻同事耐心指导,期望他们都能成长为航天工业技能栋梁。

作为一名新时代航天技能人才,刘志刚始终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时刻牢记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以精湛的技艺打造国之重器,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为实现“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航天梦而努力奋斗。

□本报记者 马超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