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女士 私企员工 儿子8岁
想办法让打电子游戏的时间变成亲子时光
“我家孩子就爱玩平板电脑,有什么好办法控制?”如果想和陌生的家长聊天,这个问题准能让对方打开话匣子。当下,电子产品俨然已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拍照晒图、搜索美食、移动支付……电子产品每天充斥在孩子生活的细枝末节,他们自然会产生好奇,想要尝试一下。既然无法避免,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和电子产品“和谐相处”。
家长首先要摆正心态,电子产品不是“洪水猛兽”。拿我家来说,我儿子非常喜欢玩电子游戏,拿起平板电脑就不撒手,每次都要冲他大吼才肯停下,亲子关系一度十分紧张。后来,邻居家的娃妈给了我启示:小孩子爱玩游戏是正常现象,家长要做的是帮助他们把关游戏内容,控制游戏时长。
后来,我甚至给孩子买了一台游戏机,别人也许很难理解,可我的切身体会却是只要合理利用电子产品,作用绝对是利大于弊。
孩子上小学后有了自己的“小世界”,一家三口同在一个屋檐下也总是各干各的。可游戏机就像一个粘合剂,把我们三人牢牢固定在客厅的沙发上,“马里奥赛车”“马里奥派对”等经典游戏让我们其乐融融,愉快地度过周末的午后时光。电子游戏不仅给我家带来和谐欢快的氛围,在游戏闯关的过程中也激发了孩子的竞争欲,他会开动脑筋,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争取游戏中的最终胜利。
还有一点让我感触颇深,以前陪孩子在家玩线下游戏,只有孩子很嗨,大人可能更多的是用责任在应付,但是一起玩电子游戏则不同,大人和孩子都能乐在其中,而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宋先生 私企负责人 儿子15岁
“我在处理孩子玩电游一事上心力交瘁”
我在处理孩子玩电子游戏一事上心力交瘁,走了很多弯路。
我的工作很忙,顾不上管教孩子,都是他妈妈管。儿子从三年级开始接触电子游戏,起初在手机上玩,很快就发展到电脑上联网打游戏,一玩就是一个通宵。这孩子每次半夜开电脑都会把门关上,还拿衣服堵住门缝,戴着降噪耳机,我们起夜路过他房间门口听不见动静,直到两个月后他的成绩下降明显,老师找家长谈话我才知道这事,把我气坏了。
我先是和他苦口婆心地说电子游戏的危害,让他写保证书不再玩,过了两周发现这样做没用,就没收了他的银行卡和游戏账号,没钱看他怎么玩。结果这孩子居然找同学借钱,还拿压岁钱购买游戏装备,钱不够就把我给他配备的学习用具转卖了。迫于无奈,我又把家里电脑设置了防沉迷系统,每天晚上不定时进他的房间“查岗”,结果到了寒暑假,他说去同学家做作业,其实是去网吧打游戏。等我知道时已经晚了,他的成绩从前十名滑落到年级末尾,很难追了。
回想起那3年和儿子斗智斗勇的过程,太累了,不比管理一家企业简单多少。到了孩子上初二时,我实在没辙,就在老家找了一所武术学校把他送进去。没两个月,儿子打电话给爷爷奶奶求援,老人找我又哭又闹,逼着我把儿子接回来。
现在,我又给他在河北找了一家私立学校,学校管理严格,学生不许带手机,日常住校周末回家,我每月给他固定的零花钱,其他事走一步看一步吧。
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刘肖岑
堵不如疏,家长要及早科学引导孩子玩电子游戏
我所在的学院曾经做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6岁前玩过电子游戏的孩子大概占到96%。电子游戏确实有不好的一面,包括长期久坐会引起肥胖、肌肉疼痛、视力听力下降、睡眠不足、光敏性癫痫等问题;认知上会引起注意力涣散、学习成绩下降;玩一些暴力游戏可能让孩子变得更加暴力,有攻击性,长期玩游戏还会变得焦虑、抑郁、孤独、人际关系变差、易冲动,产生一系列问题。
