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职工大讲堂
3上一版  下一版4
 
清代对毁坏古建古迹行为是如何严惩的?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3年4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代对毁坏古建古迹行为是如何严惩的?

 

近日,有游客到八达岭长城游览时,随意在古城墙上刻字,另有游客在游览圆明园遗址公园时,擅自攀爬到几米高的大水法遗址顶上拍照,由此均受到相应的处罚。

自古至今,总有一些人在游览名胜古迹时,任意在古建筑上刻画“××到此一游”之类的文字,有的人还肆意践踏毁坏古迹、古树等。今天就聊聊清代对故意污损古建古迹等行为是如何严厉处罚的……

皇城内胡乱刻画被重惩

据《紫禁城趣话》载: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十一月十四日,乾隆帝乘舆(轿子)赴紫禁城西北隅的寿安宫探望皇太妃。路经建福宫花园南侧中正殿旁兵丁值晚(夜班)拨房(值班室)时,恍惚看见门上有刻画的痕迹,随即停舆。待上前仔细查看时,只见门上确有十分明显的刻画痕迹,刻画的是一副围棋盘,约一尺见方。他勃然大怒:“禁宫乃前朝所留古物,载三百年之历史,岂能随意刻画?军机大臣、护军统领等是干什么的?”随行的军机大臣福隆安连忙跪到乾隆面前:“为臣失职,是为臣督察不力,为臣罪责难逃,请万岁治罪!”“如此胆大妄为之徒,要火速追查上奏,不得有误!”乾隆说完,气冲冲地走了。福隆安接旨后不敢怠慢,立即亲自调查。

几经追查,福隆安终于查出那副棋盘是正白旗进班(值班)护卫德庆刻画的。原来,德庆甚好博弈,于是用刀子在拨房的门上刻画了一副围棋盘,以便在值班时对着棋盘揣摩棋艺。肇事者既已查出,福隆安便立即召集属员商议此案。

福隆安言道:“这中正殿旁之堆拨一带为内宫敬佛的清净之地,中正殿是内宫的佛堂,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设有中正殿念经处,主管宫内喇嘛念经与办造佛像等事务,乾隆帝曾亲题匾额‘燃无尽灯’四个大字。如此佛门圣地,应管理得清净,岂是随意乱刻乱画之处?而进班护卫德庆竟敢如此妄为,甚属无状,理应重办。”经合议后,立即将此案上报圣上,并马上得到乾隆帝的御批。除将德庆重笞(用鞭杖或竹板打)革职,赶出皇宫外,受株连的还有总管大臣六阿哥、护军统领、值班护军章京(官员)、接班护军章京等多人,这些人均交内务府分别议处,一个多月之后此案才算了结。

乾隆帝在不久之后的一次早朝上,又与诸位大臣谈起此案:“禁宫三百五十年有余,实为古物,理当关护,而德庆之流置古物于不顾,随意刻画污损,必当重惩。此举意在告诫群臣、宫役(兵丁、太监、宫女、杂役等),凡置古物于不顾而随意污损者,均将予以重惩!”

肆意拆毁古长城被处罚

古北口,古称虎北口,位于密云区东北部,是燕山中段的一处隘口,为山海关与居庸关之间的长城要塞,自古为北方边防要地和重镇,为兵家必争之地,有“燕京门户”“京师锁钥”之称。清代兴建热河行宫(今承德避暑山庄)后,成为京城到承德六百里御道上的重要节点,也是康熙、乾隆、嘉庆等皇帝驻跸最多之地,清代帝王还赋诗百余首赞誉这里的古长城及山川景色。

据《古北口史迹考略》载: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七月,嘉庆帝遵循祖宗遗训,第16次出塞巡幸热河(承德),并驻跸于古北口行宫(也称柳林营行宫)。当车辇行至古北口长城脚下时,远远地看见几个人正从古长城上往下搬运砖石,当即停辇,遂令护驾的官员上前查看。

不多时,那位官员便回来禀报,说是当地乡民将长城的砖石拆下来,运回家中修建猪圈。嘉庆帝一听,厉声训斥到:“此长城乃前(明)朝洪武帝令大将军徐达所重修,为京畿之门户,是长城诸多关口中之要塞关隘,岂能擅自拆毁!?”很快,那几个拆毁长城的乡民被押至车辇前,还有那一大车被拆掉的砖石。嘉庆帝一见,更是愤怒,遂令地方官员觐见。

很快,几个地方官员匆匆赶到御驾前。嘉庆帝训斥其管护长城不利,致使乡民肆意拆毁,遂令其立即修复,并要在长城脚下立碑,明令禁止拆毁长城,违者予以重罚,几个地方官员跪在地上连声应允。随后嘉庆帝又传旨,将拆毁长城的乡民发配到木兰围场(今承德市围场县),服三年苦役。

