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职工大讲堂
3上一版  下一版4
 
数说北京中轴线
主讲人介绍: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3年6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数说北京中轴线
——丈量历史 品赏文脉
 

中轴线是自元大都、明清北京城以来,北京城市东西对称布局建筑物的对称轴,集中了众多古代建筑精华,被誉为“北京城的脊梁和灵魂”。在这条中轴线上,蕴含着诸多鲜为人知的数字。中轴线有多长?景山有多高?故宫房屋是不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前门楼子是九丈九吗?今天就给您一一揭秘……

中轴线有多长?

北京中轴线的长度,不同时期不尽相同,历经从“历史轴”到“发展轴”的演变过程。

据《故宫史话》载:元大都时,中轴线从城南丽正门(今天安门略前位置)向北,经千步廊,穿过皇城正门灵星门,过周桥和宫城正门崇天门,再过大明门、大明殿、延春门、延春阁、厚载门、御园、厚载门,再过万宁桥,直到中心阁(今钟鼓楼),长3.8公里。

明永乐年间扩建北京城时,中轴线向南延长约1公里,即今正阳门,由此长度为4.8公里。而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营建北京外城后,中轴线又向南延至永定门,长度达到7.8公里。

20世纪80年代末,为迎接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召开,打通北中轴线,在其与北四环路交汇处东侧,兴建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亚运村。这是元大都兴建以来700多年间,中轴线第一次向北延伸,其长度增加到13公里。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后,中轴线再次向北延长,成为奥林匹克公园的轴线。再向北,到达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制高点仰山,至此,中轴线长达25公里。

由此可见,传统意义上的北京中轴线,即“历史轴”,是指南起永定门、北至钟楼全长约7.8公里。而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即“发展轴”,北京中轴线将北抵燕山山麓,南至永定河畔,由古都中轴线、北中轴、南中轴、北中轴延长线、南中轴延长线五段组成,总长度为88.8公里。

景山有多高?

景山坐落于景山公园内,为中轴线上的制高点,有“中轴线之巅”“京华览胜第一处”之美誉。

景山一带曾是永定河故道,河道自然南迁以后,河床上留下了大小不同的土丘。辽将幽州定为南京后,利用永定河故道中的湖泊和岛屿兴建行宫,将挖掘出的泥土堆叠在土丘之上。金定都北京后,在辽初创的基础上兴建宫殿,土丘被堆成了一座小山。元初修建大都时,在小山上广植草木,遂称“青山”。明永乐年间建北京城时,将挖掘紫禁城筒子河和太液池南海的泥土以及拆除元代宫殿的建筑垃圾堆积在“青山”上,为压住前(元)朝的王气,遂取名“镇山”,亦称“万岁山”。因堆放过煤,又称“煤山”。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改称“景山”。其名一为高大之意,典出《诗经·鄘风》:“望楚与堂,景山与京”;二指此山为帝后登高远眺的“御景之地”;三取其“景仰”之意,典出处《诗·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据《北海景山公园志》载:景山海拔高度88.35米,山高42.6米,为京城制高点。乾隆十六年(1751年)在景山的五座山峰上各建一座佛亭,自东向西依次命名为周赏、观妙、万春、辑芳、富览,以中峰的万春亭最为高大,是一座三重檐、黄琉璃瓦、四角攒尖顶的亭子,高17.4米。如加上景山的高度,该亭的高度达60米。故《北京名胜古迹辞典》称“万春亭在山正中最高峰,是故城垣中轴线的中心点,也是全城最高点”。

景山为京城重阳登高的好去处,《明宫史》云:“(紫禁城)殿之北则万岁山,俗称煤山……山之上,土成蹬道,每重阳日,圣驾在山顶升座,可遥望靡涯矣。”清代帝王于重阳之时也多到此登高。康熙帝曾连续六年在重阳之日率文武百官登临山顶,祈福纳祥,并赋《九日幸景山登高》诗:“秋色净楼台,登高紫禁隈。千门鸣雁度,万井霁烟开。翠拂銮舆上,云随豹尾来。佳辰欣宴赏,满泛菊花杯。”

故宫房屋有多少间?