但是很多心理学家做了一系列实证研究,发现适时适度玩内容适宜的电子游戏,有利于儿童发展,比如可以提高孩子的灵敏度、视觉追踪能力、动作协调性和准确性,训练注意力、空间认知能力、协调能力、多感官操作能力等,孩子可能会表现出更多亲社会行为,对人际关系也有好处,而且可以帮助孩子提升意志控制能力。
很多研究表明,一些电子游戏可以在实践中应用,比如驾驶、手术和军事训练等,帮助学习者提高技能,对一些特殊孩子或者特殊病症起到好的疗效。
若孩子玩完游戏很开心,没有一直沉迷,表现出好的行为,有一些好的认知,这就是适合孩子的电子游戏,比如体感游戏、合作游戏,还有俄罗斯方块、打地鼠等一些益智游戏。
电子游戏其实是一把双刃剑,时代决定我们不可能把孩子完全置于一个去电子化的游戏真空中。所以家长可以先帮孩子筛选一下游戏,看看适不适合这个年龄段,也问问孩子的兴趣。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应该在家庭的公共区域玩电子游戏,方便父母对孩子进行监管,一方面可以了解孩子在接触什么样的电子内容,另一方面可以适时参与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过程,彼此有更多互动。
跟孩子沟通协商玩游戏的规则,是一个有来有往的双向过程,不是家长下命令要求孩子遵守,而是应询问孩子想在哪看iPad,再问问孩子想玩什么游戏,想玩多长时间,把范围控制在合理区间内。
当孩子不能遵守规则时,家长要跟孩子一起解决问题,比如可以说“今天的游戏时间差不多了”,适当提醒一下孩子;当孩子能够完成规则时,应该及时表扬“刚才真棒,我们商量的事情你都做到了”。家长对待孩子时如果用温和的态度,孩子会更愿意接受,如果一味严肃批评,孩子就不愿意听话。
如果孩子大一点,在他们有自己的电子设备前,家长应该跟孩子提前约法三章,设置一些硬规则,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任何时候都有权知道这个设备的密码,我们可以不使用,但需要知道”“把设备的屏幕时间功能打开”“不要在网络中欺骗或者伤害别人”“使用手机搜索时只能搜得体的信息,不能发送或接收有身体隐私部位的图片”“没有经过父母允许,不可以输入家庭或个人信息”等,告诉孩子“如果你因为上网让自己的学习或生活变得很糟,那么我们就有权收回你的上网设备”。这些规则应该在给孩子电子设备前提前说好,是不能违反的,这是对孩子很好的保护。
玩电子游戏其实是一种精神性的奖励,或者说是经历性的奖励,与之相对的物质奖励存在边界递减效应,次数多了孩子慢慢就没有感觉,很难再起到激励作用,而且会降低做事的内部动机,让孩子产生认知失调,以为做这件事情是因为家长给物质奖励,所以物质奖励不一定能发挥很好的效果。
家长在奖励孩子时,要注意表达奖励的是孩子的态度,而不要奖励成绩。比如父母不要跟孩子说“你这次考了满分所以我奖励你”,应该换个角度,比如“这段时间你学习得非常认真”“遇到挫折没有放弃”等,要奖励孩子努力的过程,而不是奖励最后的结果。
家长可以询问孩子想要什么,如果想要玩电子游戏,就根据之前制定的规则跟孩子协商时间;如果孩子说没想好,家长可以提供一些选择,比如带孩子一起出去户外活动,给孩子读绘本,一起做手工等;或者奖励一朵小红花,积累到五朵就带孩子去游乐场玩。当孩子能够把想要的东西积累到一定时间后再去满足心愿时,是对自控力很好的锻炼。
如果孩子一直玩电子游戏,规定时间到了还没有停下。家长应该温和而坚定地执行双方商量好的规则,但态度不要过于严厉,注重情感引导,去理解、共情孩子,慢慢走进他的世界里,把他带出来。尝试寻找一些有趣、有价值的代替物。比如孩子对某个地理游戏感兴趣,家长可以拿出地球仪和孩子一起玩找国家的游戏,用新游戏代替电子游戏,容易转移注意力。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时间管理工具,比如沙漏,这种可以看到时间流逝的倒计时工具对孩子是非常形象的,用它来提醒孩子也很管用。
本报记者 任洁 张晶