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刘欣欣) 6月1日8时,北京全市正式上汛。记者从昨天召开的2023年北京市防汛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汛期,预计北京总体雨量和大雨日数略偏多,气温接近常年。3128支防汛抢险队伍20余万人将闻“汛”而动。
北京市气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宗志平介绍,目前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快速增暖,预计2023年夏季将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受其影响,汛期北京地区平均降水量为380至450毫米,比常年同期(374.9毫米)偏多1成左右,接近去年同期(398.4毫米)。出现大雨及以上量级(日降水量≥25毫米)的降水日数为5天左右,比常年同期(4.5天)略偏多。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不排除出现极端天气的可能性。
在气温方面,预计今年汛期,北京地区平均气温为25℃左右,接近常年同期(24.8℃)和去年同期(24.9℃)。高温日数(日最高气温≥35℃)为10~12天,比常年同期(10天)略偏多。
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指挥、市应急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斌介绍,今年,全市共落实防汛抢险队伍3128支20余万人。其中,市防汛指挥部防汛抢险队伍22支9000余人,市各防汛专项分指挥部防汛抢险队伍157支1.5万余人,16个区及3个管委会防汛抢险队伍2197支13万余人,各委办局(集团、公司)等单位防汛抢险队伍752支4.8万余人。
在落实队伍的同时,本市强化物资储备,梳理全市抢险舟、救生衣、发电机等15大类防汛物资储备情况,针对极端强降雨天气,汛前重点加强排水设备的储备管理,落实排水等防汛抢险设备共4951台,其中大型排水设备85台,中型排水设备365台。
此外,各区防汛指挥部汛前指导全市各镇街加强自身防汛抢险救援队伍建设,合理配备各型水泵、排水抢险单元等必要的设备设施,特别是社区、村一级的应急力量,建立防汛抢险小分队工作机制。市民可在志愿北京平台上注册成为应急防汛志愿者,遇有汛情时,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协助街道、社区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防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