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摸清家底” 北京持续开展泉域恢复工作
京保两地小学云端共话戏剧教育
昌平区按下村路大修“快进键”
拒绝有害出版物 护助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23年6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活水润地下 古泉望新生
“摸清家底” 北京持续开展泉域恢复工作

 

“我们将从全市43个流量超过10升每秒的泉点中,选择10个作为典型监测点,通过自动检测设备对泉水进行全天候动态监测。”2022年,北京市水文总站地下水监测评价科副科长赵洪岩与同事几乎走遍了海淀、丰台、石景山、房山等10个区的所有泉眼,实地开展泉水复涌、水量、水质及开发利用等情况的调查。日前,记者从北京市水务局获悉,本市多措并举持续开展泉域恢复工作,今年,北京市水文总站将进一步深化开展北京泉水水文特性研究,为众人期盼的泉域恢复“摸清家底”。

地上涌泉 地下蓄势

历史上,石景山区有八大处泉等泉水资源,更有因泉而得名的“龙泉寺”“双泉寺”等古迹。然而,在2021年之前,石景山区供水完全依靠地下水,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泉水水脉衰微。石景山水厂并网通水后,以“南水”置换地下水,这才让区域内的地下水得以“喘息”。

经过调试运行,石景山水厂于2022年开启了“增量扩供”模式,将南水北调水输向区域内千家万户。据统计,石景山水厂2022年供水量2654万立方米,占全区用水量的四成左右。

“泉域恢复,涌在地表,功在地下。”北京市水务局地下水管理处段光耀博士介绍,“超采治理是泉域恢复工作的基础。当地下水‘支出’大于‘收入’,水平衡遭到破坏,就会引发超采问题。”

于北京而言,解决地下水超采问题,首要之举就是进行水源置换。近年来,北京市基本建立多源共济的水资源供给体系,优先使用外调水、本地地表水和非常规水。自“南水”进京以来,全市累计建成投产13座南水北调水厂,利用“南水”超85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1500万人,完成1259个住宅小区(社会单位)地下水源置换,京城地下水源获得充分“休养生息”。

此外,北京市还积极“向污水要资源”,加大再生水利用力度。2019年以来,全市再生水利用量达12亿立方米,完成了1500万平方米园林绿化灌溉用水置换。

科技助力 地下“解渴”

2023年春,北京生态补水再次“如约而至”,这是北京市对区域内河流进行补水的第五个年头。以五年经验为基础,北京水务部门在“水的空间腾挪”这门学问上下足功夫。

“今年补水以精细化调度为抓手,更加注重‘地表水回补地下’的考量。”北京市水资源调度管理事务中心调度管理科负责人李述介绍,“以潮白河补水为例,我们将补给时间定在4月初,就是考虑到河段沿线春季农灌可能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用补水遏制超采。因为下游河段经过去年补水已经实现了地下水收支的动态平衡,所以今年补给点位选址偏重上游河段,以期优化回补地下水的效果。在调度设计上,酌情减少流量、降低流速,为的是进一步加大入渗量。”

地下水资源涵养,需要科学规划、技术助力。北京市水科院水资源研究所技术总师杨勇介绍,为实现科学推进地下水源涵养的目标,北京市将地下水战略储备工作全面制度化,确定了“补得进、存得住、调得出、配得上、保得到”的储备思路,采用先进物探测量技术,确定了密怀顺、西郊、昌平、平谷以及房山五大地下水储备区范围,并利用技术手段细化了各储备区的回补体系。

2019年以来,北京永定河、潮白河累计补水近30亿立方米,西郊、密怀顺两个地下水储备区的储量分别增加3亿立方米和6亿立方米。全市平原区地下水水位7年累计回升10.1米,地下水储量增加51.8亿立方米,严重超采区面积减少98%。

刚性约束 守牢红线

“群众举报朝阳区高碑店路某洗浴中心私设‘黑井’,无证取水近600立方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我们已对其实施立案调查。”最近,北京市水务综合执法总队朝阳分队分队长张军生忙个不停。自2021年北京市水务综合执法总队成立以来,已查处多起无证取水违法行为。

多年来,北京坚持采补平衡、量入为出,以水定需、量水发展。加强城乡规划水要素管控,充分发挥规划水资源论证与区域水影响评价作用。划定地下水禁采区与限采区范围,严格地下水禁、限采区管理。

2023年3月1日,《北京市节水条例》正式施行,进一步从多方面加强地下水的取用管理,更好地发挥每一滴水的作用。

□本报记者 孙艳 通讯员 许睿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