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区北小营镇的王树杰(化名)毕业于物流管理专业,在上一家单位离职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在顺义区人力社保局的推荐下,他顺利通过中关村医学工程健康产业化基地一家医疗器械企业面试,现在在单位从事物流库管工作,“本身我学习的就是物流管理专业,现在能继续从事和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让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真正做到了学有所用。单位离家不是特别远,让我觉得幸福指数很高。”王树杰说。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顺义区认真落实北京市委“接诉即办”“每月一题”要求,以解决“重点群体就业问题”为牵引,抓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加大重点群体就业支持。通过打造残疾人帮扶性就业基地、开展特色技能培训、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等多种方式提高残疾人就业能力,全方位畅通就业渠道,用情服务照亮残疾人的就业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提升残疾人劳动素养和就业技能,推动残疾人就业,通过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顺义区组织开展中式面点、茶艺、剪纸等各类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今年已组织16场培训,培训残疾人760人次。
残疾人就业技能低、渠道少和企业招聘难、顾虑多是一个普遍问题,顺义区通过残疾人帮扶性就业基地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岗位推荐、岗位训练等综合服务,帮助残疾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今年,在25家残疾人职康站基础上,新建了18家残疾人帮扶性就业基地,为企业和残疾人搭建起了精准对接的桥梁。截至目前,基地已为251名残疾人解决就业问题,今年新安置68名残疾人就业。
下一步,顺义区将坚持“每月一题”集中破解重点群体就业高频共性难题,继续以提高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为目标,通过开展政策宣讲、岗位推介、职业指导等就业帮扶活动,帮助贫困残疾人实现就业,以更优服务和更实举措,帮助更多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本报记者 马超 通讯员 黄亚楠 冀振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