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北京持续推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怀柔区高端仪器装备产业启动“揭榜挂帅”计划
门头沟借红色资源优势举办少年山区运动会
牛奶嘉年华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23年6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聚焦世界环境日 唱响自然之约
北京持续推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类似这样的自然美景在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以下简称翠湖湿地)总能看到。作为今年世界环境日活动北京主场地,6月5日上午,翠湖湿地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有北京生态环境工作者、生态环境公益大使、生态环境志愿者和市民代表等。生物多样性有多重要、公众如何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大家结合自身工作和环保经历,围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互动交流、献计献策。

北京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

“北京山区地势高差悬殊,造成了土壤和植被的垂直分布特征。从低山向上,依次有灌丛、落叶阔叶林和亚高山草甸,植被类型多样。再加上北京有5条大河,河流、湿地、农田等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为各种野生动植物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使得北京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活动现场,来自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生态所的专家乔青介绍了北京的生物多样性特征。

说起北京的生物多样性,乔青的讲述犹如清丽的散文诗,生动鲜活,富于情感。“人跟大自然之间还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每年春天,最早来通报消息的是迎春花,小小的黄色花瓣,紧接着就是跟迎春很像的连翘也开了,然后地上的小野花也钻出来了……”

近年来,北京市严格落实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统筹部署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工作,将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任务纳入每年的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计划推进落实。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自然生态保护取得积极进展。

“北京的鸟类有500多种,是世界上鸟类最丰富的首都之一,这不仅是因为北京位于全球鸟类迁徙区域上,也跟我们多年来坚持植树造林、城市绿化、恢复野鸭湖湿地、永定河生态恢复等密切相关,最近几年来,记录到的鸟类的种类和数量均有了明显的增加。”乔青说。

市民低碳出行、保护野生动植物践行度超过95%

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是北京市唯一获批的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拥有秀美的湿地风光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不仅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发挥了作用,同时也承担着大量的科普宣传任务。

“作为北京市生态环境教育基地,我们每年会开展以湿地日、爱鸟周、环境日、生物多样性、湿地功能等为主题的科普活动,还与学校联合开展‘湿地科普知识进课堂’系列活动,受到广大学生、游客的一致好评。”北京市海淀区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根据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2022年北京公众环境意识调查结果显示,近五年北京市公众环境意识持续稳步提升,2022年公众环境意识指数为76.81,比2021年提高了1.04,其中环保行为践行度提高是环境意识指数提高的主要原因。而低碳出行、保护野生动植物践行度超过95%。

推动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提升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多年来,我们积极拓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的‘朋友圈’,搭建合作平台,整合优质宣传资源,打造‘大宣教’格局,推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中心主任安欣欣说。“目前,像翠湖湿地这样的北京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已经有60家,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单位也已经发展到63家,它们都是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的重要平台。”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画面将随处可见

出门见绿,推窗见景。如今的北京蓝天白云、水清岸绿,市民在充分享受这优美环境的同时,一些对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有指示作用的物种也在不断被发现和记录。不少市民跟东北刺猬、黄鼬、红脚隼等野生动物有了“偶遇”,在山区,大花杓兰悄然绽放,金雕、豹猫自由生活。

潘清泉是一名摄影爱好者,长期在大兴南海子公园拍摄天鹅。他不仅拍摄天鹅,还自愿做起了保护鸟类野生动物的志愿者。“这些年,我在拍摄时一直呼吁大家文明拍摄鸟类,以不干扰不惊扰为前提进行拍摄。在鸟类迁徙季的时候,我还会做一些保护类的志愿服务工作,提高大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认识,这也是我一直坚持在做的事情。”潘清泉说。

微光成炬。像潘清泉一样,心系环保,十多年不遗余力为美丽北京建设加油助力的人还有许多,对此,身为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宣传教育处处长的郭萌体会很深:“北京生态环境质量的大幅改善过程,也是北京市民生态文明意识不断提升的过程。没有全社会的凝心聚力、同心同德、并肩作战,就没有天蓝、水清、地绿的美丽北京。”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刘贤姝表示,“两山两河”的特殊地形,赋予了北京市良好的自然生态禀赋。多年来,北京市以扎实的行动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未来,“北京是你的家也是我的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将随处可见。

□本报记者 孙艳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