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职工大讲堂
3上一版  下一版4
 
北京的春景有多美?听听明清文人怎么说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3年4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的春景有多美?听听明清文人怎么说

 

春光明媚四月天,正是踏青赏景时。悠久的历史文化,秀丽的山水景色,使北京成为历代文人荟萃之地。尤其是春暖花开,踏青赏景时,文人们多即兴吟诗作赋,留下许多咏春诗篇。今天就说说明清文人笔下的北京春天是怎样的一番景致……

春风送暖花万树

北京历史上花木繁茂,而春季开花最早的当属杏花、桃花,随后是玉兰、丁香、海棠、牡丹等。

明代香山以杏花为盛。《宛平县志》称:“山名香山者,杏花飞香二月中也;游人往来于蕊初红色半白时,浃旬乃已。”文学家王衡春日到香山观赏杏花后写下:“杏树可十万株,此香山之第一胜处也。”春意渐浓,香山成片的杏花展开婀娜的身姿,在明媚春光的映照下,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明弘治年进士、文学家陆深格外喜欢香山的杏花,每年花开时节都到此寻访,并赋诗曰:“鸟道千盘迥,羊肠一径斜。年年二三月,红杏碧桃花。”清嘉靖年文学家谢榛登临香山寺,被眼前的绚丽杏花所倾倒,即兴吟到:“殿凭千顶树,地矗半天霞。邻寺钟声密,前村塔影斜。红云看不彻,漠漠杏林花。”他将香山的杏花景色描述为“红云”,可见当时香山杏树之多。

明清时期北京玉兰树栽植渐广,是最早盛开的木本观赏花卉之一,被称之为“望春花”。清康熙帝在畅春园里广植玉兰,并写下《咏玉兰》诗:“琼枝本自江南种,移向春光上苑栽;试比群芳真皎洁,冰心一片晓风开。”紫禁城慈宁宫咸茗馆前有白玉兰和紫玉兰,相传是杭州灵隐寺高僧进献给雍正帝的。到了咸丰年间每当盛开之时,咸丰帝都来赏花,并赋诗曰:“咸茗馆前三月半,紫云白雪玉玲珑。”

元代大都城(今北京)已有了梅花。到了明代,梅花在京城多地已有广泛种植。嘉靖年间儒学大师唐荆川在天坛观赏梅花后,欣然写下《咏天坛梅花》:“名卉来南土,奇葩曜上方。花迟疑避雪,叶早为迎阳。灵液滋玄干,仙云拂素裳。无言恒敛笑,不谢暗飘香。”

明清时期法源寺便以丁香而闻名于京城。每年四月丁香绽放之时,白丁香、紫丁香争相竞开,满寺清香。晚清诗人陈曾寿赋诗赞曰:“清阴淡日转空廊,坐久曾无蜂蝶忙。真实不虚花满地,残春来看白丁香。”此外,法源寺的海棠也曾知名,清代女词人顾太清在此赏花后赋诗曰:“箨石文章在,风流天下传。即看诗句好,想见老人颠。绕座飞花雨,成阴荡碧烟。禅房春昼静,香接逆风前。”

春柳婀娜多风姿

北京自古有“三月看柳”的习俗。所谓“看柳”,即初春柳树染上新绿时,观赏绿柳依依,婀娜摇曳的风姿,尤其是水边堤上的垂柳,因为有水的映照,更显得生机勃勃。

“柳堤春晓”为“西涯八景”之一。“西涯”即今天的什刹海,这里的“柳堤”指的是前海的堤岸,清代时大堤宽约五丈,长约五十丈,把前海一分为二,两旁都是老柳树,当春风来临时,堤岸上的柳树呈现出一派新绿,如今仍是京城看柳的好去处。明代大诗人李东阳曾居于此,赋诗赞曰:“沙崩树根出,细路萦如栈。垂柳隔疏帘,人家住西岸。”

老北京有“天坛看松,长河看柳”之说。长河位于西直门外,“水从玉泉来,三十里至(高梁)桥下,荇尾靡波,鱼头接流。夹岸高柳,丝丝到水”,因初春时节沿河两岸绿柳密如帘幕,许多人到此看柳。而“长河看柳”以清明前后在高梁桥观柳最佳。明代文人朱茂炳在清明之时来到高梁桥看柳,并赋诗曰:“高梁河水碧弯环,半入春城半绕山。风柳易斜摇酒幔,岸花不断接禅关。”诗人葛一龙有《清明日高梁桥看柳》诗:“喧喧出尘路,春向郭西寻。千树舞千态,一丝牵一心。带黄初照日,虽绿未成阴。小酌聊相命,风光醉客深。”万历年间翰林编修顾起元于春日,与友人同游高梁桥,遂赋诗:“路转柳桥曲,河连杏渚长。半天分树色,匝地起花香。”三位诗人笔下的春柳各有风姿,或“易斜摇酒幔”,或“千树舞千态”,或“匝地起花香”,景致各具特色,令人流连忘返。

