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北京劳动者之歌
3上一版  下一版4
 
“这辈子最骄傲的就是从事了应急工作”
让“金方向盘”贯穿职业始终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23年5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辈子最骄傲的就是从事了应急工作”
——记怀柔区雁栖消防救援站二级消防长张杨
 

“能够广泛地与老百姓打交道,在他们有危险的时候,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心里感觉十分自豪。”怀柔区雁栖消防救援站二级消防长张杨自2000年入伍以来,从事消防工作已有23年。

23年来,张杨和战友们成功参与抢险救援事故2700多起,营救遇险群众230多人,疏散受灾群众200余名,诠释了新时代消防人的初心使命和铮铮誓言。

如今,面对消防救援队伍全灾种大应急职能定位要求,面对守护平安的职责任务召唤,张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实际行动争当应急救援主力军,继续当好党和人民的“守夜人”。

山地搜救身先士卒

2022年2月的北京,寒风刺骨,滴水成冰。指挥中心传来警情:多名驴友因被独特冰瀑布景观吸引探险,多人因不熟悉道路迷失方向,其中一人胫骨摔断丧失行动能力,急需转院救治。张杨第一时间请求随行出动。

面对山高林密、碎石滑岩的恶劣环境,没有信号支持,张杨带领队友们靠着山林中细微的脚步印记、踩过的植被逐渐搜寻。时间一点点地流逝,但仍然没有任何被困者的消息,随着夜幕的降临他的神经也跟着紧张起来。

“山地环境中持续低温的状态可能对被困者生命体征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在与现场指挥员充分商讨后,张杨带领救援组决定快步向前行进,经过1个多小时的紧张搜救,最终在冰瀑布山脚下发现被困者,他第一时间接触伤患并对其进行全身身体检查。

在确定没有生命危险的前提下,张杨作为第一梯队施救组,利用担架将被困者转运至山下。班组人少,被困者体重大,人员轮换不足,当队员们对施救方案的可行性提出质疑时,他果断发声制止,自己主动担任先锋,因为他知道时间才是整个救援行动的最关键因素。

最终,辗转3个多小时的营救,从碎石到冰面,从紧张到喜悦,直至亲手将被困者交给医护人员,张杨和他的队友们一起用行动见证了生命的奇迹。

“虽然我们拍过宣传片,也会进行现场劝导,但还是会有驴友爬野山,遭遇迷路、没有手机信号、身体失温等危险情况。”张杨希望通过此次采访,再次向市民发出提示,不要攀爬野山。

改造革新现有装备

除了拥有出色的救援能力外,张杨还是一名具有创新意识的装备技师。他不断探索装备器材的革新创造,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红门工匠”。

2003年担任维修班班长后,为尽快熟练掌握手中的“武器”,张杨一有时间就“窝”在器材库,仔细翻阅说明书。他还找来驾驶、维修书籍认真研读,掌握了50多种常见的装备器材故障排除方法。

如今,张杨对各类器材的性能标准、技术参数、应用保养了然于胸。然而,成为“装备通”的他并不满足于操作装备,他还与战友一道,潜心改造革新现有装备,协同发明“气瓶装卸车”等多种器材。

“这个器材能一次性携带10个9L、6.8L气瓶、水带、水带包布、水枪等8种器材,适合较长距离短时间一次性输送后勤保障物资,节省人力,操作方便。”张杨告诉记者,经过实战检验,这一器材的运用大大提高了装备联合使用率,节省了队员救人自救时间,有效提升了灭火救援效率,并在北京消防总队组织的“灭火救援装备‘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活动”中,获评先进个人发明。

凭着对装备工作的热爱和长期工作的经验,张杨在晋升为二级消防长以后,主动提出并带队开展装备巡检工作,帮助提升基层队站的装备管理水平,解决基层装备使用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和重大问题。

截至目前,张杨带领装备巡检组已开展巡检7次,每次巡检约30天,共检查车辆20余台次、装备1230件套,检修车辆10台次、装备425件套,节约维修成本经费百万元。

在全国冬奥消防安保工作期间,作为支队车辆装备技师的张杨带领巡检组的队员们连续工作一个多月。他走遍5个救援站、1个小型站,检查消防车辆20台、器材装备2000余件套,排除车辆故障5处,修理故障装备30余件。

言传身教培养新人

23年来,张杨带出了一茬又一茬新人,现如今,他们都成长为消防队伍中独当一面的精兵强将。他也因此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大哥”。

“初入消防救援队伍的消防员基本都是20岁上下的青年,此时正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作为老队员,张杨在队伍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他不单单是一名消防员,更是新消防员心灵健康成长的引导者。

张杨用行动笃行言传身教,凡事做在先、冲在前,时刻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时刻保持高昂的斗志和旺盛的战斗力,从思想、训练、学习等各个方面充分做好灭火救援准备工作,确保随时拉得出、打得赢。

作为“过来人”,张杨始终把战友当成自己的兄弟来对待,时刻想着年轻队员,以“兄长情”“队友爱”照顾着他们,当好思想上的“引导员”、工作上的“帮扶员”、生活上的“辅导员”和心理上的“疏导员”。

“人活着要有目标和追求,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这样的人生才是多彩的人生、闪光的人生。”张杨经常这样跟队员们说。

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张杨也非常注重所属人员公德心、公益心的培养。他带队走进辖区乡村街道、养老院、学校等场所,开展扶贫慰问、学雷锋等各类公益活动,通过服务群众、关爱弱势人群,增强队员的社会责任感、归属感和使命感。

“这辈子最骄傲的就是从事了这份工作。如果条件允许,希望能一辈子干应急,为百姓们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张杨说。

□本报记者 刘欣欣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