北京中轴线最精华的部分体现在紫禁城内,但有关紫禁城房屋的数量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说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间,有的说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还有的说是一万多间。

从传统规制上说,对房屋数量的统计,历来按“四柱一间”计算,即把四柱之间的正方形或长方形地面以上的立体空间称为“一间”。故宫房屋也是以此计算的,只是四柱间的距离(开间、进深)长短不同,形成建筑面积的大小也就不同。开间有大有小,但不可能存在“半间”之说。

故宫的房屋广义上包括殿、宫、堂、楼、斋、轩、阁等,其基本建筑格局均为“四柱一间”,无论是建筑宏大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还是建筑规模相对较小的内廷堂房、寝宫、庙宇。只是每座建筑的开间数量和进深按“规制”的要求设计和建筑,这就导致建筑规模和建筑面积的大小不同。

据《故宫丛谈》载:“经有关古建筑专家实地调查统计,故宫大小殿、堂、楼、斋、阁等共有八千七百零七间,因此说故宫房屋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是不正确的,只是传说而已。”而《故宫史话》称:“紫禁城原来有房间1万间以上,后来随着年代的久远,一些房间朽坏、倒塌或是被火烧毁,但大体数量应在8000间以上。1972年古建筑专家按照通行的‘四柱一间’标准对故宫的房间进行了全面统计,其结果是有宫殿、楼堂980余座,房屋8707间。”

那传说中的“半间”房屋又在哪里呢?这便是清代存放《四库全书》的文渊阁,在故宫东华门内文华殿的后面,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在文渊阁楼上西边,有一独特之处,它和一般的楼阁不同,两柱之间不是一丈多的间隔,而是两根绿色柱子之间仅有五尺左右的距离,紫禁城里所谓的“半间”房屋可能就在这里。

太和殿有多少条龙?

龙是神话中的神兽,为智慧、威武、权力的象征,古代也代表着君权神授的至高无上。故宫有一句歇后语:“太和殿的龙——没法儿数。”为什么?就因为那上面的龙太多了,曾有许多人数来数去,可到底有多少,谁也没数清楚。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紫禁城建筑的中心,自明代起便是皇帝登基、寿辰、大婚、册立皇后等大典的场所。每岁元旦、冬至等都在此举办庆典礼仪。因太和殿内外众多雕龙、龙纹的装饰,俗称“祥龙宝殿”。

据《故宫史话》载:太和殿的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及殿内陈设上造型各异的行龙、围龙、蟠龙等共有13844条龙。其中殿内有横竖梁枋182根,暗柱22根,共彩绘龙纹1540条。暖阁的梁枋上彩画龙纹244条,内檐额枋上有龙纹803条,横竖梁枋之间的井口天花绘有围龙1720条。整个藻井有大小龙17条。此外,宝座的座基四周也以各种龙纹为饰,共有龙纹416条。殿的东西北三面墙壁上有364条纹龙。东西暖阁的四扇门上有纹龙24条,门罩上有龙170条。其两侧陈设紫檀雕云龙大柜两对,共有龙纹178条。

如果加上太和殿外石雕栏杆上的雕龙龙纹,太和殿内外共计有蟠龙、行龙、团龙、坐龙、升龙及龙纹14986条,真可谓是龙的世界。

前门楼子有多高?

前门为明清两朝北京内城正南门正阳门的俗称,素有“九门之首”和“国门”之称。

正阳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最初沿用元大都正南城门丽正门的名称,正统二年(1437年)改为今名。坐北朝南,集正阳门城楼、箭楼与瓮城为一体,是一座完整的古代防御性建筑体系。

关于正阳门城楼的具体高度,历史上一直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而民间的“前门楼子九丈九”之说,使不少人误以为正阳门的高度就是“九丈九”。

1916年,瑞典学者奥斯伍尔德·喜仁龙第一次对北京的所有城墙和城楼进行实地测绘,并绘制出测绘图。经实测,正阳门城楼通高42米,约合13.86丈,远远高于“九丈九(约合30米)”,由此否定了世代相传“前门楼子九丈九”的说法。

2005年对正阳门进行修缮前夕,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对其进行了实际测量。这次采用了先进的测量测绘仪器,得出了最为精确的数据:正阳门城楼通高(从室外地平线到门楼正脊上皮)是43.65米,约合14.4丈,再次否定了“前门楼子九丈九”之说。

□主讲人:户力平 文/图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