地方官员不敢怠慢,几日后便修复了被拆毁的长城,并在长城脚下竖立多块告示碑,明令禁止毁坏长城。

不久,嘉庆帝巡幸热河后回銮,路过古北口时,亲自查看被修复好的长城,遂赋《入古北口》诗:“古北前明设重镇,清时二万辟新疆。幅员广大从无比,建极执中以德防。上塞时巡岁往来,凌空雉堞冠崔巍。观兹遗迹增乾惕,念典守成大业培。”

紫禁城里随意吸烟被惩治

紫禁城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木质结构宫殿型建筑群,自明永乐四年(1406年)始建至清末,曾因雷击及疏忽大意多次失火,造成巨大损失,其中多座殿堂进行过重建。为此,清廷入主后,曾明令禁止在宫中使用明火,而须用火的御膳房、佛堂及取暖的地炕火道等处则有专人看守。康熙年间还在东华门、西华门外,设立防火侍卫亲军,称“防火步军”,由官员分班轮值,发现火情即以唧筒(靠人力吸水喷水的灭火器具)灭火。

据《故宫趣闻掌故》载: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六月的一天上午,道光帝在养心殿处理完朝政后走出养心门,来到了军机处旁。但见侍卫值宿房的房门虚掩着,便走过去。他刚推开房门,一股浓浓的烟味儿扑面而来。走近一看,三个侍卫正每人捧着一个烟袋抽得正起劲儿。他厉声训斥到:“胆大之徒,禁宫乃以木质构筑,而军机处值房更为重地,岂敢施有烟火,一旦走水(失火),后果不堪!”三个侍卫一见圣上到此,连忙跪倒在地。

第二天早朝之上,道光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痛斥了军机处那三个在值房中吸烟的侍卫,并将收缴的三个烟袋予以展示,并言道:“紫禁城乃两朝禁宫,竟有人将殿堂当成了玩耍之地,还施有烟火,实属荒唐!”随即传旨:将那三个吸烟的侍卫革职、重笞,对疏于监管的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各罚俸禄半年。

损坏颐和园古玉兰被重笞

据《三山五园往事》载:颐和园的前身为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八年(1892年)慈禧太后重建,并改名为“颐和园”。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在颐和园中盘踞达一年多的时间,园内建筑损坏严重,此后慈禧动用巨款再次修复。园内古树名木众多,其中乐寿堂的玉兰花极负盛名。

乐寿堂是清漪园时期乾隆帝侍奉母亲休息的地方,因皇太后喜欢玉兰花,所以庭院内外栽满了玉兰树。据传,这些玉兰树都是乾隆帝命人从杭州西湖畔移植来的,花开之时香气袭人,被称为“玉香海”。咸丰十年英法联军焚烧清漪园时,乐寿堂里的玉兰树绝大多数被毁,只有两棵玉兰幸存,一棵在乐寿堂殿后,为紫玉兰,一棵在邀月门南侧,为白玉兰。当时这棵白玉兰被烧得只剩下树桩,后在树桩四周萌发出四个新枝,两年之后竟开出花朵。

慈禧对玉兰花也是情有独钟,她为叶赫那拉氏,名杏贞(民间传说小名玉兰、兰儿),咸丰二年(1852年)入宫,据传因咸丰皇帝钟情玉兰花,故封她为“兰贵人”(《清史稿》记为“懿贵人”)。或许是名号中有个“兰”字,所以慈禧尤爱玉兰,故将乐寿堂当做寝宫,每至玉兰花开之时,便居住于此。她曾对侍奉的太监、宫女言道:“乐寿堂玉兰是乾隆帝留下的,为先祖传下的福泽,是吉祥、昌瑞、纳福之仙木,应予厚待。”

重修颐和园时,慈禧特令工部大臣对这两棵古玉兰小心管护。为此,工部大臣让工匠为两棵玉兰树建了围栏,以免施工时损坏。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仲春的一天,一个太监将被褥和洗过的衣裳晾晒在古玉兰树上,不但划伤了树皮,还因被褥太重,压断了两根树枝。正好赶上慈禧从皇城来到颐和园乐寿堂,一见玉兰树的枝干被压断,花瓣散落了一地,甚是愤怒,当即令人将那个毁坏古树的太监重笞二十板子,罚俸三个月,并对在场的太监、宫女厉声言道:“宫苑之中所有建筑、树木须当关护,凡随意损坏者,严惩不贷!”

由此可见,朝廷历来对保护北京的文物古迹是多么重视,尽管对损毁古迹者的处罚及株连,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或许过于严厉,但确实起到了惩前毖后和有效保护古建文物的积极作用。

主讲人介绍:

户力平 北京史地民俗学会会员。多年业余从事北京文史研究,特别是北京地名、风物、民俗及古村落研究,并在《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劳动午报》等报刊发稿千余篇。已出版《光阴里的老北京》《北京地铁站名掌故》《京西海淀说故》《香山传说》等。

□主讲人:户力平 文/图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