“西堤烟柳”是颐和园西南部的一处景观。西堤蜿蜒数里,有六桥点缀其间,其中“柳桥”之名出自杜甫的诗句“柳桥晴有絮,雾凇扮瑶台”。初春时,堤岸上河柳轻拂湖面,婀娜娇柔。明嘉靖年进士王世祯到西湖(今昆明湖)游览,并赋《西堤》诗:“堤外春流界稻田,堤边鸥鹭净涓涓。风烟里畔千条绿,十里清阴到玉泉。万树垂柳扫绿苔,桃花深映槿篱开。游人尽说西堤好,须及清明上巳来。”此诗所写西堤在今天颐和园十七孔桥经龙王堂往石舫一线,乾隆时扩建西湖,此堤不复存在,另仿杭州西湖六桥修了西堤。诗人将垂柳、桃花、槿篱、稻田、鸥鹭书于笔下,构成一幅美丽的春日画卷。

玉渊潭也是春日赏柳的好地方,《明一统志》称:“玉渊潭在(顺天)府西,元时郡人丁氏故池,柳堤环抱,景气萧爽,沙禽水鸟多翔集其间,为游赏佳丽之所”。明代王嘉谟有《玉渊潭》诗,赞曰:“玉渊潭上草萋萋,百尺泉声散远溪。垂柳满城山气好,桃花流水夕阳低。春来日抱清源黑,夜半云归玉乳迷。散发踟蹰天万里,漱流不惜醉如泥。”从诗歌题目可知,“玉渊潭”这个名称,远在明代就已经开始通用了。而万历年礼部尚书冯琦到玉渊潭钓鱼台寻游,遂赋《钓鱼台》:“高低春润柳,深浅夕阳山。坐忆垂竿叟,高纵未可攀。”此诗语言洒脱,意境悠闲。

春山绿水尽秀美

北京历史上为近山临水之地,春日景色宜人。

香山属西山东麓,地势崛峻、峰峦叠翠、泉沛林茂,因地近京城,成为春日人们寻游的胜地。明天启年间书法家倪元璐到香山寻游后赋《游香山》诗:“也为寻春费百文,好春只合与山分。柳丝娇织烟如锦,槐火狂烧石有纹。来入幕风桓氏客,不残花雨岳家军。松呼泉咽皆天乐,世上爰居闻不闻。”为了观赏香山“柳丝娇织烟如锦”的春色,诗人竟然花费“百文”,可见他对香山的山色青睐。嘉靖年间进士高叔嗣为观赏香山的春色,曾住宿香山寺院多日,赋《宿香山僧房》诗:“遽愁春草歇,驱马春山中。夜宿香深处,闲谭梦复同。风生近谷满,月照前湖空。明日西行去,回望此寺东。”诗句清新婉约,极富意境。

金山位于颐和园西北部,以宝藏寺而知名,春日也是一派山花烂漫的景象。清代女词人顾太清游至山顶处,但见满眼秀丽,遂赋诗:“宝藏云峰秀,春山碧草齐。清凉禅客室,冰玉主人题。花雨层台上,泉声法座西。登高渺城郭,万井晓烟低。”她笔下的山色,秀丽而富有生机。

什刹海是北京内城一处水面开阔的景区,因地处市中心,为京城百姓春日观景首选之地。清初诗人宋荦云游后诗曰:“鼓楼西接后湖湾,银锭桥横夕照闲。不尽沧波连太液,依然晴翠送遥山。”清代丰绅殷德也曾寻游于此,赋诗赞之:“半池鸭绿水,几阵柳丝风。缓步寻芳径,疑与桃源通。啼莺断还续,人在画图中。”其笔下是闹市之中的宁静,碧波轻盈,杨柳垂岸,亭树相掩,舟行桥下,鸟鸣清脆。

颐和园昆明湖,古称七里泊、瓮山泊、大泊湖,明代已是京城西北部的一处景色秀丽的宽阔山水,泛称“西湖”,每至春季,文人雅士多有寻访。李东阳寄居京师多年,曾多次到此地寻游,有《西湖》诗:“湖波绿如剪,美人照青眼。一夜愁正深,春风为吹浅。”诗人笔下既有湖水粼粼,春风剪开绿波,也有美女向湖中凝视,解开一夜愁思。借景拟人,别有情趣。而文征明于初春之日也到此寻游,在《西湖》诗中描绘了一幅江南景象:“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如此诗情画意的地方,怎不令人流连忘返?

清河位于京城北部,为永定河古河道。因地处明清时去往明十三陵御道上,且沿河风光秀丽,曾有许多名人涉足于此,并赋诗赞美清河的美丽风光。嘉庆帝于清河桥上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春光蔼春甸,清跸过清河。万缕风梳柳,三篙雨助波。繁滋盈远迩,满目景舒和。”那迷人的春光、绿柳、春雨,怎不令龙颜愉悦?

主讲人介绍:

户力平 北京史地民俗学会会员。多年业余从事北京文史研究,特别是北京地名、风物、民俗及古村落研究,并在《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劳动午报》等报刊发稿千余篇。已出版《光阴里的老北京》《北京地铁站名掌故》《京西海淀说故》《香山传说》等。

□主讲人:户力平 文/图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